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城市扩张的加剧,城市景观大道因为其展示城市形象的作用逐渐得以重视。文章以合肥政务文化新区的休宁路、祁门路、怀宁路以及伊宁市山东路的城市景观大道设计过程及实施结果为例,阐述了城市景观大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许斌  马燕 《山西建筑》2010,36(23):350-351
结合景观大道的设计理念,归纳了在景观大道设计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性原则、节点特征化原则,从而实现合理的景观设计,发挥道路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景观大道设计缺少特色,道路沿线功能混乱,急需从生态视角对景观大道设计进行研究.安徽淮南淮河大道城市设计试图从功能性、地域性与生态性三个方面扩展现代城市景观大道的内涵,探索一种新型的中小城市新区景观大道形态,以期为其他中小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淀山湖景观大道是青浦新城一条主要的城市道路,为创造有特色、舒适环保的道路环境,凸显景观大道,在前期进行了多领域研究和探讨.重点阐述了该条道路在景观营造、现状景观资源的利用、景观雕塑、树种选择、道路线性和横断面、路面选材、桥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选取成熟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营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相似文献   

5.
《时代建筑》2011,(5):I0044-I0044
金鸡湖大道景观设计充分利用了道路两侧原有30m宽道路绿带.打破原道路两侧千篇一律的平淡封闭的绿化空间.将金鸡湖与独墅湖的湖景资源充分展示出来,使整个景观空间收放有致。全路以双湖景观和森林景观为背景,采用韵律变化的手法点缀人工景观。设计强调绿化的生态性与观赏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形态,"借山引绿",从景观、生态、文化的角度,构建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架构,创造整体流动的道路绿色空间景观秩序,构筑登封城市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环境。同时,将道路绿化作为绿色传媒,利用传统树种、地方植栽,并结合道路休闲功能,塑造道路特定的地域感,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生活。  相似文献   

7.
介绍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情况,指出现阶段历史文化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阐述道路景观对于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结合开封古城实际情况,从城市规划、文物保护、滨水景观、植物绿化以及景观小品等多方面提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为诸多历史文化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思维 《园林》2012,(9):58-60
道路景观设计问题在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已逐步得到重视。而城市道路景观一方面展示城市风貌,另一方面则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者。本文通过对江西南昌紫阳大道改造方案的深入解析,探索道路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安庾心 《景观设计》2010,(4):I0008-I0011
街道景观是体现地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公益文化,也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综合性艺术。街道景观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设计师完成设计之后,其自身还需要时间去生长完善,在融入环境的同时也是创造美和文化的过程。文化是景观的根基,道路的美是现代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并创造出的新作品。通过街道景观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范围性的文化特性.并形成城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升级和对城市生活高标准的需要,在城市建设中一般都比较注重景观的设计和建造,特别是绿化的改造,但是由于我国道路建设往往涉及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因而导致在道路、市政、标牌、管线、道路立面等涉及道路景观方面的设计缺乏统一的考虑,造成重复建设并且无法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研究道路景观提升设计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的道路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重视区域规划和道路设计,加强与管线部门的对接,注重其他景观设计细节,重视景观用电,与区域景观的协调,方便民众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道路景观提升设计要点。本文研究的内容对于景观设计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旅游风景区道路景观专项设计切入,分析传统休闲旅游度假区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问题,结合度假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特点,进行度假区车行道路及人行道路的景观专项设计,利用"明"、"理"、"植"、"融"等设计手法,营造现代度假区道路景观空间,彰显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独特地方文化魅力,提升度假区的度假气质及品质。  相似文献   

12.
陈灿  朱曙峰 《浙江建筑》2007,24(4):10-11
通过勾仁大道景观设计,说明了道路的个性化景观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周边建筑和地形等元素的有机协调来实现,同时也可表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通过这种表现,更有利于创造既有特色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从而体现道路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祺  龚飞  王小鸽 《山西建筑》2014,(29):218-219
以中卫市滨河大道景观带设计构思为例,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大道景观带从设计理念、文化传达及景观构图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结合地域众多临界的文化特征,从建筑、雕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配置角度探讨了滨河景观特色,为营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迪 《城乡建设》2013,(4):39-40
城市出入口道路在城市功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仅是城市的门户,更反映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同时它也是城市的景观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表达城市文化,城市美学的作用。本文以四川大竹318沿线城市出入口道路风貌景观整治为例,对城市景观风貌综合整治规划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沿线道路风貌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技术路径。一、道路景观风貌综合整治规划的特征及内容  相似文献   

15.
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观的灵魂。道路景观建设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道路景观设计应以地域文脉、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体现城市的景观风貌和文化特质。以广西钦州市金海湾大街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道路景观空间存在的问题。结合道路特点,提出了设计策略。运用多层次手法,植入地域文化,塑造新的城市风貌,以实现富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设计概念:雕琢基地的独特气质 作为仙林大学城的中轴干道,设计师提出将“学习的文化”、“文化的学习”作为仙林大道景观功能的核心主题.来雕琢基地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作为地域之魂,道路作为旅行必要空间,景观小品作为景观细部重要元素,将三者协调融合能优化文化旅游道路景观进而促进整体旅游景观和旅游业发展。目前吉林省关于文化旅游道路景观小品设计不够完善。文章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分析、现状问题的挖掘与可实施方法的探索,为吉林省文化旅游道路景观小品设计提供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强 《四川建筑》2002,22(Z1):18-2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迅捷而巨大的变化.看到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的同时,是令人遗憾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城市文化个性的消失.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本文提出,作为"生态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生态化".文章阐述了人类在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理性的探索--形成"生态学"的同时,还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着富有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并正在逐步形成"生态美学".现在,是我们用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理论重新审视并研究城市和城市景观的时候了.作者指出在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时,还要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原理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并提出在城市发展中要严格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区"和"文化生态景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生态因子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建设生态园林,形成城市生态绿地体系;在设计中要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创作艺术化的城市生态景观等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最后作者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进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赋予城市生态美,是城市领导者、生态学家、规划设计师和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由于过度注重外在视觉景观效果使其功能化、技术化,并套用统一模式,盲目地全盘西化或者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政府职能的不完善等种种原因,造成城市景观环境丧失乡土文化特色,缺乏识别性。然而景观大道往往地处入城口岸、门户地段,自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特色的主要窗口之一,有着其他城市功能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城市景观大道建设便成为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对当前景观大道建设热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却需要冷静思考,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更需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乡镇道路绿化改造方法仍在研究,绿化设计缺少对生态和文化的整体把握,为此提出将生态结合文化进行景观设计的理念,即是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生态修复为基础、文化传承为内涵进行绿化改造,应用景观设计的方法,综合运用生态理念和美学理论修复乡镇道路建设时遗留的环境问题。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的广德大道为实例,以生态结合文化进行绿化设计为景观提升理念,构建反映乡村地域特征、自然特征和时代特征,提炼地方精神,延续地域文脉内涵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