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对ZF4200/17/28型支撑掩护型液压支架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creo1.0建立液压支架三维建模,利用Pro/Engineer Mechanica有限元分析工具模拟液压支架的试验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得出液压支架该工况下整体的应力和应变规律,从而为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ZF7200/18/35型液压支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ZF7200/18/35型支撑掩护型支架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Pro/E建立液压支架三维建模,利用ANSYS8.0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某液压支架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得出支架该工况下应力值最大位置,从而为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8):265-266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液压支架的3种工况进行理论分析,最终得到了液压支架在此3种工况下的应力云图,参考应力分布情况可以为支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ZY5000/15/30液压支架有限元静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福全  王景  孙博 《煤矿机械》2011,32(5):95-96
利用Pro/E软件以part格式建立液压支架模型,代替asm格式的组件模型,以最大限度地简化模型结构,改善网格划分质量、提高计算精度。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液压支架工况对ZY5000/15/30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出了支架在该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及其分布特点,从而可以改善液压支架结构,为液压支架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5,(9):80-82
以ZY72000/18/40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为对象,利用Pro/E与ANSYS相结合的方式,把模拟不同工况的组合垫块所施加给液压支架的力作为边界条件,并将立柱施加给顶梁和底座的作用力作为外力施加到支架上,采用接触法处理液压支架结构中存在的接触问题,在5种工况下对液压支架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得出了支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应变规律,找到了液压支架容易产生损坏的位置,为液压支架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液压仿真技术研究,对充填支架立柱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充填支架液压系统模型,模拟充填液压支架的实际工况,进行立柱液压系统仿真,验证动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充填液压支架液压系统整体动态性能的准确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液压支架底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ro/E软件对液压支架底座进行三维建模,用ANSYS软件对液压支架底座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研究,从而为设计高质量液压支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仿真分析软件对ZF13000/21/40型放顶液压支架进行仿真分析,介绍了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分析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建立液压支架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液压支架在扭转和偏移工况下顶梁和底座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应结果对液压支架提出合理的结构优化建议,为改善液压支架结构和提高工作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6,(3):227-229
以某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软件建立支架的三维模型,通过相应的配置设置将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然后根据煤矿用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对3种不同工况下的液压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的等效应力分布规律,找出液压支架最容易破坏的位置,并对支架原有结构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液压支架模型和原型试验测定了支架在偏载和扭曲工况下的外载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计算液压支架强度的力学模型。利用SAP_5程序进行了分部件的粗网格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基本与实际承载工况相符,从而为在偏载和扭曲工况下液压支架结构件的强度计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氧肟酸高分子药剂在铝土矿反浮选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海普  胡岳华 《金属矿山》2004,(6):26-28,71
通过浮选试验,研究了氧肟酸淀粉和氧肟酸聚丙烯酰胺两种高分子药剂对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氧肟酸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对一水硬铝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高岭石有活化现象;氧肟酸聚丙烯酰胺在整个试验pH值范围内对两种矿物均有活化作用。两种大分子药剂属于阴离子型,动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在带负电的高岭石、一水硬铝石表面吸附,使其动电位负性增加,表明药剂与矿物存在氢键力或化学作用力。由于在一水硬铝石表面,氧肟酸淀粉可以罩盖捕收剂十二胺,增加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而对其产生抑制作用。而线型氧肟酸聚丙烯酰胺在矿物表面为卧式吸附,其分子链上的负电区能够增加阳离子捕收剂的吸附量,从而活化了一水硬铝石的浮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矿山复杂空区群对地表公路的影响,以某矿山开采实际为背景,利用FLAC3D建立模型,分析穿过该矿区地表的两条公路在受空区群影响下的沉降变形特点,得出了其变形影响规律,并预测了最终地表沉降量,结果表明,当前开采情况下采空区不影响地表公路正常运行,但沉降引起的路面起伏及坡度变化等问题需予以关注,该研究方法可供类似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东三山岛海下金矿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在借鉴了大量固相模型材料研究的基础上, 研制了流-固两相模型材料, 较好地解决了固体模型材料遇水容易崩解的问题。通过对相似材料进行试验, 重点研究了材料中不同骨料配比、骨料与胶结物的配比以及胶结物中胶结材料的配比等因素对试块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可得到参数变化幅度较大的模型材料, 从而可用来更广泛地模拟不同的岩体材料。这些研究成果为岩石力学相似模型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28天最优配方激发酸性矿渣粉为胶凝材料进行试验,分析了质量浓度、灰砂比、减水剂掺量、搅拌时间4个因素对砂浆流动度、失水率、干缩率、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且针对灰砂比这一因素将水泥与矿渣粉胶凝材料浆液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选取了合适的比例进行正交试验来优化各因素组合,使砂浆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电除尘器收尘极板上粉尘的沉降规律,对提高电除尘技术的收集效率,扩大应用范围等具有现实意义。为此,通过设计的静电除尘器模型,进行了电除尘器收尘极板上粉尘沉降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收尘极板上,沉降的粉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沿气流方向(水平),收尘极板的沉降粉尘前粗后细、前厚后薄;沿垂直方向上,沉降粉尘上细下粗、上薄下厚。其中风流速度对粉尘的沉降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电除尘收尘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火灾报警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各种探测器来检测火情,对火灾的发生进行及时准确地报警,并控制各种灭火设备进行自动灭火和对相关设备进行联动控制。本文提出了基于ARM与uC/OS-Ⅱ的网络火灾报警系统。将控制中心的数据处理任务交给各控制单元,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任务进行管理,同时引入TCP/IP协议栈实现网络功能,利用Internet来进行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7.
针对研究现状中振速衰减公式形式不一,及其中的多数衰减公式都是基于假设水平距离和高程效应函数形式条件下的结果,指出运用量纲分析方法较为简便快捷并认为假设函数形式的做法并不合理。基于此,运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到同时考虑水平距离和高程效应的振速衰减的一般规律,对数值模拟数据分别进行水平距离对振速的影响分析、高程效应对振速的影响分析以及对两者综合效应的影响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模拟原型——青海威斯特矿区振速衰减公式。结果表明,高程效应对振速的影响呈伪线性,水平距离和高程影响的函数形式均应采用幂函数型;拟合所得振速衰减公式基本能反映该模型的振速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8.
章晓林  张文彬 《中国矿业》2007,16(5):90-91,94
本文介绍了一水硬铝石与脉石矿物浮选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并以BS-1为组合捕收剂、TZ-1为改性调整剂,在弱酸性介质中,对极难处理高硅铝土矿进行反浮选试验研究,取得了精矿铝硅比16.50,综合铝硅比10.05,综合回收率为70.95%的试验指标。同时对围岩分析发现,浮选尾矿的铝硅比(2.32)小于围岩的铝硅比(2.34)。  相似文献   

19.
结合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巷道锚索支护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锚索支护的设计、施工工序及配套机具、支护作用力计算、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预应力的损失补偿、施工质量监测等,以提高巷道锚索支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与分析,研究对比了水玻璃、EDTA对氟碳铈矿与萤石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水玻璃对萤石抑制作用较强,对氟碳铈矿抑制作用较弱;EDTA对萤石抑制作用较强,对氟碳铈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采用EDTA为抑制剂时,氟碳铈矿和萤石浮选分离系数(12.66)远高于水玻璃(2.00),EDTA可实现对萤石的选择性抑制。XPS测试表明,水玻璃通过矿物表面吸附起到抑制作用,而EDTA通过络合溶解矿物表面金属阳离子起到抑制作用。EDTA络合氟碳铈矿表面Ce活性位点能力较弱,对OHA在氟碳铈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而EDTA络合萤石表面Ca活性位点能力强,大大降低萤石表面Ca活性位点密度,阻碍了OHA在其表面的吸附,从而达到选择性抑制效果,使二者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