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东南崩岗崩壁溯源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研究崩岗侵蚀机理,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崩岗治理措施,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通城县五里镇的两个典型崩岗崩壁溯源侵蚀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崩壁溯源侵蚀是崩岗侵蚀最主要的特征;崩壁溯源侵蚀与降雨量和强雨强度密切相关,但不呈线性关系,同时也与崩岗侵蚀高程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有关。龛的出现和发展是导致崩壁溯源侵蚀的重要因素,龛越发育,则崩岗发生越快。治理崩岗的关键在于防止发生崩壁溯源侵蚀。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了现有崩岗治理方法的不足,然后根据崩岗的侵蚀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稳定崩积锥(坡)来治理崩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CORS-RTK结合GIS的鄂东南崩岗侵蚀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侵蚀的侵蚀量巨大且危害严重。目前常用的崩岗监测方法(卡口站法和插签法)皆有一定局限性。以鄂东南程凤村崩岗为研究对象,采用CORS-RTK动态测量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崩岗的形态、坡度、后退量等参数进行了定量测量,再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崩岗数据结果来监测崩岗侵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TK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越性,可为崩岗侵蚀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崩岗治理规划基础数据数量庞大,科学地选择典型崩岗是规划的基础性工作,该文在确定规划治理目标和规模的前提下,对紫金县治理崩岗的类型、数量和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了21种典型崩岗,并对典型崩岗治理措施工程量进行了表格化和统一化处理,确定了全县崩岗治理规划总工程量和总投资等。最后结合实践对崩岗治理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崩岗侵蚀调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在江西赣南水土流失区发育得较为普遍。不但对坡面土地生产力造成破坏,同时也排泻大量泥沙,淤埋农田和河道。为有效地控制崩岗侵蚀,必须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的同时,十分积极有效地预防新的侵蚀乃至崩岗的发生。崩岗侵蚀调查的目的,在于为上述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崩岗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一地区基本情况、崩岗发生的部位和面积、坡面侵蚀现状、崩岗边缘距分水岭、距陡壁高度和倾角、悬空体比例、堆积物情况及流通段泥沙特性等,通过对上述因子的综合分析,评定崩岗现有侵蚀规模及程度,并预测崩岗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及潜在胁威,将评定的侵蚀程度和侵蚀强度绘制成崩岗侵蚀图,从而为科学地制定治理规划及合理配置治理措施以及有效控制崩岗侵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生态文明治理理念不断升华的成果,其赋予了水土保持行业更重要的使命,对水土流失防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于都县金桥崩岗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为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以山地、水体、农田、村庄为生态载体,自上而下建立“养山保水、治坡节水、入村净水”三道防线机制,合理保护与利用水土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打造集生态修复、宜居宜业、科普警示、科研推广、旅游休闲、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崩岗地质公园,于都城镇后花园”,以期为新时代崩岗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崩岗侵蚀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健 《中国水利》2006,(16):47-48
江西省是我国崩岗最为严重的省份,崩岗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江西省崩岗侵蚀具有分布面积广、相对集中、崩岗类型齐全的特点。针对崩岗侵蚀造成淤塞河道水库、淹没农田、毁坏土地资源等,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实行“上拦、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丘陵崩岗不同防治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所特有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也是最严重的侵蚀类型之一。探索与提炼崩岗防治手段与模式,形成高效、和谐与稳定的崩岗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对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崩岗侵蚀防治中,依据开发利用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当前治理与后期管护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5种崩岗治理模式,以期对南方崩岗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双喜 《人民长江》2009,40(22):85-86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自然生态危害较大。水利部已于2009年4月正式批复《南方崩岗防治规划》,并启动了崩岗治理的前期工作。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总结,包括单个崩岗调查面积大小、崩岗规划治理进度和规模的确定,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崩岗建立防治措施体系,以及崩岗治理措施比例与单位面积治理投资标准的确定等,可供今后类似规划设计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赣南崩岗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是崩岗侵蚀危害的一个重灾区.在长期的崩岗治理实践中,总结了农业开发型、生态开发型、农粮生产型、工业开发型等治理模式,探讨了崩岗治理的技术路线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崩岗边坡稳定性研究对于崩岗防治、崩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通城县为研究区域,对该地区崩岗边坡形成的物质基础、环境条件、形成过程进行调查,并对崩岗边坡岩土体的分层特性和组合特性、崩岗岩土体中的应力源、应力分布特征、应力的平衡与破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取丘陵组合体-水体-岩土体综合治理方案,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协调配合,对全坡面及岩土体进行系统治理。该项研究可为崩岗侵蚀机理研究和崩岗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崩岗侵蚀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江西省崩岗侵蚀和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崩岗侵旬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对策,同时对崩岗侵蚀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的技术要点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南方崩岗的治理开发实践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俭 《中国水利》2010,(4):17-18,22
南方崩岗对农田、河流、村庄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巨大,各地结合国家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对崩岗的治理开发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于崩岗治理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无法实施整体的、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南方广大地区的这一生态大患得不到有效根除。治理开发实践表明,崩岗不但可以治理,而且治理开发成效显著,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粤东红壤区崩岗侵蚀严重,为研究崩岗侵蚀变化情况,进行崩岗速率监测试验.利用GPS工具及人工插扦打桩观测法,在五华县乌陂河小流域内选取3条典型崩岗进行了侵蚀速率监测.在沟头后退、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积锥再侵蚀以及洪积扇的扩增等方面进行了观测试验.  相似文献   

15.
在南方红壤区崩岗易发区域选取典型崩岗崩壁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崩岗崩壁治理模式优选研究,为区域开展崩岗崩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设置细沟喷播植草/灌(RSP)、小台阶细沟喷播植草/灌(SSR)、小台阶三维网喷播植草/灌(SST)、三维网喷播植草/灌(TDM)、土工格网喷播植草/灌(GGP)、穴植草/灌(HPG)、细沟喷播植灌木(RPS)、细沟喷播植牧草(RPG)和对照(CON)等9种处理。通过观测崩壁土壤含水量、崩壁稳定系数、植被覆盖度、侵蚀量和径流量等指标,系统分析不同治理模式对崩岗崩壁复绿、稳定的作用。结果表明,TDM处理为最优崩壁治理技术模式,在相关区域可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崩岗快速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崩岗侵蚀严重,崩岗调查是崩岗预防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长期周期性重复,传统调查方法所需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在全面分析总结传统崩岗调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崩岗快速调查方法,利用崩岗调查区域的无人机航拍影像三维重建出崩岗地貌,并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三维模型,将繁重的野外调查工作转移到室内,借助虚拟三维模型量测和人机交互判读完成崩岗调查工作。通过三组崩岗调查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从信息量、精度、效率和成本4个方面讨论本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崩岗侵蚀是江西省南城县最典型危害最大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给南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以南城县崩岗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项目区崩岗的类型及形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互补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治理,治理开发实践表明,崩岗不但可以治理,而且治理开发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浅析地下水对崩岗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海市滨海平原沿海及河流中下游坡岸崩岗遍布 ,介绍了崩岗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指出崩岗是由粘性较弱、内聚力小、抗蚀力差的粘土质砂、粘土质砾砂、砾砂 (粗砂 )、粘土组成的以及由这些地层组合的潜水含水层 ,为地下水对崩岗形成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随后利用洛巴索夫图解法公式和《工程地质手册》介绍发生潜蚀的条件分别分析了崩岗上部土体塌落的原因和地下水发生潜蚀的可能性 ;最后提出把种植杂交撑高竹作为治理崩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南方崩岗侵蚀机理及治理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鹄  谢浩  钱峰 《人民长江》2019,50(2):30-34
崩岗是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安全的主要威胁。降雨入渗会引起土体的湿胀干缩,增大土体的崩解特性,减小土体的抗剪强度、凝聚力,加重土体,扩大裂隙面,从而使大量土体崩塌,崩岗的最大后退速率可达11. 7 m/a。崩岗综合治理措施布局可概括为"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如果排水沟或削坡等工程措施不能有效地阻止大量雨水下渗,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增强崩岗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种植生态林可以有效阻止崩岗的发展。因此,建议调整崩岗治理的思路,大力提倡生态修复来进行崩岗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节省人力、财力。  相似文献   

20.
人工调查崩岗数据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崩岗分布广、危害大。掌握崩岗分布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崩岗防治和制定决策服务,然而关于崩岗调查精度的研究尚缺乏。通过遥感影像提取崩岗数据和人工调查崩岗的空间分布、周长和面积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工调查崩岗数据基本上能反映崩岗的分布位置,但形状和边界相差很大,其周长、面积与实际情况相比,平均值减小11.70%和9.07%;如果考虑误算的崩岗个数,周长、面积比实际情况减少得更小。这表明人工调查崩岗数据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可为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科学研究、宏观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但人工调查崩岗往往需投入较多的财力、人力以及时间,而且不能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并受主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