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服装品牌理论,在服装业界是个热门话题。本刊以此为主题与中国服装论坛合作,集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记者于一堂,沿着论坛12年的命题脉络,发掘中国服装品牌理论史今,在媒体尚属首次,算作一次探索罢。“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也许是阅历的原故,我们和袁仄教授都想到列宁近一个  相似文献   

2.
《北京纺织》2010,(4):12-13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支持、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特别协办、山东如意集团协办、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如意·2010中国服装论坛”再次发出智慧之约,于2010年3月29-3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伉本届论坛主题为——寻找服装品牌的方向。与众多中国服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谋世界时尚大格局中的中国服装品牌,策定开局、稳健起航。  相似文献   

3.
王虹 《中国纤检》2014,(2):34-35
2013年12月13日,201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以”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国际化之路”为主题的时尚品牌论坛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4.
1996年,"世界服装名牌论坛"诞生,2003年,世界服装名牌论坛更名为中国服装论坛;2012年,中国服装论坛的主题是"构建世界格局下的中国服装品牌",世界格局与中国品牌,仍旧是一场绕不开的话题。在迈向世界新秩序之时,中国的服装品牌及企业家们该如何以世界语言表述中国哲学?如何消解和融合新与旧、东和西的文化冲突?如意....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13日,201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以"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国际化之路"为主题的时尚品牌论坛同期举行。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当前是纺织品牌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品牌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品牌面临新形势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品牌工作办公室主任张莉从我国纺织品牌建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洛菲 《中国制衣》2013,(6):12-18
中国的强势服装品牌都是从"盗梦"开始的。不过,十多年的"盗梦空间",终于到了"被迫苏醒"的时候——大约60多个世界顶级服装品牌和800多个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立足,无论是老牌时装品牌如夏奈尔、范思哲、纪梵希、阿玛尼、还是相对年轻的时装品牌如D&G、马克·雅各布都在中国大中型城市设立专卖店。  相似文献   

7.
《北京纺织》2010,(7):94-95
走到2010年,在中国服装论坛这样一个盛会上,服装品牌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消费者为什么要消费服装呢?我认为今天服装所承载的功能是人在服装中识别自己。服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识别自己的一种渠道,人并不是在市场里面挑服装,而是在服装中完成自我确认。  相似文献   

8.
品牌营销是企业的核心内容。以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逐渐有了改变。一个好的营销,可以让公司很好的成长,是品牌成败的重要因素。怎样做好品牌营销,是业界关心的话题。作为服装市场一线的管理者。企业家们要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实战经验。对品牌营销有深入的市场研究。因此本刊延续上期主题,与中国服装论坛合作,对中国服装品牌的营销理论进行探讨。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做好中国服装论坛的专题,本刊编辑全体出动,查阅资料,浏览照片。在采访企业的时候,企业老总全都热情积极的配合,给予很大的支持。12年来,中国服装论坛为品牌走向世界,为新人自己做品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本刊衷心祝愿中国服装论坛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金珠宝》2009,(3):23-23
3月27日.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昆仑饭店拉开序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如何重塑危机后的中国服装品牌”。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与会嘉宾就中国服装产业和企业的机遇、当前大趋势下中国服装企业的变革、直面网络营销.解码品牌消费、设计和文化艺术与服装的方向、新经济环境下品牌的运行体系、资源整合与企业整体运行体系的能量等七方面话题.由宏观到微观.由浅至深,逐一进行剖析和探讨。这些话题不仅引发了众多业内资深人士的热烈讨论.更吸引了包括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衣》2013,(3):86-87
2013年3月27日-29日,如意·2013中国服装论坛(第18届)将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如何在新时期找到新方向仍是经营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服装论坛一直肩负这样的使命:为中国服装品牌寻找独特的成长方式和道路,让中国服装品牌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商业环境下建立自身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北京纺织》2010,(4):36-37
王军:你认为的中国未来服装品牌应该走的路。 周胜: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找到通向未来的路。我们是通过经营艺之卉这个品牌来逐步明确这个问题的。艺之卉创立于1997年,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市场,好的服装品牌大都是国外的品牌,并没有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赵卉洲,当时就想:“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穿中国人自己品牌的服装呢?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该要为中国设计属于自己国家的服装品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衣》2012,(5):82-85
我们正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相互依存又快速发展的世界,2012年世界三大经济体都将面对和克服各自不同却又紧密关联的种种挑战。这使得中国服装品牌处在充满变数的生态环境当中,或许也将成为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又一转折点。3月27日-29日,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以"构建世界格局下的中国服装品牌"为主题,剖析全球经济、文化、时尚与市场正在发生的改变,思考中国服装品牌经营理念与体系的创新构建,为服装业界带来了一剂高浓度的营养液。而关于服装设计的精神及它的未来,是本次论坛重点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服装纺织》2007,(6):30-31
鹏润·2007中国服装论坛 论坛主题:未来五年,中国服装品牌赢在哪里? 主题诠释:未来五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中国服装将要走什么样品牌突破、企业提升的路线图,中国服装的制高点在哪里?中国服装企业和品牌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传统零售市场的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服装纺织》2007,(3):36-39
从2006年9月,中国品牌海外行——“米兰时装周中国时装品牌联合发布”活动改变了中国服装在国际市场中延续多年的加工大户位势。像是精心策划过的,随后的几个月当中,中国品牌接踵踏进巴黎、米兰、纽约世界三大时装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成潮流,中国服装品牌开始攀登那座通向高额投入和产出的时尚产业的天梯。翻开过去六个月的日历,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服装品牌进军国际时装周的步伐急促而坚定。对于十三个品牌的快速出击,国际媒体评论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中国开始出手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在刚刚落幕的代表中国服装行业年度最高荣誉的“第八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颁奖典礼上,海宁中国皮革城荣获“中国服装品牌年度推动大奖”荣誉称号,成为国内目前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6.
如何摒弃崇洋媚外的消费观念,让国人的自豪感开始自我觉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考验。作为中国的服装品牌,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通过服饰文化诠释中国民族文化,使中国文化成为国际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思凡”女装从1996年创立至今,先后获得“中国女装设计品牌奖”、“最具时尚女装奖”,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的国际品牌”,2005年被中国服装论坛评为“最具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服装品牌奖”。设计总监周红“中国十佳设计师”,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级女装公会学院”。设计作品曾在法国、比利时、韩国等多国发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北京纺织》2012,(5):42-43
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落幕。近百名国内外专家、500余位服装企业领袖、设计精英汇聚于此,分享关于时尚、品牌、市场的本质思考和价值,寻找中国服装的成长方向和世界价值,探源服装品牌发展的内生动力,呈现最精彩的品牌自我。《时尚北京》杂志作为中国服装论坛的特约合作媒体,与论坛强强联手,特别推出论坛连载专题,从专家发言、企业家专访以及人物大片拍摄等多角度还原论坛原貌,为读者奉献精彩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需求多元化的今天,服装品牌面对的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如何准确传递自己的品牌基因,依靠文化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是许多服装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期杂志特别策划了"突围同质化"专题,而围绕这一话题,今年的中国服装论坛上,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关于服装品牌的一番论述或许能给服装...  相似文献   

20.
3月29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ITAT集团协办的ITAT·2008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开幕,为期两天的论坛向人们奉献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盛宴。寻找建立品牌优势的新能量是ITAT·2008中国服装论坛的新主题,首次站在生命价值观的高度,对中国服装品牌、企业、产业乃至论坛自身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把握与分析。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企业家,从文化创意与品牌发展、商业创新和服装品牌、企业家的领导力和品牌发展、设计与品牌发展和资本运作与品牌发展五个方面,对品牌新能量与品牌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