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于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资料中对2000—2016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进行了收集整理,从时间、地域、经济类型、事故类别等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煤矿重特大事故预防的困难性给予研究解释。2000年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4、5、11、12月是我国重特大事故的高发时期,是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时期;山西、黑龙江、河南、贵州、湖南5省重特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非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概率极高,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对象;热动力灾害事故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主体,是科学研究、安全监管和投入的关键所在。煤矿危险源广布、无法彻底消除,现有技术无法长期有效治理;煤炭产量大,开采与安全保障技术、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是重特大事故预防困难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杜建荣 《煤矿安全》2002,33(1):1-2,5
文章分析了当前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意义,强调只有强化安全监 察,才能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煤矿发生各类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中,重特大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约占66.52%和68.72%。瓦斯防治是减少煤矿死亡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的首要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瓦斯防治、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煤矿监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①煤矿监控信息传输;②煤矿监控信息处理;③传感器无盲区布置及分级控制;④矿用图像识别与处理;⑤生命探测与人员定位;⑥矿用本质安全防爆电源;⑦煤矿监控系统试验方法;⑧煤矿井下电磁兼容。  相似文献   

4.
煤矿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保良  侯锦强 《煤炭技术》2005,24(12):106-106
通过对煤矿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探讨,提出了煤矿制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河北煤炭》2004,(6):57-57
针对近期各地重特大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情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发出《关于切实加强瓦斯管理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所明确的职责,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督管理,尤其要通过加强监察执法督促煤矿企业加强煤矿瓦斯管理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十四五”煤矿安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事故发生类型、发生时间、煤矿企业性质、地域特征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发生煤矿事故984起,死亡1787人,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分别降低了71.37%和69.93%;“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降低,由2016年的0.156降低到2020年的0.058,降低了62.82%, 2018年百万吨死亡率降低到了0.1以下;1月、11月、12月事故发生的起数最多;煤矿事故发生最频繁的班次为早班,最频繁的时段为8:01—12:00;乡镇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事故发生次数和事故死亡人数最多,事故发生数占所有重特大事故的70.83%,死亡人数占所有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的73.83%,单次死亡人数达到17.59人;“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有14个省份的煤矿发生过事故,占我国省级行政区总数的41.18%,其中黑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发生重特大事故次数最多,是未来重特大煤矿事故监控的重点。基于事故统计规律提出了煤矿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难以避免的现状,在研究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煤矿不断发生重特大事故本质原因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煤矿新事故致因模型,进一步明确了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应用该模型对煤矿具体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验证了其适用性和可行性;对预防我国煤矿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2010~2013年贵州省煤矿重特大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煤矿重特大事故中比例大,严重威胁贵州省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贵州省煤矿的特点提出煤与瓦斯突出防突对策,并指出减少贵州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技术及需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特征,统计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与原煤产量、突水水源、发生时间、发生区域、法律法规变迁、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煤矿企业性质等8个因素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矿井水害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技术对策以及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大体可分为低位频发期、异常高峰期、持续上升期、高位波动期、稳定下降期5个阶段;4—11月是水害事故高发期,8月份事故发生最多;河南、湖南、贵州、山西、黑龙江是煤矿透水事故多发地,老空水是水害事故的主要突水水源;乡镇煤矿是水害事故的重灾区,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法律法规变迁、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我国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问题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矿事故的频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原因的分析,对人们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中的三个误区加以阐述,并提出减少、消除重特大事故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原因剖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成  王寒秋 《中国煤炭》2005,31(2):60-61,64
客观分析了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消除重特大事故的措施与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后我国发生的133起煤矿重特大放炮事故为样本,对放炮事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发现:近几年,我国煤矿放炮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煤矿各月份重特大放炮事故的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大体呈一致性变化,且11月最多,2月最少;有瓦斯(煤尘)参与的重特大放炮事故占事故总数的绝大部分;过去对煤矿放炮事故的统计方法严重忽视了放炮引起各类事故的严重性;发生放炮事故的矿井分布广泛,但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南方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和湖南这几个区域,北方主要集中在山西和黑龙江.煤矿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应根据放炮事故发生规律,对重点时间、事故类型,以及重点地域的煤矿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事故查询系统可查询到的数据,文中对我国2009年~2013年所发生的煤矿死亡事故进行了统计,从事故等级、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发生地域及事故类别等方面,分析了煤矿死亡事故发生的规律,发现我国煤矿较大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多;煤矿事故在3月多发,1月、2月发生事故次数较少,凌晨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事故发生最多的省份是贵州、湖南,贵州、山西和河南易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瓦斯事故发生次数多且造成的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14.
矿井通风与重特大事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煤矿近年来发生的典型重特大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重大事故的发生大多都与通风系统的缺陷有关。分析了加大通风量对防止煤矿瓦斯爆炸的副作用,得出不可靠的通风系统是产生重特大事故或使事故扩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发生的放炮事故再次诉说了放炮事故的重要。据统计放炮引起的煤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整个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30%左右,每年因此死亡2000人左右,放炮引起的重特大事故占到了重特大事故的60%左右,而且,放炮事故占的事故比重还在不断上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落后,以及因为技术落后导致的管理落后、标准落后等。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刮统计,2007年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一是煤矿事故总最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8%和20.2%,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2%和23.0%。  相似文献   

17.
安全要闻     
《煤矿安全》2007,38(7)
全国煤矿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座谈会在长春市召开为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加强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范煤矿重大事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6月1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全国煤矿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安监要闻     
《当代矿工》2006,(12):27-27
赵铁锤研究部署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督察方案;四川省将对重特大煤矿事故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6,(11):208-210
为了探求热动力灾害的基本规律,在统计2005-2014年我国煤矿瓦斯爆炸及矿井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基础上,从灾害类型、地域分布、时间分布3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矿热动力事故规律和特点,研究结果显示:热动力事故在煤矿重特大事故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每年1、4、7、10、11月为事故高发期,山西、黑龙江、贵州为事故多发地。基于对热动力灾害的特点特征分析,得到预防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和矿井火灾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进行统计表明,热动力灾害(火灾与爆炸)是煤矿重特大事故中占比最高、致灾最严重的灾害。当前对其成灾原因、致灾作用和救灾风险等还认识不足,导致对热动力重大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仍缺少有效方法与技术,造成热动力重特大事故至今时有发生、救援处理常面临困境。针对防范与遏制煤矿热动力重大灾害的迫切需求,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案例统计分析、亲历的事故救援经验总结和长期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凝练提出了煤矿热动力重特大事故防治需要解决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采场中气、固相可燃物(瓦斯与煤)复合燃烧及点火特性,热动力灾害致灾因素与通风系统耦合的致灾作用,热动力灾害救援的不确定性风险特性与应对。为解决这些科学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瓦斯抽采与顶板控制技术,预防含瓦斯混合空气的形成,减少和控制矿井顶板周期来压造成的压电效应,消除瓦斯燃烧或爆炸的最初点火源,提高矿井的防灾能力;掌握冲击波与烟流在通风系统中传播范围及致灾程度的规律,构建可靠通风系统和有效避险系统,提高矿井的减灾能力;开发发现和处理不确定性风险的方法与技术,提高矿井的救灾能力。这些科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可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高预防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止事故扩大和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为防范与遏制热动力重大灾害事故、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