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家骅  刘艳红 《中国宝石》2001,10(2):189-191
在紧靠全国十大商业街之一的广州下九路等步行街,有一条名闻遐迩的华林玉器街。全长500米的华林街上,开设了各式玉器店档千余家,聚集了广州八成以上的玉器商,其交易量占广州玉器交易量九成还多,成为蜚声中外的玉器集散地。这条街在清朝同治年间,被称作玉器墟,是玉器经销旺地。玉器街中心还有一座华林寺。相传在1400余年前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达摩祖师飘洋过海东渡中国,在当时的珠江岸边、现今的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金珠宝》2005,(1):24-24
时逢中国(四会)玉器文化研讨会、2004中国(四会)柑桔玉器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的召开.12月11日晚,在四会举办了一次玉器精品大赛。  相似文献   

3.
广东人对翡翠玉器的喜爱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加以广东省毗邻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 使得广东这个并非出产翡翠的地区却成了我国重要的玉器加工基地和贸易中心. 广东的四大翡翠玉器市场--广州华林玉器街、阳美玉都、四会玉器城和南海平洲玉器街--也就逐渐兴旺并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4.
陈蔚华 《中国宝石》2005,14(4):138-139,137
在中国大陆翡翠玉石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处于产业重要环节的四会翡翠玉器批发市场今日情况如何?带着问题,记者在2005年9月走访了四会翡翠玉器市场,采访了四会玉器商会江军红会长。  相似文献   

5.
四会国际玉器城在翡翠行业可谓是声名远播,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玉器一级批发市场,玉鑫豪珠宝总部就设立于此。玉鑫豪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四会玉器行业龙头企业。对于玉鑫豪玉石公司董事长曾华钊来说,这仅仅是开始,努力打造区域强势品牌和全国知名品牌才是曾华钊一直努力的方向,关注四会玉器产业整体发展也成为曾华钊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4,16(1):40-43
阐述了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结构的三大特征,即:汉承秦制、汉继楚绪、独尊儒术。通过对出土的汉代玉器在形式和意义上表现的分析,指出:汉代三大政治文化特征对汉代玉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就此意义上,对汉代玉器分类作了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7.
李慧 《中国宝石》2007,16(3):220-221
螭是我国神话传说中带四足的蛇状神怪,而并非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其形态多有古人想象的成分.无固定式样.多呈盘曲蜿蜒或攀援匍匐状。春秋时期,螭纹作为人们崇拜和敬畏的原始图腾开始出现在玉器中,到了战国晚期已成为种独特的玉器装饰图案。汉代的螭纹玉器造型独特、琢工精美.达到了螭纹玉器的艺术顶峰。唐代玉器上所雕的螭纹虽没有汉代那么精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宝石》2013,(11):162-165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玉器也有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在上一期中,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鉴赏特点.本期,继续邀请玉器专家赵永魁为我们讲述不同地域玉器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前些年,中国珠宝首饰制造业、珠宝玉器加工业曾一路高歌,生意从国内做到国外,沉浸在发展热情中,可谓“两耳不闻厂外事,闭门只念生产经”。更是无暇顾及对产品结构和企业发展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金珠宝》2001,(2):65-66
北京的玉器行起源何时,笔无法考证.但从十几岁就在玉器行学徒的老街坊口中知道.老北京玉器行所供的祖师爷竟是白云观三层殿的邱祖邱长春。相传邱真人先收玉行的徒弟.后收道门徒弟,所以解放前的老北京老道化缘时.对玉器行情有独钟.在玉器行中见人即称师兄.遗风犹存。  相似文献   

11.
刘继卿 《中国宝石》2010,(3):114-116
玉器的玉质优劣、制作工艺的繁简难易和精细粗糙程度、造型的艺术神韵,是现代玉器的重要价值评价因素。由于它们在玉器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不同,玉器形成了两个价值大类型(普通商品类玉器、收藏类玉器)和四个小类别(普通商品类玉器、玉质精品类玉器、工艺精品类玉器和艺术精品类玉器)。  相似文献   

12.
年前,在中国四会博览会期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业商会正式冠名四会市为“中华翡翠加工基地”。素有“中国玉器之乡”美称的广东省四会市,玉器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目前拥有玉器商铺800多家,玉器加工大小厂家达4 000多个(户),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年加工玉璞1 000多吨,年产值15亿多元。四会市已成为广东省的四大玉器市场之一和最大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成为全国玉器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为促进与提高四会翡翠加工基地的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培育中华翡翠玉石特色基地,发挥其示范作用与辐射功能,在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组织专…  相似文献   

13.
张克华 《珠宝科技》2003,15(5):56-57
为了振兴阳美玉器业,使阳美玉器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如何坚持诚信、着力特色经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阐述阳美玉器市场管理的新理念。在阳美玉器业的硬件设施实现了质的飞跃基础上,建议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在软环境上营造规范、有序、宽松的市场氛围,打造“阳美玉器”的品牌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11月24日,第四届广州番禺珠宝文化节开幕当日,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系列年会之“一带一路·携手共赢一一时代·钻汇2017年广州珠宝钻石国际年会”在广州番禺宾馆开幕。此次年会探讨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及国际珠宝钻石行业的发展动向,为谋求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玉(石)器,开发历史悠久,工艺博大精深,被誉为“东方瑰宝”。玉器生产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市,它们各有特色,此外,还分布在辽宁、河南、江苏的扬州、苏州等地。北京玉器风格浑厚、雅丽、端庄,曾涌现出颇有声誉的工艺美术大师潘秉衡、何荣、刘德盈、王树森、张云和等人。上海玉器以仿青铜器为多,造型端庄、风格古雅,各种人物、动物的作品形象生动、秀丽飘逸,近年来发展了多链条、多层次的炉瓶。广州玉器在保持发扬传统技艺特色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的长处,格调新颖,秀丽康洒,并吸收了牙雕技艺,运用线空的技法,生…  相似文献   

16.
四会实验室     
《中国宝石》2021,(1):98-101
2020年12月19日,珠宝国检(NGTC)四会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广东省四会市文化艺术中心顺利举办。四会市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玉器专业加工和销售基地之一,珠宝国检(NGTC)四会实验室将以优良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四会珠宝玉石首饰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鉴定、咨询、仲裁检验、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全力为四会珠宝玉石首饰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为珠宝玉器文化消费市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吴凌云 《中国宝石》2004,13(1):182-185
位于广州越秀公园西侧象岗山上的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随葬文物最丰富、墓主身份最高的陵墓,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四座保存完好的汉代王陵之一,出土文物达1000多件套,有金器、玉器、乐器、宴饮器、兵器、工具、药具、车马等,再现了二千多年前南越国的政治、文化、生活面貌,改变了世人认为百越乃蛮荒之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四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二二一年——公元五八九年) 这一阶段玉器的发展主要是在两汉国力强盛时期。汉代玉器并不是对战国玉器简单的全盘继承,而是在战争频仍,社会生活剧变的情况下,对玉器的品种及其组合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在新的意义上的一次大发展。下面对出土的两汉玉器作些必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晓辉  古方  吕妍 《中国宝石》2014,(9):194-196
在中国数千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些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或事物,堪称玉器史之“最”。本刊将陆续为读者介绍玉器史上的四宗“最”:最好玉的收藏家、最早的玉器大藏家、玉雕工艺最发达的城市、最优秀的琢玉工匠,为爱玉之人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论三代一体的玉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4,16(6):37-42
夏、商、周三代文化上的一体性决定了三代玉器的总体特征,并且必定是共同点大于异同点,可谓之:“三代一体的玉器体系”。以三代玉器共同的时代特征为主线,阐述了三代玉器在神权政治、国家礼仪及生活实用方面的三大共性特征,并以更翔实的资料分别分析了夏、商、周三代文化遗存中玉器类的典型特征。指出:中国古代玉器自诞生以来走过了漫长而光辉的道路,而三代玉器逐达顶峰之盛,其为后代玉器的发展积聚了巨大的潜力,并在客观上规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