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S32304双相不锈钢采用E2307-16焊条在横焊和立焊位置焊接后,进行拉伸、弯曲、-40℃冲击、硬度等性能试验,并增加宏观、铁素体、ASTM A1084-15 a方法C腐蚀试验,试验结果均满足了标准要求和工程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销环式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处理的双相不锈钢在10%H2SO4中的腐蚀磨损行为.腐蚀磨损率-载荷关系曲线表明:较高温度固溶的双相不锈钢在低载荷下的耐腐蚀磨损性比低温固溶的优,而在高载荷下却恰恰相反;阴极保护下(-600mV,SCE)具有同样的关系.扫描电镜观察证实,高温固溶处理产生大量铁素体而导致高载下出现脆性剥落是其耐腐蚀磨损性变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路新春  李诗卓 《金属学报》1994,30(4):B159-B164
采用销环式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处理的双相不锈钢在10%H2SO4中的腐蚀磨损行为.腐蚀磨损率-载荷关系曲线表明:较高温度固溶的双相不锈钢在低载荷下的耐腐蚀磨损性比低温固溶的优,而在高载荷下却恰恰相反;阴极保护下(-600mV,SCE)具有同样的关系.扫描电镜观察证实,高温固溶处理产生大量铁素体而导致高载下出现脆性剥落是其耐腐蚀磨损性变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考察了时效处理时间对固溶态与轧制态UNS S32304不锈钢组织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双循环动电位再活化试验和草酸腐蚀试验分别评估了经不同时间时效处理后,不同状态试样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时效0.5 h时固溶态试样未发现二次相,轧制态试样有二次奥氏体在铁素体内优先析出;时效4 h,固溶态试样相界处析出圆粒状M23C6和小颗粒状二次奥氏体,而轧制态试样只有锯齿状二次奥氏体沿相界析出。继续延长时效时间,两种试样的锯齿状二次奥氏体皆变得宽大且向铁素体内延伸,且时效处理时间相同时,轧制态试样中二次相的析出数量比固溶态的多;此外,延长时间还会使得固溶态和轧制态试样的晶间腐蚀敏化系数增大,且后者的敏化系数比前者大,耐蚀性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在3.5%Na 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CPT)及电化学腐蚀机理,结合试样点蚀前后的形貌变化,得出S32750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为71℃。在低于临界点蚀温度时,不锈钢表面能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高于临界点蚀温度时,由于Cl-的活性增加及钝化膜的溶解,不锈钢表面产生点蚀现象,且温度越高,点蚀越剧烈。构建了双相不锈钢S32750临界点蚀温度前后的电化学腐蚀模型。  相似文献   

6.
双相不锈钢腐蚀磨损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稳态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α+γ双相不锈钢在69%H3PO4介质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并与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对比.TEM研究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中的γ相由于磨损变形促成高密度位错网络的胞状结构得到强化而具有优秀的耐腐蚀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在H2S-Cl-H2O系统呵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行为,为研究其开裂原因,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断裂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应力腐蚀开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奥氏体相或铁素体相的选择性腐蚀;改变系统的PH值和Cl含量可使由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的微电池的极性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化学方法,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卤水中腐蚀阴极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氧在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影响显著,极限扩散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76℃时达到最大值12.3μA/cm^2;高温下的高盐度卤水对处于阴极保护电位下的2205双相不锈钢仍具有破坏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应用过程中常见的腐蚀影响因素,包括热处理工艺、活性阴离子和缓蚀剂离子等。重点阐述了这些因素对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腐蚀行为的作用规律,最后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吴东领 《铸造技术》2014,(6):1223-122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时效处理温度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中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造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后水淬,在不同时效温度下处理后,奥氏体晶体内并不会产生任何相变,析出相均来自铁素体内部和晶界上。  相似文献   

11.
固溶温度对超级双相不锈铸钢在海水中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超级双相不锈铸钢在人工海水中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超级双相不锈铸钢材料在人工海水中自腐蚀电位相差不大,均具有钝化性能,维钝电流密度为0.1 mA/cm2 左右;室温海水中,不同温度的固溶处理对腐蚀电流密度影响也不大;海水温度由室温升至80℃,钝化区宽度急剧变窄...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湿法磷酸为体系,以316L和904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电位扫描测试了不同杂质组成和温度对两种不锈钢的影响,并对两种材料不同电位下的Nyquist图谱进行了测试。试验从电化学特征参数致钝电流密度ic、维钝电流密度ip、膜的破裂电位Eb和自腐蚀电位Ecorr以及交流阻抗阻力对两种材料的耐蚀性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腐蚀浸泡失重方法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浓度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并与传统的20R钢和316L不锈钢作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材质的耐蚀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2205316L20R;硫酸浓度和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由强到弱排序都为:20R316L2205。在T≤40℃,2205双相不锈钢的腐蚀深度为0mm/a,耐蚀性等级为1级,评定为完全耐蚀;当温度增加至60℃且硫酸浓度为30%时,其腐蚀速率显著增加,腐蚀深度为27.026mm/a,耐蚀性等级为10级,评定为不耐蚀。高铬含量可以降低不锈钢材料的钝化电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修复能力,可能是2205双相不锈钢比316L和20R更耐蚀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显微镜 (OM)、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 (EPR) 和电化学阻抗谱 (EIS) 对不同温度时效态S32101节镍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从300 ℃升高,显微硬度增加,钝化膜致密性和耐蚀性下降;700 ℃时,相界处出现明显析出相,为碳氮化物和二次奥氏体组成的混合相,显微硬度达最大,钝化膜致密性和耐蚀性最差,几乎整个铁素体相被腐蚀,腐蚀机理是铁素体相的选择性溶解;继续升高到900 ℃,析出相减少,硬度下降,钝化膜致密性变好,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尚勇  刘仲礼  武明  徐娟萍 《铸造》2012,61(2):188-191
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对00Cr22Ni5Mo3N铸造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120~1 200℃温度区内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铁素体相比例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冲击性能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断面伸长率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屈服强度在1 120~1 140℃温度阶段有所升高,在1 160~1 200℃屈服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对2205双相不锈钢采用不同温度进行热处理,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在0.33mol/L FeCl3+0.05 mol/L HCl溶液中腐蚀后的形貌;测试其显微硬度的变化、在沸腾的65%的硝酸溶液中浸蚀24 h的腐蚀速率和在25℃的3.5%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研究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在750~900℃保温4h有σ相析出,材料的显微硬度增大。同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点蚀电位降低,腐蚀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S32205双相不锈钢穿孔开裂样品分析,确定了在相同的穿孔工艺条件下,铁素体含量越少,穿孔开裂比例越大,应用归纳的方法,确认了S32205的热加工性能与残余元素Cu元素有关。随着Cu含量的增加,σ相的析出温度保持不变,Cr2N析出温度增加,另外其最佳热塑性点40%A温度也在增加,最佳热塑性区间(40%A-Cr2N相析出)的范围在Cu含量超过0.2%后明显减小。因此,控制S32205双相不锈钢中残余元素Cu的含量,确保其含量在0.2%的范围内,可以得到最优的热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8.
2205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曦耘 《大型铸锻件》2009,(4):16-18,21
2205双相不锈钢在910~1300℃不同的温度保温40rain后,分别进行空冷或水冷固溶处理。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2205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测定了组织α相的含量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α相含量逐渐升高。建议2205双相不锈钢的固溶处理工艺为固溶温度1070℃,保温40min,水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试验轧管机上研究热轧生产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管的工艺参数,工艺参数优化后在大型热连轧轧管机组上进行试生产。实践证明:利用现有的热连轧轧管机组可以生产双相不锈钢管,前提是要优化管坯的加热温度,合理分配变形量。用热轧方法生产双相不锈钢管,不仅可以提高成材率,还可以弥补挤压机生产大直径超长钢管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