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封开县园珠顶铜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该矿床的成矿类型,并对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园珠顶背斜轴部是构造薄弱部位,控制着岩体的侵位,背斜轴部发育的网状裂隙,控制着热液及成矿热液的流动与沉淀富集。矿床成因属于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2.
纳日贡玛铜钼矿是青海南部发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从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成矿流体来源和作为"示踪剂"的稀土元素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认为:硫是由岩浆硫(为主)和成矿流体萃取围岩中的硫所组成的一种混合硫源;成矿流体属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成矿元素Cu、Mo可能主要源于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3.
西准噶尔成矿带为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是超大型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潜力区。本文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从矿床赋矿地层、成矿温度压力条件等方面,分析比对了该区苏云河钼矿、包古图铜(钼)矿、宏远钼(铜)矿和吐克吐克铜(钼)矿等4个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条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已发现的斑岩型钼矿与斑岩型铜钼矿均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西准噶尔成矿大爆发时期;斑岩型钼矿和斑岩型钼(铜)矿的赋矿岩体呈中酸性,而斑岩型铜(钼)矿的赋矿岩体呈中性;斑岩型钼矿和斑岩型钼(铜)矿的成矿温度较斑岩型铜(钼)矿床要高,且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也较大;斑岩型铜(钼)矿和斑岩型钼(铜)矿都存在向岩体内部和深部辉钼矿含量明显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陵水县岭门钼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矿点,位于九所-陵水断裂带东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结合区内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在系统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找矿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岭门钼矿成矿作用与早三叠世中粗粒角闪黑云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早三叠世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热源条件和驱动力;断裂构造及其次级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形态和矿化强度,提供了成矿流体的聚集空间和沉淀场所,矿点具有高温热液脉型钼矿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5.
东沟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早期具有高温、高盐度,晚期温度及盐度均降低的特征。主成矿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的形成压力为18M~95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0.7~3.7km。东沟钼矿的成矿流体含有CH4、C6H6等还原性气体,且流体的氧逸度及pH值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依次降低的趋势,表明东沟钼矿的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处于一种相对还原的环境,且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钼矿沉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内外对斑岩性钼(铜)矿床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理论及钼矿评价标志,并与浙西南区的钼矿进行钼矿成矿理论的适用性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浙西南区的钼资源潜力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胡加昆 《中国矿业》2012,21(10):65-69
长安冲铜钼矿的主矿体分布于富碱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本文研究了长安冲铜钼矿的成矿地质体和矿床成矿规律,并综合分析了矿区外围新银厂的地层、岩体找矿信息,认为新银厂的层位稳定、岩体岩性相近,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提出了在矿区外围的新银厂是进一步地质勘查的靶区.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九顶山斑岩铜钼矿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九顶山铜钼矿成矿流体属于Na Cl-H2O型,均一温度集中在260~320℃,盐度集中在6.50%~10.60%,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性质。流体包裹体压力及深度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在浅成低压环境下形成,流体演化过程中压力逐渐释放,深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的沉淀、迁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HMoO4-、Cu(H2S)(HS)2-是钼铜在热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受温度、压力降低、pH值增大、两种流体混合机流体沸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Mo、Cu的络合物的溶解度降低,并伴随围岩蚀变,硫化物按相应的条件沉淀在相应的蚀变带中,从而形成了矿床如今的类型和规模。本次研究也为进一步的找矿提供了指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矿床,其特征为含矿热液沿构造贯入矽卡岩和大理岩地层中成矿。笔者总结了索拉吉尔铜钼矿的成矿系统,认为昆北早古生代中期(奥陶-志留纪)弧后裂陷,热水沉积了滩间山群岩系,成为初始矿源层,印支期岩浆活动为该区带来了强大的热动力条件,热液交代作用重塑了层矽卡岩。成矿元素沿构造薄弱的破碎矽卡岩以及大理岩中发生矿化富集,叠加成矿。论文对该成矿带的开发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在肯德可克建设矿城的充要条件。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园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观察,结合对各阶段包裹体及H、O同位素的测试结果,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岩浆,并与少量大气降水相混合。园珠顶矿床中辉钼矿与黄铜矿产状及成因机制不同,辉钼矿主要来自于成矿斑岩体,大气降水的参与以及钾化蚀变作用是导致辉钼矿沉淀的主要原因,而黄铜矿应为成矿流体长时间与围岩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矽卡岩型矿床是内生矿床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包括铜、铅、锌、铁、金、钼、钨、锡等多种成矿元素,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简要而系统的总结了矽卡岩矿床的蚀变和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矽卡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归纳,包括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在矽卡岩形成演化以及矿产勘查方面的指示、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来源、矿质沉淀机制的探讨、成矿岩浆岩与矿化种类的相关关系以及矽卡岩矿床与其他类型矿化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东天山雅满苏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以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为主,为进一步评价其成矿潜力以及揭示赋矿层位,以区内各地层岩石化学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开展比较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基于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以及后期叠加强度(D)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各地层内Cr、Au、Ni、Pb、As、Sb、Cu、Zn、Ag、Co、Bi共11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分析表明雅满苏地区各地层中除阿尔巴萨依组以外,其余地层As元素均富集,Zn、Cr、Ni、Sb元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存在潜在成矿可能;成矿元素后期叠加强度(D)分析表明本区的Au、Sb、Bi、Ni等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作用;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分析表明本区成矿元素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对雅满苏地区晚古生代各地层成矿能力评序得出最优势成矿元素为As,石炭系地层是As元素主要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北山成矿带东盐池地区地层及岩体的成矿潜力,以地层和岩体中的岩石化学元素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从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后期叠加强度(D)和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等方面分析其含矿性。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分析表明:该区域Pb、Au、Ag、Co、W、Bi、P、V等元素存在明显的富集,成矿潜力巨大;成矿元素后期叠加强度(D)分析表明:该区Pb、W、Au存在较为强烈的叠加;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分析表明:东盐池一带各时代地层及侵入岩中Pb、W、Au、Co、Bi、Zn等存在较强的变异程度。对该区地层和岩体成矿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东盐池地区最优势矿种为Pb、Au、W、Ag、P、V,长城系古硐井岩群是Pb的主要赋矿层位;寒武系双鹰山组和西双鹰山组是P、V的主要赋矿层位;寒武系、中元古代地层以及中寒武世和晚石炭世侵入岩是W、Au、Ag等元素的主要含矿地质单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雾渡河断裂带金矿——姜家沟金矿的矿体、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分析,Au主要赋存于多金属硫化物及石英晶格中,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体,富Na贫K,缺乏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姜家沟金矿成矿温度为169.4~269.7℃,压力为22.15~35.32 MPa,深度为0.74~1.18 km;成矿水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野马河组的斜长角闪片麻岩和中细粒花岗岩;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深源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属于中低温、高盐度、高密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剖析我国钼资源分布特征与钼矿床研究现状,对我国钼资源的国际地位、矿床分布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温度、成矿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钼资源量和产量均居全球首位,但并未成为钼业强国;②钼矿床主要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脉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矿属中-高温成矿,脉型钼矿属中-低温成矿;③钼矿床成矿年龄相对较晚,主要集中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有关钼矿资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复杂,既有壳源、幔源,也有壳幔混源;②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热液为主,大气降水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③钼同位素特征是未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有效手段;④鉴于利用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来源存在许多问题,认为有必要运用多种示踪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相互补充和验证,是准确推断成矿流体来源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列门地区位于川西晚三叠世马尔康-金川超大型锂多金属成矿区内,区内已发现多处中型、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优越。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列门地区6种与稀有金属成矿密切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统计了元素的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发现Li为主成矿元素。在此基础上,圈定了单元素异常和5处综合异常。异常查证发现了5条锂矿(化)体,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经山寺铁矿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该类型铁矿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经山寺铁矿的化学成分主要由Fe2O3、FeO、SiO2组成,A12O3和TiO2含量非常低,微量元素Sc、V、Cr等含量也比较低,指示其形成时极少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混染;矿石的w(Sr)/w(Ba)值为3.37~52.20,均大于1,与海相-热液沉积物w(Sr)/w(Ba)值一致;w(SiO2)/w(A12O3)值为48.35~75.49,指示经山寺铁矿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经PAAS标准化后,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La、Eu、Y正异常,较高的δY/δHo值(55.96~75.29)及δLa/δYb1,指示矿石稀土元素可能来自海水和高温海底热液的混合溶液。综合研究认为经山寺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王冉  桑树勋  王文峰  易同生  赵霞 《煤炭学报》2013,38(11):2017-2022
煤中Au含量的异常作为潜在的Au资源开发利用区日益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笔者通过对黔西南地区116个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煤样及矸石样的Au含量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INAA),研究了煤中Au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探讨煤中Au的主要来源及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煤中Au含量为1~30 ng/g,平均值为13.75 ng/g,大大超过沉积岩丰度和世界煤平均丰度;Au含量高异常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紫云-垭都深断裂、师宗-贵阳深断裂及开远-平塘断裂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含Au热液是黔西南煤中Au的主要物质来源,地幔热柱及深部岩浆活动是含Au热液流体向煤层运移的热动力源,当含Au热液在构造驱动下沿断裂构造带迁移上升进入煤层后,由于浓度、温度、压力、pH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及有机质的作用,使得成矿流体失稳而导致研究区煤中Au等成矿元素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