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行业交流融合的能力逐步增强,为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探析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地域文化传播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分析当前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在定位、文化以及形象等方面所存在的弊端;从农产品品牌内涵的挖掘、品牌调性的设定以及品牌运营的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形象创新的新对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文化源头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刘付 《湖南包装》2023,(5):162-165
文章旨在探讨提升准格尔旗农产品区域电商公用品牌形象的途径,以“漫瀚准优”为例进行品牌构建。首先,挖掘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农产品特色,并将其融合到品牌形象设计中;其次,深入理解准格尔旗的地域环境、文化特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从而塑造区域性农产品公用品牌形象;最后,根据产品内容,与地域环境和漫瀚文化有机整合,进行准格尔旗农产品区域电商公用品牌形象设计,并进行线下活动和电商传播推广。通过对准格尔旗区域电商公用品牌设计项目的实践论证,借助区域电商公用品牌的构建,提出设计手段,以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有别于一般品牌形象设计,需考虑农产品自身特殊性。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要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对农产品品牌形象进行整体的、规范的、统一的规划与定位。  相似文献   

4.
刘维尚  刘卓  秦嘉霖 《包装工程》2021,42(18):262-268
目的 探索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设计中的融合应用.方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设计诉求表达,提升区域形象为出发点,探索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实际价值,分析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要点,并结合当前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从视觉转化、精神传达、文化体验和图库建设4个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策略.结论 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融入地域文化视觉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文化可视化的延伸和再现,并形成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图库建设及品质管理,使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形成品牌的人格化沟通,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提升区域品牌溢价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通过高校乡村扶贫构建农产品品牌形象来促进乡村振兴。方法-通过调研分析法探讨乡村农产品品牌的设计现状、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成因,总结出相对应的设计策略。结果-通过探究乡村农产品特色地域文化,对农产品品牌的精准定位,提升其内涵,重新设计农产品品牌形象等策略可以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结论-通过完善农产品品牌形象策略,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玥  董佳  易能 《包装工程》2024,(8):254-262
目的 研究江苏地域文化下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建设路径。方法 以江苏地域文化内涵为价值基础,针对江苏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文化在品牌设计中的作用、江苏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等层面进行分析,融合优质品牌设计案例解析,提取可视觉化江苏地域文化元素,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设计路径展开研讨。结果 融合江苏地域文化特质,构建“体系标准+地域差异+优势突显+营销聚合”理论型设计路径,打造前瞻型、通用型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设计指南。结论 地域文化背景带动下的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进一步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可持续互动,带领消费者感受农产品从田间到手中的整个过程,促使更多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区域公用品牌的涌现,以点带面地辐射并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冷益虎 《包装工程》2023,44(8):384-390
目的 对未来湖湘农产包装设计的发展和创新路径提出建议。方法 湖湘地区农产品类型丰富,但包装设计存在诸如定位模糊、文化属性不明确、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材料过度等问题。以当地具有丝路内涵的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从传统制作工艺智慧中汲取创意灵感,选取因地制宜的天然包装材料和造型结构进行设计,以解决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导入“丝路文化”理念可以彰显地域文化符号,对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特性,促进国内外市场销售,以及弘扬中国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结论 近年来,在新丝路经济建设和国家注重农产品创新设计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以“丝路文化”为内涵的湖湘农产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间立足和发展,以及独具地域性文化特征、科学合理的产品包装,是提升湖湘农产品品牌形象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差异性直接导致了城市发展的特色性,独特地域文化是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对于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品牌形象定位、城市CI设计、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与管理,希冀以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不应一味地大费周章去"创造"个性,而应该遵循本地域的文化发展脉络,从地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寻找"根脉、获得启示,这才是塑造特色城市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瑞坤  张浩 《包装工程》2024,(6):236-242, 262
目的 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很大程度离不开包装设计的作用,一款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研究结合笔者代表西安美术学院对实践项目“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的参与,把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农产品,给它们带来了更强烈的品牌差异化和丰富的品牌附加值;挖掘各种商品背后所蕴涵的地方文化,把它们融合到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之中。方法 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对勉县农产品包装从地域文化价值、图形元素、包装形式、材质等角度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推动勉县当地农产品品牌的发展,为未来农产品的发展奠定基础。结论 通过对农产品在地文化的解读与重构将当地的地域特征和人文名胜赋予商品的内涵之中,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乡村农特产品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帅  石鑫 《包装工程》2019,40(18):85-89
目的 探索以北部湾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南珠产品包装及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塑造南珠产品品牌形象,提升南珠产品品牌知名度,促进南珠产业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南珠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南珠产品包装及其品牌形象与南珠产品优良品质存在巨大差距的现实,深入分析北部湾地域文化对于南珠品牌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南珠产品的品牌塑造应在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其产品包装的智巧性与绿色设计来传达品牌形象,并从色彩、图形、文字、材质及形态等5个方面深入讨论北部湾地域文化在南珠产品包装及品牌形象中的文化延伸。结论 以北部湾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南珠产品包装及品牌形象设计能够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赋予南珠产品品牌以行业识别特征与品牌差异特性,加强南珠产业与北部湾地域文化的双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源有部分食品业已经建立了独立品牌并申请专利,例如五指毛桃鸡、霸王花米线、聪明人猕猴桃汁、龙乡贡酒业等等,但此类品牌多是针对单类农产品,而针对综合食品的品牌甚少,很多本土食品仍以简陋的传统包装形式出售。树立基于河源市本地资源与文化的综合食品品牌形象,可以改善河源地域食品缺乏高辨识度的品牌形象,挖掘其潜在的品牌经济效益。树立具有河源地域特色的食品品牌形象,不仅有助于改善目前综合类食品品牌形象不统一,辨识度低的品牌现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河源的本地食品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包装设计在市场经济中对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产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突出农产品特色和地域文化,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浩  伍妍姿 《湖南包装》2023,(3):153-156
探索阿克苏地区红色文化与农产品结合的设计思路,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设计开发凝聚阿克苏红色文化的特色农产品包装,通过包装引导消费者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引发情感共鸣,传递红色文化的价值与魅力。针对红色文化农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问题,提出突出教育价值、降低同质化、增强趣味性、树立品牌形象等4项设计对策,结合现代审美理念提取阿克苏红色文化元素,将其与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融合,进行创意设计。阿克苏红色文化运用于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一方面能够以显著地域印记与独特文化特征,打造具有阿克苏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地方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以农产品包装为媒介,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带动新疆红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核桃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化农业和高效林业发展的代表性产业,但是受到营销渠道发展的限制,云南核桃产业呈现产量不断增加而产值却逐渐下降的趋势。品牌特色化建设是突破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瓶颈重围、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塑造良好地方形象的有力举措。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将地域文化、时尚营销理念等元素融入到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建设中,进而优化漾濞核桃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丹丽  郭月朦 《包装工程》2021,42(8):234-240
目的 以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村村旺"品牌设计项目为例,对乡村产品品牌形象提升提出以"互联网+设计"为角度出发的设计方法.探究互联网+模式下乡村产品品牌价值.方法 为了进一步实现"互联网+"模式下乡村产品品牌价值最大化,通过实例分析,针对重庆市重点扶贫区县乡村特色文化及农产品进行地域文化提炼,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多方面、多维度跨界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结论 "互联网+设计"的品牌策划模式可以对乡村产品进行有效精准的市场营销定位与品牌形象升级,从而建立一种乡村文化与社会生活对接循环的新型乡村振兴模式.加强智慧农业建设,盘活农村存量资源,重塑乡村品牌地位,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可持续发展,打造"互联网+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宋冬慧  杨曦 《包装工程》2022,43(16):442-447
目的 探索地域性民族节庆品牌化、生态化、市场化、可视化的建设;了解地域性节庆文化的概念,分析地域文化的民族节庆品牌发展状况,推进地域性节庆产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通过地域性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广西侗族“月也”节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节庆品牌进行基因分析并分类;再通过设计元素提取等过程进行元素提取及文化内涵总结,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侗族语言文化、节庆习俗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等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通道,进行侗族“月也”节庆品牌设计实践,展示出广西本土地域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形象设计的特有形象。结果 旨在解决节庆文化中出现的品牌形象缺乏、文化传承力不够、设计趋同化等问题,而作为集文化与旅游产业于一体的“月也”节庆旅游则为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结论 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与节庆品牌形象相结合,促使地域性节庆品牌性更鲜明,积极推进地域品牌形象传播同时,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民族文化的节庆成为一张名片,有利于文化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吕君 《上海包装》2024,(2):156-158
哈萨克传统纹样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从自然界中获取创作灵感,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抽象、构成,展现出他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独特的艺术文化。概述了哈萨克传统纹样的特点和构图样式,探讨了哈萨克传统纹样在农副产品包装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旨在帮助农产品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产业为先,品牌为要.要实现品牌强农富农,需要提升农业品牌价值,首要做好农业品牌形象建设,以促进农业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当前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为农业品牌形象的全方位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分析了农业品牌形象设计状况,从数字技术在农业品牌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形象设计元素、地域文化内涵植入、品牌传播效能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促进农业品牌形象设计优化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维尚  史明熙  郭绮涵  何妍  刘晓璐 《包装工程》2023,44(6):241-249, 257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和策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据调研法等,分析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对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运用文献分析法与网络调研法,从理论层和实践层两个方面了解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合农产品的特点,从健康生态理念的物质层、意识层、体验层三个维度,探索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路径模式,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并以山海关大樱桃为例进行包装设计实践。结论 将健康生态理念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中,从消费情景、生命周期、地域文化三个维度赋予农产品包装独特的识别性和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和美的追求;以包装为媒介,传播地域文化与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对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与地域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正军  陈慧姣 《包装工程》2021,42(22):251-256
目的 探讨耦合机制下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指导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实践.方法 运用耦合分析法与符号构建法,分析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耦合受众感知,构建传统村落品牌形象的受众认知度;耦合地域特色文化,构建传统村落品牌形象的核心内涵、独特性与识别性;耦合传统村落品牌形象应用场景,构建传统村落品牌形象的实用价值与品牌力量.结论 通过对耦合机制下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的研究,避免村落形象设计趋同化,彰显传统村落基因魅力,塑造个性显著的传统村落品牌形象,在提高受众认知度的同时,提升传统村落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将研究方法应用到赫图阿拉满族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实践中,使研究理论更加科学合理,并为其他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