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筑使用后评价是指依据建筑性能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建成建筑的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价,检验建筑的实际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本文以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能耗及满意度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运行的一百三十栋绿色建筑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分析,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应用进行实物验证。研究结果证明了采用建筑使用后评估方法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验证了后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寇健涛 《门窗》2013,(11):40-41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然而,为了实现我们理想的生活环境,不但要有完美的"绿色建筑"设计蓝图,还要通过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措施去完成我们的绿色建筑。本文论述了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之间的肾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背景"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随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建筑发展也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对各省的要求,2013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3〕18号。  相似文献   

4.
许桂森 《广东建材》2010,26(10):69-71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对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的技术要点、绿色施工方案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合某大型工程提出"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一系列具体做法、措施,为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空气污染及病毒传播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将传统建筑设计思维向绿色建筑设计思维转变。四节一环保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我国节能环保,走创新性绿色建筑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文献分析、学科交叉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梳理四节一环保理论研究的经验,结合生物生理行为的自主调节来改善建筑及环境的有机调控,建立创新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文中结合仿生学、生物循环系统、生物材料及装置等亲生物手段,提出仿生与节地、节材与生物材料、节能与生物生理行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四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引言 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要求,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手段初见端倪.2012年,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政策陆续出台,宣传普及空前高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项目数量稳步增加,标识评审机构基本覆盖全国,能力建设继续增强.我国已迎来了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践所取得的成绩是政府、投资方、设计方、建设方、监理、物业及用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硕果,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硕果,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硕果。任重而道远,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尚需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创建更多符合上海气候特点、具有上海特色的"沪上·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8.
绿色施工的定义、范围及其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平 《建筑施工》2007,29(12):911-914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绿色建筑理论的归纳整理,并结合上海市绿色施工实践活动,对绿色施工的定义、范围及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绿色施工的定义及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并于近日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定工作,开始受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建筑物,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为依据,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所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建设部组织相关单位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并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上述标准和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标识工作已开始步入正轨,为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和评奖工作提供了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2015年度首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布,在入选的50个项目中,包括30项公共建筑,占比60%,20项住宅建筑,占比40%。在30项公共建筑中,获得运行标识一星级的项目有6个。在30项公共建筑中,获得设计标识一星级的项目有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等12个,获得设计标识二星级的项目有长沙博才小学等12个。在20项住宅建筑中,获得设计标识一星级的项目有12个,获得设计标识二星级的项目有8个。  相似文献   

13.
<正>1、标准修订工作概况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指的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2008年4月,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简称绿标办,设在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具体开展绿色建筑设计、运行阶段的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工作。截止到2009年7月,共有10个包括住宅与公建的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2个运行评价标识项目的评价工作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5.
汪峰  于五星  王蕊 《建筑》2012,(12):61-62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工程是北京市首个将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相结合的项目,通过将绿色设计、绿色施_T-~L缝结合,成功地将学院打造成为“低碳、绿色环保”型学院,实现了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渊 《安徽建筑》2014,21(5):161-162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行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和重视.文章将站在一个工程质量监督者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彤 《建筑施工》2022,(7):1724-1726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老城既有建筑的改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而在限制条件较多的城市中心地段,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顺利完成评定程序和内容缺乏深入的具体研究。总结了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认证各阶段及工作准备。同时,还分析了该内容对“四节一环保”的意义。总结的经验可供后续类似改建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8.
《岩土工程界》2007,10(12):5-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以下简称"评价标识"),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建筑物,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本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第四条评价标识的申清遵循自愿原则,评价标识工作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第五条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07,(11):33-33
11月19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定工作启动。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日前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24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举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目的是推进地方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加强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能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与会专家对现场人员详细解读了近期出台的《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会上还举行了2008年度第二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颁发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