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刚  李岚 《新建筑》1995,(3):19-21
分析了城市新旧建筑环境中的功能因素和形式因素,探讨了功能匹配,以及形式协调、表现的机制和方式,力图从建筑本体层次阐明城市环境的新旧关系。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门建筑的作用、功能、特征及形式。并通过实例,论述了大门建筑的创作只有立意鲜明,因地制宜,注重功能、创造环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舒千 《古建园林技术》1997,(4):52-53,37
浅论建筑审美中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舒千在建筑审美中,建筑如何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示在鉴赏者的面前,又如何以一种文化形式让社会接受。另一方面,鉴赏者如何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建筑,又如何以一种态度参与到建筑文化的社会环境之中。这里必须首先明确建筑审美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邹晓周 《华中建筑》2014,(1):163-166
通过对圣天使堡建筑形式与环境的分析,并与奥古斯都墓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提出建筑形式和建筑环境是建筑的基本元素和最基本特征,在建筑的生命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很多时候,建筑所处环境相对于建筑形式往往更能影响建筑的发展轨迹。建筑环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而在一座建筑的历史生命里,建筑环境的这种不断变化对建筑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建筑形式。建筑的外部环境因素往往是影响建筑变迁更重要的原因,建筑所处的地点环境往往能对建筑未来的功能发展产生更加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功  赵鸣 《古建园林技术》2012,(1):24-26,51,I0001
建筑的营造离不开周边环境这一背景,其构思与布局和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建筑立基与园林立基一样,是在相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环境不同则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山地建筑这一类特殊的建筑形式对于环境的关注度更高,更加强调与环境的融合,而非建筑  相似文献   

6.
光线是揭示生活的因素之一,光线又是推动生命活动的一种力量。把光线视为独立的视觉现象,利用光线形成视错觉,则会创造出特殊的环境艺术效果。论述了如何利用影子、光斑、高光及泛光照明塑造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雪域西藏传统民居建筑环境色彩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环境色彩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古代人类主观上对原始宗教的信仰,表现为建筑环境色彩应用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客观上形成了都市建筑整体和谐、完善的艺术风貌。本文作者是在考察西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西藏特有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建筑的特殊形式与构造,以及人们对色彩的特殊信仰,体现在建筑用色,建筑群体间的色彩关系,环境色彩应用等几方面的论述,阐明了西藏传统建筑环境色彩艺术不愧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宝库中的一枝雪域奇葩。  相似文献   

8.
薛力 《华中建筑》2001,19(2):49-50
通过桐庐灯塔的设计过程,本文论述了建筑功能,形式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井指出建筑的形式是对其功能的环境表达。  相似文献   

9.
曾益海 《中外建筑》2010,(7):105-107
学校建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形式,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为其使用者、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们提供一种思考和启迪示范作用,在设计中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表象与内涵的高度融合。以环境对场地的"感应"和建筑对气候的"感应"作为本工程建筑构思的切入点和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属于“功能”较强的公共建筑,受现代社会生活观念和方式变化的影响,功能日渐复杂,加之形式和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建筑设计育一定难度。该文对复杂的建筑类型探讨其概念性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范庆国 《建筑施工》2007,29(3):153-156
超高层建筑新建数量的急剧增加与城市功能的提升,使土地供应日趋紧张,从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在闹市区狭小区域内进行超高层建筑建造的现象。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形体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变的形式,为了更快的回收投资,有不少超高层建筑还采取了分阶段的建造和使用的方法,这些变化都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此,通过与重大工程结合,深入研究了在特殊环境下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施工技术,形成了系统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吴兵 《山西建筑》2002,28(2):14-15
通过对山西江阳化工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筑平面设计过程的阐述,抓住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分析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以探索建筑的灵魂-平面设计,利用建筑理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将平面与立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建筑更加完美地体现出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丽萍 《安徽建筑》2004,11(6):10-11
本文探讨了建筑学教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筑形式的问题,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思考,并且以建筑的功能含义和美学意义为基础,联系社会经济文化的走向,分析了当代建筑构成的基本特征:灵活性特征、复合性特征、环境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4.
现有建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景岩 《山西建筑》2002,28(6):10-11
通过对我国城市中大量存在的现有建筑的领悟与体会,简要分析现有建筑的历史发展与延续的现象,揭示了东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从而论证出东方古代建筑的功能变迁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但并非是现有建筑形式变化的决定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栏首语     
随着国防、人防工程的迅猛发展,具有防护功能的地下工程这一特殊建筑形式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地下工程是处于一定厚度的岩层或土层下的建筑,相比于普通地面建筑有其热湿环境的独特性,同时也关乎掩蔽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有更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浅谈绿色医院建筑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华勇 《山西建筑》2009,35(20):39-40
针对医院特殊的服务救治功能对环境健康的更高要求,阐述了绿色医院建筑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医院建筑的发展,并指出发展绿色医院建筑的意义,以实现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促进医院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程悦 《新建筑》1992,(2):45-47
一、造型艺术百业俱兴,为何唯有建筑踟蹰不前?我们只要看一张椅子,它的靠背、座垫、钢管弯成的支脚和紧固它们的螺钉,每一样构件都有功能上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实实在在表达力感的形式。在这把椅子上,功能和形式并没有作为“内”和“外”截然分开,它们共生—体。只不过功能是抽象的,形式是具体的。室内、家具、服装、玩具、装潢、包装等等造型艺术,功能和形式的相关性都很强,甚至有点不可分。这就使设计师更能把握设计的实质,一方面注重功能的创新和完善,一方面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意趣,从而佳作纷呈。建筑领域,却是一番茫然失措的景象,一会儿  相似文献   

18.
许世文 《新建筑》2001,(6):43-46
结合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的设计实践,就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建筑形式的创新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论述.指出建筑设计应当尊重环境,以人为本,对使用功能进行优化,对建筑形式进行创新,并且还要考虑建筑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风水(又称“堪舆”)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尊崇或斥责,褒贬不一;作为东方古老的民俗建筑文化的神秘学说,不要苛求它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应批判的吸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作为民族传统的建筑选址与环境审美模式已构成了多种。理图像为人们所崇拜,它又是民俗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审美心理共鸣仪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范林 《山东建筑》2003,(4):28-30
“技术发展的冲击,导致了依赖人工气候的与照明的建筑环境的出现。这种做法对于某些特殊问题是可以的,但建筑设计应当是在自然条件下创造适合功能要求的空间与环境的过程。”——《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