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流变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电流变液材料的研究进展、电流变液的工程应用以及电流变液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流变液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流变液是一种由纳米至微米尺寸的介电粒子分散在绝缘油中组成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流变特性可以发生快速、显著、可逆的变化。对电流变液材料的种类,电流变液在汽车工程、减震、抗震、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制约电流变技术应用的关键性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电流变液是一种纳米至微米尺寸的介电粒子分散在绝缘油中组成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流变特性可以发生快速、显著、可逆的变化。本文介绍了电流变液的特性、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
电流变液是一种纳米至微米尺寸的介电粒子分散在绝缘油中组成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流变特性可以发生快速、显著、可逆的变化。本文介绍了电流变液的特性、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材料—电流变液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剑汉 《江苏化工》2000,28(7):19-22
电流变液(Electrorheologicalflu ids)被称为智能流体[1]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快速、可逆地实现液固转变 ,特点是响应快(毫秒级)、连续可调、能耗低 ,是智能材料结构与系统中驱动部件的首选材料之一 ,在技术与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吸引了许多著名研究机构和公司的大力参与。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已在电流变液材料的制备、电流变转变机理以及电流变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就当前国内外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简单概述。1947年 ,美国的Winslow[2]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6.
周威  赵孔双 《化工时刊》2009,23(3):17-19
低温包覆聚苯胺的方法对球形二氧化硅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利用介电弛豫谱分析了聚苯胺包覆后的二氧化硅电流变液介电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包覆聚苯胺后,电流变液的介电增量显著提高,弛豫频率向高频移动。两种变化均对体系的电流变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发现可以通过调整碱液的pH值改变电流变液的弛豫频率,从而提高改变电流变的电场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影响电流变液流变特性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管  王喜顺 《塑料》2003,32(4):32-36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的流变性能会发生快速、明显、可逆和低能耗的转变.由于这些优异的性能,它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的重视,并且已经将电流变液成功应用于传递力矩的装置、阻尼装置和高精度控制装置中.分析了电学参数、温度、溶液质量比、颗粒的物理特征以及溶剂等对ERF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它在工程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电流变流体及其智能复合材料和结构的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电流交流体的组成、电场作用下的电流变行为特征、悬浮和稳定技术、影响电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电流变效应的几种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电流变液体的发展趋势和电流变液体及其智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在航空、航天、机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授权公告号:CN 108571558B授权公告日:2019年6月7日专利权人:上海大学发明人:崔建祥、楚刘峰、孙翊等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中心阻尼结构以及均匀分布在中心阻尼结构周围且间隔分布的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中心阻尼结构包括内腔充满巨电流变液的外筒部、设有且位于外筒部内的环形圆台的活塞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新型的电流变材料,即以聚萘醌为固体粒子,溴代二苯甲烷为基础液体的聚合物型电流变流体。讨论了合成的工艺条件,并着重就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温度,固体粒子浓度和电场强度对电流变流体的剪切应力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压裂液降滤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层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工艺措施。压裂施工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所用的压裂液。而压裂液的滤失是影响压裂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本文首先对压裂液滤失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压裂液的滤失机理、影响因素,同时对降滤失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常用的降滤失技术能提高压裂液粘度,添加压裂液降滤失剂和液氮降滤失技术等。最后对降滤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钻井液的绿色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宇岚 《山西化工》2004,24(1):37-40
讨论了聚合醇、多元醇、合成基、烷基葡萄糖苷钻井液体系、甲酸盐和硅酸盐等几种绿色化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探讨了钻井液绿色化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秋  袁大辉 《化工进展》2003,22(9):932-935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重点论述了超临界化学反应、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等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化学反应、炼油工业、环境保护、材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并指出了超临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基压裂液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基压裂液(VES压裂液)作为环保压裂液在国内外油田的应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储层无污染,且能提高充填层导流能力。论述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基压裂液的体系组成、主要特点和压裂机理。该压裂液及剪切稳定性、零伤害性、自动破胶性和低滤失性于一体,在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VES压裂液体系,使该压裂液也适应于干气气藏。介绍了VES压裂液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应用的优越性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煤油水三元料浆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延红  刘保中  王维周 《煤炭转化》2001,24(4):57-58,67
对煤油水三元料浆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煤粉、水、油组成的三元料浆是一种复杂的固-液分散体系,其属于非牛顿流体中假塑性流体。体系中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可改变其粘滞性,特别是非离子型复合添加剂TW-SP的使用,可显著改善体系的流动性。此外采取湿磨成浆,可提高煤浆浓度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王俊伟 《当代化工》2012,(2):133-136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iscoelastic surfactant,下文简称VES)压裂液与传统聚合物压裂液不同,可消除残余聚合物对支撑剂充填层的堵塞,并能有效提高导流能力,减少对地层的损害及污染,压后油气产量比使用传统压裂液有显著提高。介绍了VES压裂液的原理及配方设计原则。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一种经济型VES压裂液的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流体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代芝 《辽宁化工》2007,36(6):392-394,397
超临界流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生物、食品、陶瓷等领域。将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环境保护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由于该技术对废物处理具有经济、快速、高效等特点,近几年来发展异常迅速。综述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以及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和超临界水氧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无破胶剂聚合物压裂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羿黎  廖刚 《应用化工》2007,36(3):240-242
在合成了由短链分子聚合和交联的新型无破胶剂压裂液的基础上,考察了增稠剂浓度、交联剂用量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评价了新型无破胶剂压裂液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增稠剂浓度在2.0%以上,交联剂浓度增加,液体的粘度迅速增大;无破胶剂压裂液在170 s-1的剪切速率下12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剪切稀释性;新型无破胶剂压裂液与常规的胍胶相比,同样具有滤失量低的特点,在90℃下,压裂液仍有较好的携砂能力;其还具有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无残渣、易返排的特点。此外,该压裂使用方便,还可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基本性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超临界CO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系统、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和专用染料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适用于散纤维、筒纱、织物的超临界CO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开始逐步推向市场,并可通过智能安全联锁系统保障装备的安全运行;聚酯纤维材料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生产应用;但天然纤维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专用染料仍存在色牢度差,易于造成设备腐蚀等问题。指出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专用商品化染料体系建立、超临界CO2流体染色装备工业放大设计和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工艺放大效应是该项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流体与日用化学工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阅读许多文献和实际的研究工作,总结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超临界前流体萃取技术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如萃取精油,油脂和色素,并介绍了以超临界流体为介质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