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8月发生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特大暴雨是中国大陆目前实测的最大暴雨。分析“2007·08”雷州暴雨的成因、时间空间分布、特性,将其与雷州半岛历次大暴雨以及广东省史上特大暴雨比较,为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菲  朱涛  李蓓蓓 《人民长江》2016,47(8):28-33
为了研究江浙沪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94个气象站1958~2012年55 a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MATLAB软件和Arc 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6~8月多年的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发生平均次数空间分布图谱,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揭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不同等级的暴雨发生频率南北差异较大;从降水的发生周期来看,几种降水等级在5~20 a的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最为显著,5 a以下时间尺度上,夏季降水量少与量多循环交替;预计在2015~2020期间,该地区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发生次数增加,而大暴雨发生次数将减少。  相似文献   

3.
雷州半岛"2007·08"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发生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特大暴雨是中国大陆目前实测的最大暴雨。分析"2007.08"雷州暴雨的成因、时间空间分布、特性,将其与雷州半岛历次大暴雨以及广东省史上特大暴雨比较,为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的日降雨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40年来的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的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降水的频率特征和典型台风期间的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震荡周期吻合,主周期均为8a左右,汛期降水与年降水的变化趋势相似性很大,说明汛期降水量较大程度地决定年降水量;非汛期降水主周期为4a左右;小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减少,而暴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增多,台风期间的暴雨雨量高度集中,强度大。  相似文献   

5.
为划分镇江市降雨场次和分析暴雨特性,基于丹徒站1981—2016年汛期5—10月的逐分钟降雨资料,确定了降雨间隔时间,筛选了暴雨场次,分析了汛期各月暴雨次数和暴雨量的变化特性,解析了不同历时和不同强度暴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镇江市合理的降雨间隔时间为2 h;汛期总暴雨次数呈略微上升的趋势,总暴雨量以每10年43.4 mm的速度增加;汛期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其暴雨次数占汛期总暴雨次数的73.0%,其暴雨量占汛期总暴雨量的73.5%;7月和8月的暴雨量及其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呈减少趋势,暴雨集中度增强;不同历时的暴雨中,一般暴雨占比最大,特短、短暴雨次数增长趋势显著,且特短暴雨的强度呈增加趋势;不同强度的暴雨中,弱暴雨占比最大,中、强暴雨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2018年8月18日,受18号台风"温比亚"的影响,周口市普降大到暴雨,降雨一直持续到19日,部分县市达到大暴雨、特大暴雨级别,暴雨中心在太康、鹿邑一带,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97.80 mm,其中,最大降雨点太康县柳河站364.50 mm。文章着重对本次降雨过程的调查及特性进行分析,为编制防洪预案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把因暴雨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李笋开  肖晓麟 《人民长江》2004,35(11):49-50
赣江是江西第1大河流,全长827 km,集水面积82 182 km2,约占江西全省总面积的50%.2002年10月27~30日,受500 hPa西风带低槽东移和中低层700 hPa和850 hPa切变线以及地面冷空气南下的共同影响,赣江流域自北向南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最大的大余县樟斗站达257 mm,赣江流域10月底出现如此大范围高强度的暴雨及大暴雨过程,近100 a来未曾见过.分析了2002年10月底至11月初发生在江西赣江的暴雨洪水的成因及发展过程、暴雨特性、洪水过程、洪水特点及重现期,对于掌握该流域暴雨洪水的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十分有益,尤其对赣江乃至南方地区其它河流在枯水季节(非汛期)发生大暴雨洪水时,有效组织和指挥防汛抗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14日~18日,梅江上游琴江流域发生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通过对本场暴雨洪水过程的分析,短历时降雨有量大、集中的特点,是较为稀遇的暴雨,暴雨中心还有从上游往下游转移的过程,使洪水更加集中,造成峰高量大的洪水特征,尖山水文站洪峰流量达到3260 m3/s,超50年一遇标准,洪水急涨,破坏力大,洪灾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南系"63·8"、"96·8"暴雨洪水重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63年和1996年8月上旬发生在海河流域南系的特大暴雨洪水实况做了概要介绍,并对如果流域南系目前发生同等级别暴雨的产水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瑾 《水利水电快报》1997,18(19):12-14
1996年汛期长江中游的特大洪水除了与梅雨期间频繁的暴雨过程有关外,还与8月初的台风暴雨有关。由于1996年第8号台风的影响,使得长江中游的特大洪水在7月22日出现洪峰水位后,于8月8日再次出现洪峰水位,使汛情再度告急。因此有必要对9608号台风的降雨情况、生成、发展、移动路径以及环流背景进行分析,找出9608号台风影响长江中游的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75年8月,地处河南省周口、驻马店地区的淮河支流洪汝河、沙颖河流域突降特大暴雨。不但是淮河流域短时最大降雨.而且还创下了全国乃至世界最高纪录。大暴雨从8月4日开始到8日止,这次特暴雨.酿成了特大洪涝灾害,即震惊中外的淮河“758”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第一批建成的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和几十座中、小型水库相继垮坝失事,坝下部分村庄顷刻夷为平地,2.6万人丧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8日,宝鸡市发生了近50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损失严重.本文用地区经验公式等方法,初步对这次暴雨洪水频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江"02.8"特大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2年8月8日发生在广东省北部的特大暴雨洪水的成因及特性,有助于人们了解该地区的突发性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14.
1991年6-7月间,滁河流域受江淮切变线的影响,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致使流域内发生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本文就该次洪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汛期,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和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局地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松花江、图们江及其支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经洪水分析及防汛抗洪评价,该次洪水成因复杂、洪水量级大、灾害程度重、抗洪抢险得力、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并针对现有防洪减灾体系和防汛抗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吉建家 《江苏水利》2009,(6):29-31,33
盐城市里下河地区是暴雨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笔者根据盐城市里下河地区实测的暴雨资料,从水文学的角度,分析了诱发盐城市里下河地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阐述了暴雨的年内变化和时程分配、暴雨发生日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02年9月13-14日,台州市受18号强热带风暴“黑格比”减弱后的低压环流的外围影响,台州温岭-路桥-黄岩-杜桥-线普降大到特大暴雨,灾情严重。这场暴雨的特征是历时短、强度高、笼罩面积小,是台州历史上罕见的平原大暴雨。通过对这场暴雨洪水特性和水利工程所发挥作用的分析,揭示暴雨的成因和特性,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汛期.我市前期雨量充沛.6、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309mm,比常年同期多7成,8月2日西部山区又降中到大雨,在土壤饱和的情况下,从8月3日晚22时起至8月5日3时止全市又连续29小时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带位于平山-吴家窑~黄北坪一线,中心最大降雨量651mm。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汉江流域的降水预报能力,利用1960~2021年的降水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暴雨的区域特征,通过典型过程选取、关键天气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了汉江流域典型暴雨的天气学概念模型。选取了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原理辨识中高低层关键天气系统的配置及位置进而对暴雨天气学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上中游及汉江流域暴雨多发生在5~10月,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多发生在3~10月,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均高于秋季,且汉江流域下游暴雨及大暴雨日数最多。因此,可根据暴雨的特点将汉江暴雨划分为流域型暴雨、上中游型暴雨和下游型暴雨。(2)针对汉江流域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低涡型、低空切变急流型、槽及两高辐合型、高空深槽型4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上中游型暴雨,建立了低空切变急流型和两高辐合型两种天气学概念模型;针对汉江流域下游型暴雨,建立了槽前切变型、偏南气流型、槽后切变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3) 2022年汉江流域上中游暴雨过程验证结果符合汉江流域上中游低空切变急流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一个资源型严重缺水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排除洪涝十分困难的内陆城市.水资源与防洪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因此,面临着如何对待洪水的问题.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全年降水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集中大暴雨.暴雨积涝具有易发、多发特征,且暴雨中心多发生在城近郊区.所以,抓住了汛期的降雨是雨洪利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