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土壤含水量数据的获取以人工烘干法为主,此方法要经过6~8h的土样烘干过程,时效性较差。近年来,自动化土壤水分采集仪不断更新,但仪器采集的土壤含水量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采集仪的应用、操作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实验分析,提出便携式土壤水分采集仪探针的正确使用方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辽宁省加大了土壤墒情监测设施设备的投入,在西部地区建设固定式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站的基础上又配备了便携式土壤水分自动采集仪。为了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辽阳分局对采集仪进行了参数率定及野外人工土壤墒情对比实验工作。根据实验分析成果,结合多年来人工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经验,了解并掌握了采集仪工作原理及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吉林省建立了固定自动墒情站和旱情应急监测站,但是采用土壤水分采集仪进行旱情监测尚处于初级阶段,文中根据多年墒情监测工作经验、有关文献成果,结合抗旱工作实际需求,对自动土壤水分采集仪监测与标定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以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含水量是干旱区旱情分析不可缺少的水文要素。准确监测干旱区的土壤含水量,对旱情分析、灾害评估、抗旱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插管式土壤水分采集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结合吉林省墒情监测工作实际,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如何提高插管式土壤水分采集仪监测精度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非常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并应用于旱情监测的实际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蒋勇 《中国水利》2007,(13):69-69
HT—SMAA型土壤水分自动采集仪用于实现土壤含水量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为整个抗旱系统提供大量原始数据,是“实时墒情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采集设备。”实时墒情信息采集系统”是一套集高精度传感技术、GPS-P星定位技术、GSM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存储和处理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从土壤含水量的采集、传输、存储到数据统计分析的完整墒情管理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蒋勇 《中国水利》2007,(13):69-69
HT—SMAA型土壤水分自动采集仪用于实现土壤含水量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为整个抗旱系统提供大量原始数据,是“实时墒情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采集设备。”实时墒情信息采集系统”是一套集高精度传感技术、GPS-P星定位技术、GSM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存储和处理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从土壤含水量的采集、传输、存储到数据统计分析的完整墒情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吉林省墒情监测工作实际,选择某厂家的插管式土壤水分采集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仪器结构,成功实现移动墒情监测之目的,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对于开展干旱区旱情应急监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7,(3):136-140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牧草的种植方式和牧草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在喷灌条件下对土壤水分动态、盐分变化和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紫花苜蓿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频域反射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草原不同深度根层土壤水分动态和盐分变化。以紫花苜蓿根层土壤的含水量变化为主要指标,分析其平均含水率,结合根层土壤的水分饱灌点和补灌点,确定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通过试验,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紫花苜蓿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对紫花苜蓿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预测灌溉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网络平台土壤墒情监测的灌溉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紫花苜蓿土壤的水分状况,为紫花苜蓿灌溉提供技术支持,对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速测仪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广,由于土壤水分速测仪在田间实地测定的土壤含水量范围较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烘干法校正,需要获取大量的土样烘干、称重,并且需要同步测定土壤容重等参数,工作量较大。为解决土壤水分速测仪校正面临的这些问题,采取测桶土壤含水量监测试验,以Onset土壤水分测定系统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为标准值,校正了MPM-160B土壤水分速测仪测定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Onset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校正土壤水分速测仪的方法是可行的,校正回归方程的确定性系数R2高达0.91,可以节省大量的田间取样、试验室烘干土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监测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随着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变化显著的时期为:4~5月中旬降水少,春风盛行,蒸发强烈,但土壤墒情增加,根据观测结果证实,土壤水分在此主要受上一年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连云港孙沟站为例,介绍了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比测方法。历时4个月,收集21组数据,将率定后的机测体积含水量与烘干法所测的重量含水量通过干容重换算得到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比测。机测的含水量与土壤实际含水量相关性很好。数据合格率为85.7%,大于80%的要求。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无数据丢失。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替代人工监测,将为抗旱决策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墒情数据。  相似文献   

12.
<正>土壤水分运动与土壤结构关系测定分析系统技术简介:该系统包括供水系统、试验土柱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通过可升降的供水系统向试验土柱均匀恒定供给含有示踪剂的水流,在试验过程中,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间隔,启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通过便携式X光机扫描不同高度土壤图像,采用ImageJ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分析土壤结构的状况。该系统实现了高精度实时采集灌溉过程中土壤结构数据和图像并进行分析,解决了目前研究中测定方法精度低、费时费力的问题。主要性能指标:有机玻璃土柱的直径为20cm。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参数为土壤容积含水量,精度为±3%,探针长度为  相似文献   

13.
刘炳忠  张鑫 《山东水利》2008,(12):13-15,17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水分监测的先进技术,阐述了各自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及应用特性.介绍了国内水利系统旱情监测设备应用情况,为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2014,(5):68-68
<正>为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强化对土壤水分监测仪器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有效管理,国家防总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土壤水分监测仪器产品准入制度,并发布了第一批土壤水分监测仪器检测合格产品目录。土壤墒情监测是抗旱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各地相继建成了一批人工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从运行情况看,人工监测站监测的墒情数据较为准确,可用于旱情分析和评估,但一些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精度和可靠性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监测仪器质量不合格。因此,国家防办会同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制订了《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试行)》,水利部水文局印  相似文献   

15.
宝鸡峡灌区实行雨情、苗情、墒情“三情”测报工作始于1973年,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87年12月在测报的基础上进行预报。“三情”预报主要为降水和土壤含水量预报,大气降水是依据气象部门短期天气预报而预报,土壤含水量预报依据土壤水分的均衡原理进行预报。土壤预报含水量为本旬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就是考虑在受降雨、蒸发、土壤质地及作物种类的影响条件下,土壤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若能掌握正确变化规律,就能为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由土壤墒情采集仪表采集得到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剧,旱情监测作用日益突出。然而我国墒情自动测报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墒情监测工作相对薄弱,土壤水分信息采集手段较落后,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内容不规范、建设成果千差万别等问题,不利于墒情工作管理和运行维护。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在有关项目规划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做法,为土壤墒情工程设计、站网建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土壤墒情的高低是判断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各类抗旱行动的判别依据。当前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土壤墒情数据,全方位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既坚持传统的人工抗旱报表方法和气象部门的人工取土测墒外,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固定移动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获取墒情数据。文章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与自动土壤墒情测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在黑龙江省土壤墒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试验对象,将一种可双向钻土式自升降喷灌装置在延庆生态试验基地露天植物种植区内进行实际应用,并对该装置应用前后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以及含水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该装置能够将土壤体积含水量、质量含水量、相对含水量3个指标分别由装置实施前的均不足15%、11%、50%提高到31%、22%、103%以上,有效解决了作物生长阶段经常出现的土壤水分供应不足问题;②该装置显著提高了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③该装置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灌溉用水量从3 150 m~3/hm~2减少到2 800 m~3/hm~2。  相似文献   

20.
FDR系统在土壤水分监测中应用广泛。对一种新型管式智能一体化FDR系统进行介绍,并将系统应用于土壤水分监测。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应用实践表明,FDR能够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连续变化情况,获得土壤中客观发生的水分数据,实时计算作物根系所在土壤当前有效储水量和蓄水潜力,为科学灌溉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