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景德镇御窑厂在陶瓷生产上、尤其在清代雍正御窑色釉瓷烧造工艺上勇于创新,精品不断,达到了中国制瓷业的历史巅峰。  相似文献   

2.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追求完美的精品意识、严格的管理制度、精致化的分工与协作以及创新理念等,促进了陶瓷艺术的大发展和制瓷技术大飞跃,成为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顶峰。本文选取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体制为研究对象,从设计、资金来源、管理人员、陶匠以及产品检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造办处是清代宫廷独有的机构,专事宫廷工艺品制作。清宫造办处对景德镇御窑厂瓷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下属的许多部门对御窑厂瓷艺施加各种影响,从而使御窑厂瓷艺呈现出完全符合宫廷审美趣味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造办处是清宫特有的艺术品管理与制作部门,制作大量颇具精美雕塑制品。景德镇御窑厂承担清宫瓷雕生产任务,由造办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制,对于促进御窑厂瓷塑的发展具有极重要作用。在造办处各方面积极影响下,清代御窑厂瓷塑发展迅速,形成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谢克锋  王铁丰 《中国陶瓷》2013,(2):53-54,63
清道光时期御窑厂已颇为衰退,但其所制御窑厂图青花山水人物桌面作品却堪称绝品。清道光御窑厂图青花山水人物桌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有着文人山水人物画和中西合璧之风,同时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清御窑厂的设置是我国古代陶瓷生产上的一项伟大创新。本文从明清帝王对御瓷极为重视、生产关系变革、行政制度变革、生产制度改革和技术保密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御窑厂制瓷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清代康熙中期时,天下大定,经济繁荣,景德镇御窑厂亦得以正式恢复生产,步入中国瓷业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颜色釉瓷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品种丰富、质地精良,宫廷祭祀礼仪对颜色釉瓷的繁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宫祭祀礼仪虽承旧制,但规模更甚于前朝,主要使用各色釉瓷质祭器,因而颜色釉瓷得到空前发展。一、清代宫廷祭祀礼仪与祭器概说清代宫廷礼仪承袭古礼而来,是一套非常复杂完备的系统。据《大清通典》规定,清代礼仪分为吉嘉军宾凶五类,祭祀礼仪即与其中的吉礼相对应。祭礼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祭祀祖先  相似文献   

8.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明清两代御窑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短暂的一百三十几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制瓷原料被传入、创新并发展。珐琅彩瓷与粉彩瓷就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的彩瓷制品。本文主要就两者的产生、发展。以及原料、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存在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9.
粉彩艺术瓷创于清代康熙年晚期,由景德镇御窑厂画师手绘。早期的粉彩艺术瓷的表现手法是在五彩瓷的局部纹饰上做小小的尝试性的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粉彩艺术瓷有"大清康熙年制"的楷书底款,花卉上是用含金量很高的胭脂片为主色,色泽鲜艳,白色的花卉和树枝有较强的手感,但淡绿及翠绿还是采用五彩瓷的技法制作。御窑厂在实验含铅的颜彩料当中,发明了"玻璃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金的运作是御窑制度中的重要环节,而资金来源又是生产资金运作的动力。通过对资金来源的研究,可以诠释御窑厂生产的某些经济行为,展现宫廷内务府与御窑厂的密切联系,呈示御窑厂与其他行政单位的利益挂钩。  相似文献   

11.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清中期以后的官窑彩绘瓷御窑厂图像展现出清帝对于御窑陶冶非同一般的兴趣和控制欲望。从清初到清中晚期,清帝对于御窑及窑业的兴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我们掌握有限的几个图像来说,在乾隆初年的《陶冶图》是着重对于制陶工序和工艺本身的了解,着重于制陶内部因素,而到嘉庆道光年间,清帝对于御窑及窑业的兴趣,不仅仅限于制陶的内部因素,也渐渐扩大到御窑制陶的外部环境,及御窑厂整体环境。这也是上述几件景德镇御窑窑业图像之所以制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次色变价的制度化是清乾隆御厂的重要革新之一。在次色变价制度下,乾隆瓷业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兴盛格局,促进了瓷艺大发展。在次色变价推动下,乾隆瓷艺呈现出官民窑瓷艺风格趋同和创新求变等特色。  相似文献   

14.
俞暄 《中国陶瓷》2012,(2):70-72
年希尧博学多才,在文化与科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任雍正四年至十三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在雍正官窑瓷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使雍正官窑瓷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民窑和官窑的制度关系着手,分析景德镇窑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景德镇陶瓷业发端于民窑,成熟于官窑,官窑又进一步促进民窑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官窑和民窑共同发展的局面.民窑制度是规范窑业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民窑业稳定有序;而官窑制度是政府对窑业的关注和管理方法及其手段.民窑制度是官窑制度的基础,而官窑制度在民窑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而严格.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清朝形成“官民竞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陶瓷窑炉动态温度场测试及操作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令可  张明 《陶瓷学报》1999,20(3):158-163
利用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及自动设计的断面温差测试系统,进行了陶瓷窑炉火焰温度场分布的测试,窑墙表面温度场的测试、干燥器干燥效果的测试及窑内同一横断温差分布的测试。研究了影响火焰温度场的各因素,为窑炉的控制及操作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焙烧卫生瓷隧道窑三带阻力计算与风机选型系统进行了初探,开发出适用于卫生瓷隧道窑的风机选型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对卫生瓷隧道窑三带阻力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择风机。从测试结果反映,该系统能较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