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创新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 ,是保持技术创新长盛不衰的源泉。高等学校是技术创新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的重要基地之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技术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促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启发式技术创新思维模式是最基本类型,倍受广泛关注。对一系列范例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式技术创新思维模式的定义,并将其划分为多个亚类。掌握应用原则,有助于早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大型国企如何搞好技术创新?通过对大型国企技术创新的优势、劣势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大型国企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于它们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和命脉,研发投入高、资本密集、市场份额大、国际化程度高、领先优势明显,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拥有克服"后来者劣势"巨大负面影响的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技术创新劣势也不容忽视,既有内生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涉及能力、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及思维方式等负面问题,更多是因非经济因素造成。文章认为,把一些国企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效不佳归结于体制落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于事无补的,解决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管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消除认识误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登高望远,担负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王柏苍 《焊管》2000,23(1):52-55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新的源头在于管理观念。本文论述了 4种重要的观念创新 ,一是以共赢、共生为特征的竞合观 ;二是以信息、知识为特征的人力资本观 ;三是以减少浪费、系统思维为特征的精益生产观 ;四是以顾客满意为特征的系统服务观。最后把观念创新落脚到企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制造创新和管理过程创新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营集约化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科技政策研究室王才良石油企业要从粗放经营转变到集约经营,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等于技术上的创新、不等于科技进步。这是经济学的概念。技术创新着眼于开拓市场,立足于技术进步,目的是提...  相似文献   

6.
姜尔加  陈朝龙  庞玲 《天然气工业》2006,26(12):168-170
为解决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溢出与创新投入不足问题,文章用机制设计方法, 研究集团公司内部利益具有一体化特征及子公司技术创新溢出利益(部分)被集团公司吸收,为集团带来利益,但子公司却因此受到损失而使创新投入不足等机理及解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溢出有多种有效路径;对技术创新溢出子公司进行利益补偿可有效提高集团公司整体创新投入,可保障集团公司更有效地利用和促进内部的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益;集团公司可以利用内部转移价格机制对子公司技术创新溢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依赖于具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缺乏人才的企业难以进行技术创新。科研体制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发挥人的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把科技人才的智力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性资本,通过激励性产权分配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本产出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王柏苍 《焊管》2000,23(1):52-55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头在于管理观念。本文论述了4种重要的观念创新,一是以共赢,共生为特征的竞合观;二是以信息,知识为特征的人力资本观;三是以减少浪费,系统思维为特征的精益生产观;四是以顾客满意为特征的系统服务观。最后把观念创新落脚到企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制造创新和管理过程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江苏油田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上产和稳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对油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树立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坚持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和思路的创新,形成具有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特有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油气资源勘探的良性循环,拓展了油田生存发展空间,为油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过程。从王国维先生谈及的做诗与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出发认识与把握创新思维,为我们更好地分析与认识创新思维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为创新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