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相似文献   

2.
自贡西秦会馆是川渝地区会馆戏场的典型代表,兼有同乡会馆和行帮会馆性质,是清朝雍正年间在自贡经营盐业运销和开设钱庄票号的陕西商人为其行帮组织“西秦大会”而修建。西秦会馆规模宏大,戏楼雄奇,仪式空间完整,会馆主供武神关羽,盐商们用拜祭关公的繁杂仪式传达着对神灵的虔诚、对信义的渴望和对福禄的祈盼。但目前研究多围绕其建筑实体形制,忽略了其仪式活动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文章应用田野调查、文献阅读等方法,对西秦会馆的主要活动与功能以及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进行了梳理总结,试图通过其在年节举行的祭祀活动,结合其建筑实体空间特征,来探讨行业神信仰影响下会馆戏场内祭祀仪式与建筑空间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陈蔚  张兴国 《新建筑》2011,(3):126-129
会馆作为我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基层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在"地缘和业缘"观念旗帜下结成的一种社会力量联合体。它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发挥过强大经济推动力,是社会管理能力的"亚文化群体",其文化内涵涉及神灵、宗族和儒商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对会馆文化内涵的探究入手,就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形态与明清会馆文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揭示出其建筑形制和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时代嬗变正是会馆文化不断发展的物质性体现,它既具有建筑类型上的"独特性与规定性",又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丁莉 《现代装饰》2011,(8):114-119
坐落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上座会馆,是接待当地高端人群及高级客商的重要场所。在这样一座有山有水的自然静寂之城,最适合于它的建筑莫过于传承我们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式风格建筑了。上座会馆由两座三层高的中式建筑砌合而成,包含健身会所、娱乐酒吧、中式餐饮等项目。从建筑外观到室内设计、软装配饰等等,均由本案设计师一体化完成。  相似文献   

5.
胡斌  戴志中 《华中建筑》2000,18(4):130-130
城市中的传统民居同乡土居民在使用功能、布局形制、造型处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该文通过现状调查研究、对历史文化名城襄市陈老巷地段的传统民居建筑和会馆建筑做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认为保护民居是城市文化保护的一部分,从而保证城市发展文脉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叶茂 《四川建筑》2007,27(5):49-51
记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闻遐尔的西秦会馆兴建缘起、沿革变迁;描述了这座精美古建筑群落的形制、布局及其单体建筑;从建筑学、美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论证了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雷州会馆建筑是雷州传统建筑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仙城会馆是雷州会馆建筑中仅存四座之一,建成最早,规制甚高,规模宏大,在雷州传统建筑中较为罕见。由于历史的原因,仙城会馆建筑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其进行建筑研究保护刻不容缓。文章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为依据,梳理仙城会馆的历史和分布,考证仙城会馆的建筑形制,并对仙城会馆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为后人研究雷州会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良庙是祭祀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祠庙,融祭祀、宗教、园林为一体,位于张良隐退辟谷的秦岭紫柏山中。全祠由两条密切关联又等级分明的轴线统领,道教建筑严谨方正占据南北主轴线,祭祀建筑因山就势位于东西次轴线,形成仙人同构、天地有别的格局。风格迥异的两座花园,以张良生平历史典故为依托点缀于紫柏深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建筑群朴素淡雅,单体小巧宜人,融和道教文化与地方建筑特色,又具南北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9.
山西建筑中融入了平民百姓的梦想.在梦想里他们是王者,他们通过一座座宏伟的建筑.以灰色为代表的色调,表达了他们平步青云的梦想。山西建筑布局巧妙.结构严谨.既复杂又序列分明。  相似文献   

10.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1.
刘原平  赵明 《山西建筑》2006,32(21):11-12
分析了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晋商会馆的功能及特征,论述了晋商会馆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特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晋商会馆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宗荣 《四川建筑》1995,15(1):14-16
武侯词是一座祠庙,也是一处风景名胜。严整均衡的古建筑群掩映在苍翠的古柏之中,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灵活多变;,庭园配景生趣盎然。从而使寺庙的沉闷和封闭气氛被打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我国古代的宫殿、衙署、寺庙、祠堂等建筑,其布局多沿着纵横轴线进行设计,一般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形成封闭性强的庭院。武侯祠的建筑也是如此(见平面布置图)。武侯祠的主体建筑纵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除纵轴线上的五重建筑外,又以两大殿为…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吉安地区祠堂是江西地区祠堂的代表,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是研究江西地域建筑文化的典型范本。该文研究了吉安祠堂的地域性建筑形制,在二者基础上指明了吉安地区祠堂是江西会馆在其他地区传播的祭祀原型。该文所引用的大量图片都是来自于现场建筑测绘的一手资料,在研究中,通过对图纸和尺度的分析论证,结合吉安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得出吉安祠堂的建筑形制样式有大式、中式、小式三种,在向外传播中,吉安祠堂的喜鹊筑巢的门楼样式成为代表性地域建筑样式。传播性视角的切入,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江西会馆建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长沙苏州会馆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苏州会馆的功能及特征,包括苏州会馆建筑的选址择基、平面布局、艺术特色及建筑材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湖南会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当代建筑中更好的传承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5.
明显棱及其地面建筑丁家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陵,又称皇陵和皇城,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朱佑和母亲蒋氏的合葬墓。它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县城东北十五华里的松林山南麓,占地面积500多亩。地理建筑布局严整,规模宏大,其形制与北京“明十三陵”相仿,但有独特...  相似文献   

16.
潘熙  陈颖 《南方建筑》2012,(6):18-21
祠堂,是宗法制度的产物,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合族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祠堂的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形制,在一片住宅群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所分析的姚氏宗祠,为清初移民所修建,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好。通过调研和测绘,有助于我们了解四川宗族祠堂建筑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佳田大厦是一座集办公、娱乐、健身、餐饮、食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大厦。总建筑面积54450m^2,建筑高度91.2m,由两座塔楼(一座23层综合楼,一座25层住宅楼)、3层裙房和2层地下室组成。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底板)基础长86.4m,宽36.5~44.2m,厚1.8~3.5m.地下室面积6116m^2;基底标高为-11.1~-14.2m,地下水位埋深1.7~2.3m,  相似文献   

18.
九华山寺庙建筑卓著,它是我国四大佛教重地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上寺庙最早建于东晋,到明清极盛时期,大小寺庙有二三百座。现存寺庙56座,大都在明清时期重建,其中主要寺庙有肉身宝殿、化城寺、祗园寺、地藏禅林等。九华山寺庙众多,建筑风格独特,寺庙虽规模不大,确庄严雄伟。在建筑造型上采用宗教建筑气氛与地方格调色彩相结合,很有皖南建筑独特的风韵。九华山寺庙建筑,以它的灵活布局,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丰富的皖南格调,而独具一格,名列于世界佛教寺庙建筑之林,成为中国寺庙建筑的光辉遗产。  相似文献   

19.
依照轴线顺序介绍了河南地区清官式道教的建筑群体,从道观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分析了嘉应观的建筑形式及布局特点,归纳了河南官式道教建筑的一些特点,以及嘉应观建筑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之处,说明了其作为河南地区唯一敕建官式道教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天津市经济开发区主要形象标志建筑之一的泰达市民文化广场,是一座集宾馆、购物、餐饮、观演、展览、娱乐、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该建筑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14米,局部高度132米,建筑的主体部分是一座19层的五星级宾馆,它的外形是一座金属钢框架组成的金字塔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