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带包覆层压力管道管件内壁易产生局部腐蚀。基于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建立了一套用于带包覆层管道内壁局部腐蚀检测的系统装置。采用双线圈激励聚焦型探头,将该系统装置应用于化工装置带包覆层管道的直管和弯头的壁厚减薄检测,并采用去除包覆层进行超声波测厚的方法验证检测效果。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针对带包覆层管道局部壁厚减薄的脉冲涡流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进行了带包覆层管道弯头局部壁厚减薄的脉冲涡流检测,提出了根据检测电压是否具有左右对称性来判断带包覆层管道弯头部位是否存在壁厚减薄缺陷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现场带包覆层管道弯头局部壁厚减薄缺陷检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涡流技术对带包覆层管道的壁厚进行检测时,管道包覆层所带来的大提离会使得检测信号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信号特征量的变化规律,降低检测精度。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晚期信号斜率特征量、提离高度以及管道壁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提离高度下所得到的晚期信号斜率与管道壁厚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曲面拟合的壁厚反演方法,并利用管道测试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带包覆层管道壁厚的反演误差可控制在7%之内,表明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压力管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内外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而出现壁厚减薄的现象,壁厚减薄严重时会影响生产安全。通常,对压力管道腐蚀进行常规检测时需拆除包覆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应用可行性较差。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数字探测器阵列(DDA)检测技术的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的检测方法,试验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精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脉冲涡流外检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带泡沫保温层的化工管道,而海洋石油工程中常用的配重海底管道包覆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铁矿砂、钢丝网等复杂磁场环境。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混凝土配重海底管道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研究分析了不同壁厚混凝土配重海底管道对应的脉冲涡流检测电压信号曲线,为脉冲涡流检测在配重海底管道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微磁无损检测技术,以预制腐蚀缺陷的带包覆层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对于带包覆层管道检测的可行性。首先验证了缺陷大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包覆层厚度对磁场强度衰减的影响模型,并利用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证明了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管道检测的优势,为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缺陷的微磁检测技术工程实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在包覆层的外部铝皮金属保护层厚度逐渐超过1mm的条件下,对含有内部壁厚局部减薄缺陷的带包覆层设备进行了检测试验;并对采集得到的检测电压幅值曲线及检测灵敏度曲线同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层厚度一定,采用铝皮金属保护层时,即使铝皮金属保护层厚度超过1mm厚度条件下,仍可对带包覆层设备存在的部分局部腐蚀缺陷开展脉冲涡流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8.
在对带包覆层管道进行脉冲涡流检测时,带包覆层管道周围经常存在其他管道,这些管道会对脉冲涡流管道检测造成干扰。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周边管道在被检测管道的两侧且与检测管道平行的仿真模型,比较周边管道与被检测管道不同距离情况下的干扰影响。进行了周边管道在不同位置的多组试验,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周边管道在被检测管道两侧0.6m处时开始影响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非接触式磁致伸缩导波管道无损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带包覆层管道腐蚀检测的难题,根据磁致伸缩效应,研制出一种利用管道自身磁致伸缩效应的非接触导波检测系统。详细论述了传感器、主机和软件等系统组成部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证明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由于该系统检测方式是非接触式,所以不仅可以应用于带包覆层低温、高温管道检测,而且可以应用于其他带包覆层细长构件如斜拉索和吊杆等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带包覆层容器和管道壁厚检测。然而,由于铁磁性材料脉冲涡流检测机理的复杂性,目前缺乏对检测信号影响因素的有效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了脉冲涡流检测模型,并用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研究了重复频率、占空比及边沿斜率等激励参数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为脉冲涡流检测激励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最后分析了试件电磁参数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为脉冲涡流检测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方法,对不同厚度包覆层铁磁性管道内壁腐蚀缺陷进行了检测.对两组不同类型的腐蚀缺陷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检测灵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内壁面积型腐蚀有很好的检测能力,通过对探头结构与参数优化设计,对裂纹型腐蚀也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很好地抑制了噪声,提高了检测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无损探伤》2005,29(1):44-44
为了快速、有效地检测石化、电力、天然气的在役管道、特别是带保温层管道壁厚腐蚀情况,避免由此而导致的恶性事故的发生,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和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立项,并于近期完成了“带保温层在役管道壁厚检测仪”课题的研发任务。  相似文献   

13.
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对带包覆层的铁磁性管道腐蚀进行了检测。对不同厚度的包覆层、不同面积和深度的腐蚀缺陷进行了试验,分析检测灵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较大面积的腐蚀缺陷,即使包覆层较厚,在合适的检测参数下,脉冲涡流也具有很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国家管道管网定期检测管理水平现代化、法制化,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可靠、先进、实用的国产化技术与设备。本文综述了在役管网无损检测技术,简介了我国参加联合国在役管道无损检测联合研究项目中,研究开发的切线照相图像处理法、γ射线扫描数字图像法检测包覆管道壁厚和结垢层、射线实时透视图像法检测包覆下管壁腐蚀、新技术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使用隧道磁电阻(TMR)传感器对带包覆层的铁磁性管道的腐蚀进行脉冲涡流检测时,地磁场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管道东西向放置时,针对70mm包覆层铁磁性管道腐蚀,TMR磁传感器分别放置于管道正上方、相对偏转45°、相对偏转90°进行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MR放置角度对检测有一定影响;在实际检测中,TMR的接收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的角度发生较大改变时,应重新选取检测的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一套成熟的脉冲涡流检测系统平台,通过进行实验,对外壁带有不同损伤宽度的Q235B钢板试件进行检测,根据探头接收线圈获取的感应电压幅值与带包覆层设备外壁损伤宽度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利用多项式函数与Sine函数模型进行拟合曲线对比,实现了对带包覆层设备外壁损伤宽度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在带包覆层管道腐蚀缺陷检测中展现出优势而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脉冲涡流聚焦探头,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研究其在复杂结构部位中的检测能力。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脉冲涡流聚焦探头能有效聚集磁场与涡流场能量,有利于对局部缺陷与复杂结构中的缺陷进行检测。通过探究聚焦探头在提离10~50 mm下对管道焊缝及各种尺寸局部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分析其检测能力与提离检测极限,以及在检测过程中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聚焦探头在提离50 mm下仍能检出尺寸为40 mm×40 mm×1 mm(长×宽×深)的方形局部腐蚀缺陷,焊缝信号的凸起特征、缺陷信号的下凹特征与仿真结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18.
在不去除包覆层的条件下检测带包覆层管道的腐蚀在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该项检测,但是在检测中如果被检管道附近存在其他管道,就会对检测造成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这一影响的大小,接着采用了在检测探头上加金属屏蔽罩的方法抑制相邻管道的影响并研究了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加金属屏蔽罩,可以有效缩小影响距离;检测灵敏度有所下降,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王孟  李自力  杨超  陈健飞 《表面技术》2016,45(8):132-137
目的找出导致外防腐层破损的因素,研究防腐层破损对管道壁厚减薄的影响。方法采用PCM+埋地管道外防腐层状况检测仪对管道外防腐层进行检测,采集埋深、DB值和电流衰减值,并根据电流值计算绝缘电阻率。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管道剩余壁厚,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管道防腐层和管壁腐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行年限、埋深、介质输送温度以及土壤电阻率等因素都对外防腐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材质的外防腐层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其破损程度变化不同,并且对管道壁厚减薄程度的影响也不同。结论对于运行超过10年的管道,应定期检测并及时维修、更换防腐层。埋深不足0.8 m的管道,应及时增加覆土层厚度,无法加大埋深的则应该加大巡检力度,防止管道遭到破坏。运行超过10年的沥青玻璃布管道外防腐层破损严重,建议更换3PE防腐层。应建立起阴极保护系统,与外防腐层形成双层屏障。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需要在不拆保冷层的条件下对LNG(液化天然气)管道剩余壁厚进行在役检测.以LNG保冷管道为例,分析了切向射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用所开发的切向射线检测试验装置对一段LNG管道进行了检测试验,然后对其检测精度与千分尺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某条在役LNG管道进行了剩余壁厚检测,并结合G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