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钨矿低压碱分解工业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庆林 《中国钨业》2000,15(4):37-40
传统的NaOH压煮法分解黑钨精矿 ,一般要求Ca<3% ,此工艺能否分解高钙矿早已成为研究课题。多年来我们对白钨矿低压碱分解工艺进行了试验摸索 ,现已应用于生产。实践证明 ,白钨矿NaOH分解在加入添加剂A和B条件下 ,碱用量为理论量的190%~300 % ,反应压力0.20~0.25MPa,保温时间3.0~3.5h ,白钨分解率可稳定在98%以上 ,从而达到了NaOH压煮法既能分解黑钨矿 ,又能分解白钨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姚珍刚 《中国钨业》1999,14(5):166-170
随着黑钨矿资源的枯褐,我国钨矿供应将逐渐过渡到以白钨矿为主,钨湿法冶炼工艺将转向以白钨矿为原料大势所趋。对氟化钠压煮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氟化钠加量为理论量1.2倍,温度190℃,加入适当添加剂时,白钨精矿的分解率稳定在99%左右,粗钨酸钠溶液质量较优,产品质量能达到国标WO3-O级要求。本工艺摸索了F^-的分布,提出了治理方案。配套工艺试验表明,现有黑钨矿冶炼厂容易实现“黑”与“白”冶炼工艺过程的有  相似文献   

3.
钨钽铌粗精矿碱分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难分解钨钽铌粗精矿的冶炼问题,采用了高压碱分解工艺,成功地实现了钨钽铌精矿中钨难分解的问题。研究针对江西某大型钨、钽铌矿床矿石重选矿泥,经选矿试验获得的钨钽铌粗精矿,探讨了NaOH加入量、Na3PO4·12H2O加入量、液固比、分解温度、分解压力、分解时间对钨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70倍,Na3PO4·12H2O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26倍,液固比为3,分解温度200℃,分解压力1.5 MPa,分解时间5 h,钨的分解率能达到99.84%,分解渣中WO3含量为0.16%。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我厂在黑钨矿碱分解的过程中,由于钨精矿中钙的存在,在一般压煮工艺技术条件下,钨的分解率通常只有96%左右。为了提高金属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引进了中南工业大学的专利技术及设备。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用热球磨机分解高钙钨精矿共333批,合计重213.11吨。  相似文献   

5.
针对难处理白钨矿的冶炼问题,采用热球磨(机械活化)工艺,成功地实现了高钙黑钨矿乃至白钨矿的氢氧化钠分解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这种工艺过去国外专家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认为是不可能的。针对新技术带来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研究,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绘制了(CaO-)Na2O-WO3-H2O系赝三元相图。该赝三元相图不仅对机械活化碱分解白钨矿的工艺给出了合理的热力学解释,同时还说明即便在单纯的高压釜中白钨矿的碱分解过程也有良好的热力学窗口,为碱压煮分解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当前钨矿分解的主流工艺。此外,(CaO-)Na2O-WO3-H2O系赝三元相图从理论上还预测了更为普遍的白钨矿常压碱分解的工作窗口,即过程中保持NaOH浓度超过临界值,则甚至不必采用高温压煮的工作条件也能实现白钨矿的分解。研究中考虑到较低温度下高浓度NaOH分解矿浆具有极高黏度的特性,为解决分解过程的传质和动力学传质问题,借鉴了高分子塑料加工领域处理高黏度物料的成功经验,发明了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连续分解黑、白钨精矿的"反应挤出法"碱分解工艺。  相似文献   

6.
印度用物理选矿与苏打焙烧 -水浸法联用从多金属锡 -钨矿中回收钨。在这种矿石中 ,锡石、黑钨矿和白钨矿是主要有用矿物。但是 ,大量黑钨矿细粒散布在白钨矿中。这种复合材料的矿化性质限制了用物理分选法经济地产生黑钨矿或白钨矿的单独精矿。据此 ,用物理富集法首先获得无其它主要重矿物 -锡石的综合钨矿物精矿 ,然后 ,用苏打焙烧 -水浸法提钨。研究了过程变量 ,如焙烧时间、温度和料碱比的影响。在最佳焙烧和浸出条件下 ,提取了95 %左右的有价WO3 。从黑钨矿-白钨矿复合精矿中回收钨@许孙曲  相似文献   

7.
碱法热球磨分解高钙黑钨精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基础理论研究与碱法热球磨分解难选钨中矿工业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碱法热球磨分解高钙黑钨精矿的新工艺,并已成功地应用于5家钨冶炼厂。实践表明,用理论量1.8倍左右的 NaOH溶液分解含 Ca≤3.42%的黑钨精矿、粗精矿、不预磨、在150~165℃下分解2h,钨的分解率稳定于98.63%~99.33%,主要杂质平均溶出率为 Sn2.0%、As12.7%、Mo75.7%、Si12.7%,粗Na_2WO_4 溶液经离子交换工艺可使产品达到国标 GB10116-88的 APT-0 和 APT-1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现代钨精矿处理工艺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以碱压煮-溶剂萃取法代替传统的苏打烧结-浸出工艺。碱压煮视精矿种类不同可以分为苏打压煮、苛性钠压煮和苏打-苛性钠混合碱压煮三种方式。分解钨精矿得到的粗钨酸钠溶液含有硅、磷、砷、氟和钼等杂质,通常硅以 Si(OH)_n 和 SiO_3~(2-)、磷以正磷酸根和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钨矿物原料碱解过程的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包括黑钨矿及白钨矿与NaOH反应的动力学,Na_2WO_4-NaOH。H_2O系的物理学性质及浸出过程中某些杂质的行为。研究表明,黑钨矿及白钨矿与NaOH的反应属二级反应。在NaOH浓度为200~400g/l,温度为90~105℃范围内其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从氧化钼钨粗精矿高压浸出液中提取钼钨的新工艺,该工艺包括浸出液预处理、沉钼钨、固液分离、产品干燥等工序。试验用浸出液含Mo 27.26g/L、WO35.70g/L,在pH值7~8、沉淀时间1h、反应温度80℃、氯化钙加入量为理论量2.15倍的条件下,Mo沉淀率99.94%,WO3沉淀率85.08%,所得钼钨酸钙产品中含Mo 36.08%、WO37.11%,杂质P、As含量分别为0.012%、0.004 5%。该工艺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好,钼钨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1.
朱宾  蔡振波 《中国钨业》2012,(6):13-15,23
广西某钨矿原矿含WO36.2%,原矿中的钨主要是以黑钨矿的形式存在,还有少量的钨华和白钨矿,采用磁-重联合流程,即采用一粗一精一扫湿式强磁选—钨粗精矿再摇床精选流程,可以达到钨回收率为92.19%的选矿指标,获得钨品位为71.74%,品质达国家二类一级品标准的优质钨精矿。  相似文献   

12.
在黑钨精矿中,如果砒的成份佔0.7~1.5%以上者,称为高砒钨矿。黑钨矿与砒矿两者的不同点是:黑钨矿具有弱磁性,砒矿不具磁性。故一般都是利用这个物理差異,用磁力选矿法,将砒矿自黑钨矿中分离出来,而取得含砒合乎标准的黑钨精矿。但黑钨矿中,常共生有一部分白钨矿。白钨矿与砒矿一样,不具磁性,在磁选中,两者共同集中,形成大量的低钨尾砂,不易选揀出来,因此使WO_3的收回率低。根据磁选记録,WO_3的收回率一般只在90~93%之间,一部分白钨矿均损失于尾砂中。其次磁选时,须将矿品经过压碎、篩分等过程,手续繁复,亦能造成一部分的机械损失。  相似文献   

13.
钨矿处理工艺对原料的适用性要广,这点对中国钨冶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氢氧化钠分解法通常适用于黑钨矿,而对于白钨矿甚至是高钙黑钨矿,需要消耗过量很多倍数的碱才能将W分解出来。热力学显示MgWO_4较(Fe,Mn,Ca)WO_4更易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氯化镁焙烧—氢氧化钠浸出"新工艺,即将钨精矿与氯化镁焙烧,使钨矿中的FeWO_4,MnWO_4及CaWO_4转化成MgWO_4,焙烧物即转料钨酸镁用氢氧化钠浸出。考察了焙烧温度、摩尔比MgCl_2:WO_3、保温时间对焙烧转化率的影响。焙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873~973K,摩尔比MgCl_2:WO_3=2~4,保温时间30 min条件下,钨矿可实现完全转化。转料钨酸镁的碱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20℃,氢氧化钠1.2倍,液固比2: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W浸出率高达99.3%。新工艺实现了黑白钨矿在较低碱用量下的高效分解。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平武某难处理结合钨精矿进行了成分及物相分析,发现其中所含主要矿物为白钨矿(26.47%)、黑钨矿(14.82%)、电气石(47.65%)、石英(11.06%),通过化学分析得出该试样中WO_3含量为32.66%。放大300倍的光学显微照片清晰显示大部分黑钨矿在白钨矿中以细粒嵌布形式产出,因此通过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将该结合钨精矿分离以分别获得合格的黑、白钨精矿。在物相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通过湿法浸出的方法充分回收其中的钨元素。通过矿样筛分试验及碳酸钠焙烧浸出条件试验确定了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68%,碳酸钠用量0.25g·g~(-1)矿样,焙烧时间3h,焙烧温度800℃;浸出时间t~2=30min的纯碱浸出流程,获得钨浸出率97.61%的结果。通过研究纯钨酸钠溶液中CaO的添加量与CaWO_4生成量的关系并结合条件试验结果讨论了浸出过程的返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导致石灰的生成,会造成浸出液中的WO_4~(2-)发生返沉,导致浸出率的下降,所以焙烧时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钨业》2019,(2):39-42
针对现行高钙白钨矿的高效分解是困扰钨冶炼企业的难题,研究从生产实践出发,根据白钨矿原料中钙含量的变化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考察了不同余碱量、磷酸系数、分解温度等因素对高钙白钨矿的分解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系数为0.8,单批处理量为1.4 t,余碱量为100~200 kg,分解温度为185℃,分解时间为3 h的条件下,高钙白钨矿分解可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工业上高效处理高钙白钨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钨业》2019,(4):20-25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矿物自动检测仪(MLA)等分析检测技术,对湖南某低品位钨矿原矿的矿物组成、目的矿物的嵌布特征、嵌布粒度、解离度以及主要有价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有价金属为钨,目的矿物为白钨矿和黑钨矿,其理论品位分别为79.44%和73.22%,理论回收率分别为77.74%和10.50%。白钨矿嵌布粒度较粗,主要粒度分布范围为0.02~0.64 mm,具良好的解离性;黑钨矿嵌布粒度粗细不均,主要分布于0.32 mm以下粒级,其中小于0.01 mm的难选粒级占有率为15.2%,且与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紧密连生,解离度稍差。磁性分析表明原矿中钨主要富集于非磁产品和480 mT磁性段产品中。采用"磁选-重选-浮选"的选矿工艺流程,即预先磁选分离黑钨矿与白钨矿,进而通过重选得到黑钨精矿,浮选得到白钨精矿,可较好的回收原矿中的钨。  相似文献   

17.
某铜硫尾矿中钨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含钨铜硫尾矿,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和先进的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WO3品位0.23%,达到综合利用指标要求,其中主要钨矿物为白钨矿和少量黑钨矿。该尾矿钨的理论品位WO379.41%,理论回收率约为84%,若仅选别白钨矿,钨的理论回收率约为8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高压碱浸法从高锡钨精矿中分离锡、钨,考察了浸出温度、碱浓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及添加剂用量等对锡、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750℃下焙烧2h的高锡钨精矿进行高压碱浸,在添加剂用量为矿石质量的1.0%、温度150℃、氢氧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3倍、浸出时间2.5h、液固体积质量比1∶1条件下,钨浸出率达98.57%,浸出渣中锡质量分数为3.34%;锡富集于浸出渣中,钨进入溶液,钨、锡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9.
我矿钨精矿含磷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三结合试验小组通过试验后,在生产中,又经过不断改进,找到了适合我矿生产低度钨精矿的脱磷工艺流程。一、原料来源及其性质脱磷原料,系重选毛钨精矿,经过精选段脱硫后的-40目扫选精矿和细泥弹簧摇床精矿,以及皮带溜槽精矿等。原料一般含WO_3 40%左右。含P在0.4%左右,有时高达0.9以上。其主要组成:有黑钨矿、白钨矿、锆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外一些钨矿公司为了提高钨金属实收率,先在选矿过程生产含WO_315—30%的低品位钨精矿,然后采用水冶流程处理,可使钨的选冶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然而,这种低品位钨精矿含硅、钙等杂质相当高,有些甚至含硅高达50%以上,致使这类钨精矿不但难于分解,而且压煮液中含杂质高,钨的产品质量很难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