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通用离子公司(GIC)的4117型1.7MV Tandetron离子束分析设备进行MeV级离子注入。所注入的离子能量范围由500keV到10MeV,离子的质量在240u以下,某些元素的负离子束流强度在150μA以上。双向机械扫描技术可将离子均匀地注入样片。  相似文献   

2.
李文建  卫增泉 《核技术》1996,19(3):129-132
为了实现定点定位诱变,提出了一种利用ESR波谱术对离子束Bragg峰在麦粒中的定位方法,即自由基探针技术,采用该技术有效地测定出21MeV/u氮离子束的Bragg峰位于小麦胚部,注入深度不超过1.0±0.2mm,而48MeV/u氮离子束贯穿全麦粒,不能实现定点定位诱变。  相似文献   

3.
氮离子束注入与贯穿小麦种子的生物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7.9MeV/u和20.4MeV/u14N(7+)离子束对小麦种子进行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重离子的贯穿和注入对小麦种子的生长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而且注入作用高于贯穿;2)在种子的根尖细胞中出现的染色体畸变具有多种类型,畸变频率高于对照组198~592倍,而且注入比贯穿作用强;3)注入和贯穿处理两者同样有明显的诱变作用,可引起DNA的损伤和修复  相似文献   

4.
承焕生  张通和 《核技术》1995,18(4):193-198
用5.8MeV ^4He离子和3MeV质子背散射研究了强束流钇注入的H13钢的高温特性,由直接测定氧化层中氧原子面密度得知经钇离子注入后在800℃氧化45min条件下抗氧化能力提高了25倍,观察到了元素铬在注钇氧化层中的富集以及氧离子在氧化过程中的扩散与未注入时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12MeV的16O离子弹性前冲测量(ERD)方法,研究了以20keV和40keV注入4He的镀钛样品。通过分析ERD能谱,得到了注入4He的深度分布,并与非卢瑟福背散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40keV注入的样品观察到有双峰分布,20keV注入的样品没有双峰分布,实验结果与TRIM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马新文  刘惠萍 《核技术》1996,19(8):509-512
介绍了改进后的兰州重离子束箔VUV光谱学实验装置、数据获取和单色仪协调控制系统。给出了利用改进后的系统在HIRFL上由SFC提供的47MeV的Ne^4+离子打碳箔(39μg/cm^2)的实验结果,并讨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运行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强流低能氘离子束轰击由吸氢金属形成的氘自吸收靶,研究固体内D-D聚变反应规律。并通过对实验测得的D-D聚变伴随粒子能谱,探索D-D聚变反应与靶材料结构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氘团簇离子(d^+3)氘核(d^+)束轰击吸氘固体,研究固体内D-D聚变反应的特性。实验中观测到了伴随离子能谱中介于质子峰(3MeV)和氚峰(1MeV)之间的一个宽峰。结果分析表明,该峰是由固体靶内超出离子射程几倍至十几倍处发  相似文献   

8.
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现状及发展设想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现有系统包括电子回旋共振(ECR)离子源、注入器(SFC)及主加速器(SSC)。该系统可以提供能量为10keV/u~100MeV/u,从C到Ta的低中能重离子束。1994年5月3日,成功...  相似文献   

9.
离子注入植物种子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陆挺  朱凤绥 《核技术》1994,17(7):443-448
用35-180keV离子束对玉米、水稻、小麦、黑麦等材料种子进行了氮或磷离子注入。结果发现,在被处理的当代种子中,发芽率,生长速度,植物株型等方面均出现了变异;对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有丝分裂基本正常,减数分裂出现异常,对注入离子在种子内的分布进行了RBS测量,并以TRIM程序进行理论估算。对离子束作为诱变源的前景及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双电离室法测定了HIRFL提供的75MeV/u12C离子经不同厚度降能片后的相对剂量,将降能片厚度等效为组织等效材料一水中的深度,得到了碳离子在水介质中的Bragg曲线,与计算的Bragg曲线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了离子经不同厚度降能片后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失活效应,得到了离子束在不同贯穿深度上的B16细胞存活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