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利工程中填筑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取值对填土压实度值造成偏差的问题,提出在填筑土料进行室内试验时,要根据工程特性和填土压实度的设计要求及填筑土料的颗粒组成,选择适合的击实试验,并对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要进行校正,确定填筑土料的最大干密度,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填土压实度的方法。通过南宁市江南区六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托渭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堤防填筑标准试验,掌握了沿渭河流域几个地段土料的颗粒分布状况,分析了影响堤防填筑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对密度试验和击实试验得到渭河流域几个地段土料的填筑标准值,对试验标准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粗粒土只有在较好的级配条件下、细粒土为最优含水率的情况下,土料才能达到较好的压实效果。最后得出几个地段的填筑标准控制范围值,此成果对渭河堤防填筑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堤防的填筑压实度主要由轻型击实标准确定,而公路的路基压实度主要应用重型击实标准,因此在路与堤坝结合设计时,规范的适用范围有重叠,给压实标准的选取带来困难.文中应用统计的方法,结合以往工程试验数据,对压实度的取值范围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点法”击实试验吴国永(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江河堤防、土坝、道路、机场跑道的基床等等,一般以土作为填筑材料。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其抗剪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和透水性,对填土进行压实是一种古老而又经济的方法。确定填土的填筑密度,就需要进行击实...  相似文献   

5.
无粘性土是土方填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一般采用孔隙率、相对密度、压实度三者之一作为压实控制指标。对排水不良无粘性土的压实控制指标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压实指标检测值远大于或小于设计控制指标。为解决此类土方填筑问题,应根据母岩性质,借助土料的颗粒级配确定土的性质,依据相对密度及标准击实试验优选压实控制指标是比较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际工程中水泥改性膨胀土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击实试验成果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随着膨胀土掺加水泥拌和后击实试验时间不同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应采用和现场碾压工况相匹配的击实试验参数,用于现场压实度检测,解决了施工填筑质量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心墙砾石土料原级配全料击实试验数据及填筑质量控制标准,比较了两种级配状态下全料压实度与粒径小于20 mm的细料压实度的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大坝心墙砾石土料压实度控制指标的合理性。阐述了在使用φ800超大型击实仪和φ300大型击实仪试验中掌握砾石土料击实特性的过程,确定了填筑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分析认为砾石土的击实最大干密度与土料母岩性质、风化程度、P5含量、击实功能等因素关系密切,增大试验仪器尺寸可提高砾石土的最大干密度,在试验条件允许时宜尽可能选用较大尺寸击实仪更符合实际。建议了一种砾石土最大干密度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十分吻合,该方法可大幅减少检测工作量、缩短检测时间以满足高强度大方量砾石土填筑质量检测控制需要。同时对全料压实度与细料压实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细料压实度并不是一个定值,随 P5含量的增大而降低。研究表明设计标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土坝加固工程中填土质量常常达不到设计填筑标准,其原因除施工技术、人员素质、违章操作等因素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土料勘探和试验工作,没有充分掌握土料的数量和性质所造成的。具体反映为无土料试验资料或试验资料少、代表性差、填筑标准选定不合理等3种情况。为了提高土坝工程质量,除应按设计和施工规程严格施工外,在土料设计中应搞好土料的勘探、试验和填筑标准的确定工作。土料的勘探精度、取样数量和试验项目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土料填筑标准是施工质量检测的主要依据,应根据保证安全和经济的要求,选定合理的填筑标准。粘性土的填筑标准应以压实干密度为设计指标,并按压实度确定;无粘性土的压实标准应按相对密度确定。  相似文献   

10.
在对填筑土大量标;隹击实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确定其干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该函数的极值确定填筑土的最优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以求用最小的压实功能,得到符合工程要求的密实度,从而避免了人工处理资料中的任意性,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11.
膨胀性粘土堤坝的填筑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膨胀土的填筑标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一个车道路堤的实例出发,认为压实的膨胀土存在一个“稳定状态”,当土料的填筑含水量小于“稳定状态”的含水量时,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吸水而趋近“稳定含水量”。该“稳定含水量”与土的性质有关,常在塑限附近,同时也与土体的受力状态有关。根据研究,作者建议,当确定膨胀土的填筑标准时,应先找出土料的“适用击实功能”,即其最优含水量与塑限相同时的击实功能。该功能下的最大干密度乘以压实度系数,即可作为设计干密度值。设计含水量可选在“稳定含水量”附近,它与塑限相近,差值一般不超过2%。  相似文献   

12.
堤防是防御洪水、保护沿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其填筑材料决定着其稳定性及防护能力。康平县西辽河治理工程区范围内,土料均为低液限黏土,在堤防填筑过程中难以压实,土体稳定性差。因此,通过对低液限黏土取样、基本性质试验及击实试验,研究其基本性质与击实性能,可为堤防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碾压式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中若干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是土石坝施工中的重点同题.从土的压实机理出发,选取正确的压实标准,通过击实、碾压试验,确定压实度和最大干密度及碾压参数,经对现场压实质量实时检测,依据施工质评标准,控制压实质量.本文以长江水库扩建工程中主坝后坝坡加高培厚的填筑施工为例,对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中步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略分析.旨在正确地应用压实标准,合理探作试验规程,分析试验成果,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标准击实试验与现场填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方工程施工常遇到填筑土的干密度难以达到设计干密度,或较容易压至超过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情况。该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克服击实试验常见的错误,提高填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原水库围坝填筑压实度快速检测做了大量的"三点击实"和标准击实试验。分析了三点击实试验过程中减水情况及加、减水情况下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数据合理性,和标准击实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减水情况及加、减水情况下试验方法是可行的,在减水情况下最优含水率和填土含水率的差值一般在-3%~0,同时试验过程中土体减水率小于6%时,三点击实试验成果比较合理。用三点击实试验方法填筑土体压实度所用时间比标准击实试验的方法省6~8h,三点击实试验填筑土体压实度的方法针对土体特性差别较大的工程中适用性强。提出了减水情况下的三点击实试验步骤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合理的水泥改性土碾压控制指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某渠段换填水泥改性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轻型击实、重型击实以及现场碾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研究了4%水泥改性土的压实特性。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其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并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该渠段4%水泥改性土的碾压控制指标。按此指标,可确保水泥改性土的填筑压实度不小于0.98,并可防止发生过压现象。可为膨胀土地区水泥改性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干土法与湿土法击实对比试验,分析研究了土样制备方法对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影响,研究高含水量路基土料压实标准干密度的有效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糯扎渡水电站粘土心墙压实度检测方法及控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堆石坝心墙掺砾土料填筑体全料压实度最大干密度移动平均值检测法及大型击实检测法的缺陷。结合糯扎渡水电站砾质土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粒径小于20 mm的细料进行三点击实以快速检测填筑体压实度的方法。与直接检测全料压实度指标的方法相比,细料三点击实快速检测法简捷实用且准确度高。最后,对砾质粘土心墙填筑体压实度指标的检测控制标准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1概述长期以来,在土石坝及面板堆石坝设计中,碾压堆石填筑标准,均根据坝的等级、高度、河谷形状、地震烈度及料场特性等因素,参考同类工程经验,采用各类分区坝料级配范围内孔隙率(或相对密度)作为填筑标准.作者在文献[1]、[2]中曾分别对采用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作为碾压堆石填筑标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将对采用孔隙率、相对密度(换算干密度)及压实度确定碾压堆石填筑标准的合理性作一对比分析,阐述采用压实度作为堆石填筑标准的科学适用性.2紫坪铺和四川省部分已建工程坝料及硬岩堆石料压实指标在以下填筑压…  相似文献   

20.
任丽元  武冬梅 《山东水利》2005,(2):50-50,52
近年来随着山东黄河大堤加高加固帮宽工程的大力展开,压实填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为了更有效地应用,必须根据土的种类、含水条件和施工环境等制订压实方案。一般采用室内标准击实试验(Proctor曲线)作为击实指标的参考,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土其击实情况是不同的,这里对土的压实特性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