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延安石油化工厂5000吨/年碱渣处理装置采用美国MERICHEM公司的MERICON废碱处理设备和QBR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含硫和含酚混合废碱,实现了该技术在国内的首次成功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装置运行情况以及开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化工碱渣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化工行业碱渣废水主要来自乙烯、柴油、汽油、液化气等产品碱洗精制、酸化提酚后的废水,该类废水水质复杂,含盐量和污染物浓度高,含硫化物、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其处理方法一直是困扰化工行业的一大难题,国内企业通常采用焚烧法、湿式氧化法、罐储滴排进常规污水处理设施等方法进行处理。但几种方法分别存在投资大、处理费用高、设备易腐蚀、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对常规污水处理设施造成较大冲击、影响正常处理效果等缺点。QBR生物强化技术不同于普通生物处理工艺,做为一种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不仅对碱渣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理,还节省了工程的投资及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3.
高效生物强化技术在治理炼油碱渣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处理炼油高浓度碱渣废水与废气的高效生物强化技术的原理、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采用高效生物强化技术对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高浓度碱渣废水与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前碱渣废水的CODCr的质量浓度在200~300g/L,处理后低于1 000mg/L,CODCr去除率为99%左右.出水水质满足综合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炼油碱渣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国内炼油碱渣的主要处理技术,介绍目前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碱渣处理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并指出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LTBR碱渣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LTBR工艺处理石化行业碱渣废水的过程中,由于碱渣废水的特性和LTBR工艺的特点,生物反应器运行温度常常达到40℃以上,严重影响了碱渣废水处理装置的平稳运行。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对LTBR工艺进行了改进,成功地消除了反应器大幅温升带来的影响,使处理装置的运行更加平稳、高效,并为LTBR工艺在其他高浓度废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港石化实际情况,在详细介绍柴油碱渣应用QBR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提出酸化回收粗酚或环烷酸并配套QBR、QBF等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各种碱渣的新型工艺路线。经QBR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7%以上,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硫化物去除率在99%以上。该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处理过程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7.
碱渣处理装置是以硫酸酸化法回收副产品的三废处理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酸,碱废液。一般含有硫化物,氯,酚类,醇等有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溶剂,pH值在2-4或8-10之间,温度在40-100℃之间,对金属的腐蚀速率为3-5mm/a。碱渣处理装置中管线等的被破坏约有60%则属于局部腐蚀引起的,其中30%是均匀腐蚀,70%则属于局部腐蚀,其中以管线破裂腐蚀居多。为解决腐蚀问题,曾以玻璃钢,不锈钢等防腐蚀材质来进行防护,效果均不十分理想,而且严重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8.
某公司碱厂碱渣处理装置是以硫酸酸化法回收副产品的三废处理装置。其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液 ,一般含有硫化物、氯、酚类、醇等有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溶剂 ,p H值在 2~ 4或 8~ 1 0之间 ,温度在 40~ 1 0 0℃之间 ,对金属的腐蚀速率为 3~ 5mm/ a。碱渣处理装置中管线等的破坏约有 6 0 %是腐蚀引起的 ,其中30 %为均匀腐蚀 ,70 %则属于局部腐蚀 ,并以管线破裂腐蚀为多。为解决腐蚀问题 ,曾采用玻璃钢、不锈钢等防腐蚀材料来进行防护 ,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 ,且严重影响生产。  氟塑料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具有负电性的氟原子 ,因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延安石油化工厂配套建设5000吨/年碱渣处理装置的生化处理单元中引进的韩国SK集团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浓度废水生物处理技术QBR和QBF技术的原理、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结合该技术对工艺技术及控制指标进行了改造和修订,使延长集团炼油厂高浓度碱渣废水与废气得到了有效地处理。解决了困扰延长石油集团多年的碱渣废水处理的老大难问题,为延安的碧水蓝天工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用脱盐碱渣与活化粉煤灰试制砌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 ,确定碱渣经磁处理脱盐后在粉煤灰中添加的可行性 ,利用磁处理技术除去工业碱渣中的可溶盐 ,能免除可溶盐对制品产生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物预酸化处理明胶废水对活性污泥减量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胶废水具有高钙、高COD等特点而难于处理。通过对明胶废水进行生物预酸化处理,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明胶废水过程中COD去除率、MLSS、MLVSS以及无机灰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生物预酸化处理后,明胶废水的p H由11.8降至7.4左右,COD由1 058 mg/L降至671 mg/L。后续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与未进行生物预酸化处理相比,MLSS、MLVSS呈明显下降趋势,最终COD去除率达到90%;同时由于反应器维持在较低的p H下运行,避免了曝气生成CaCO_3沉淀,污泥无机灰分减少。生物预酸化处理对污泥减量化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厌氧工艺是硫酸盐有机废水处理中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厌氧颗粒污泥则是其核心,开展该类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对提高其厌氧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形态及粒径、孔隙、通道及沉降速度、胞外沉积物等)及颗粒污泥的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微生物形态、组成及分布),并分析了此方面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认为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活性抑制机理的研究以及从本质上解除这种抑制措施的提出,将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The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of excess biomass produced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wastewaster treatment. Current approaches to sludge treatment include the wet destruction of the biosolids. This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preceding dewatering operations and enhances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sludge particles. However, high costs, corrosion problems and restricted knowledge still prevent wet sludge disintegration from realising its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as an industrial proces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and compares several wet sludge disintegr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mechanical, chemical, thermochemical, biological and oxidative treatments. © 199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姚培 《广东化工》2010,37(10):88-89,98
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大量硫化物、硫醇、挥发酚等有毒有害的碱水碱渣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传统的处理方法比较多,文章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成熟的或者发展前景良好的方法。并探讨了今后炼油厂碱水碱渣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污泥热水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污泥法的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工业废水处理,剩余污泥的处理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且处置成本已占污水处理总成本的50%~60%。本文着重阐述热预处理剩余污泥以提高污泥脱水性和污泥的消化性能,以及对商业上应用的主要污泥热水解过程(Porteous,Zimpro和Cambi)及污泥热处理最优条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The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by a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nd by an integrated biological–chemical (ozone) oxid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this work.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absorbance at 254 nm (UV254) and nitrogenous compound content were the parameters follow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processes.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both UV254 and COD reductions are improved in the combined biological–chemical oxidation procedure. Thus, reductions of 59.1% and 37.2% corresponding to COD and UV254,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biological process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 5 h;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concentration = 3142 g m−3) compared with 71.0% and 78.4% obtained when a post‐ozonation step ( D O3 = 41.7 g m−3) was included. During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appropriate nitrification levels are only achieved with high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nd/or biomass concentration. Ozonation after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however, allows improved nitrogen content reduction with total nitrite elimination. Post‐ozonation also leads to a higher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treated wastewater. Thus, the ultimate BOD/COD ratio goes from 0.16 after biological oxidation to 0.34 after post‐ozonation with 41.7 g O3 m−3. © 199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李智勤  陈凤凯  史吉航  黄杰辉 《广东化工》2010,37(8):147-148,170
深圳市每天产生的污泥约560 t,原有的运送到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直接填埋的方案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探讨了目前深圳市污泥处理对策,石灰固化法经济可靠,是当前最具可行性的处理对策。污泥经过石灰固化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降到55%左右,污泥十字板强度达6.07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达22.42 kPa,基本能满足单独填埋的要求;经过补步核算,按200 t/d的污泥石灰固化处理单元,平均每吨的处理成本为111元。建议在各污水处理厂建设200 t/d的石灰固化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就地处理达到填埋要求后再运送至下坪填埋场填埋。  相似文献   

18.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氮磷的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多被视作废物而丢弃,从污水中转移到污泥中污染物氮磷没有及时分离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国内外针对污泥水解酸化阶段研究的报道多集中在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用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补充碳源上。然而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氮磷。为了回收利用污泥中的氮磷,基于污泥发酵产酸的理论提出了污泥水解酸化释出氮磷以回收资源这一污泥处理新思路,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指出通过适当的环境调控,就可以使污泥中氮磷大量释出。  相似文献   

19.
BF生物填料污泥减量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量,采用BF生物填料在缺氧—好氧工艺中组成复合生物氧化池,对其污泥减量效果进行了中间试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量减少89.5%,且对CODCr等也有比较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污泥负荷法和泥龄法是活性污泥工艺设计的主要计算方法,这2种设计方法偏于安全、保守,以经验为主,没有反映出活性污泥工艺中生物反应机理,缺少理论支持,适用范围窄,而数学模型法才是活性污泥法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活性污泥工艺设计可以有2种方法选用:试算法和优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