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凝胶剂可以为液体油提供类似于固体流变学特性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在食用油脂的结构化中的研究日益广泛。通过大鼠喂养试验,研究和评价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的植物甾醇凝胶剂对包括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子在内的动物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凝胶剂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人造奶油产品对动物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当饲料中含有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的植物甾醇型凝胶化特种油脂产品时,试验组大鼠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最低,同时数据显示甾醇型有机凝胶剂量的增加使大鼠睾肾部位容易产生脂类堆积;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随着有机凝胶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剂量效应,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硬化风险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质构仪、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研究了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对液态油脂的硬度、油脂晶型、融化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脂中饱和脂肪质量分数为30%~50%时,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提供的硬度相当于2.2~2.8倍三硬脂酸甘油酯所提供的硬度;棕榈油含有8%的键合物时,出现了少量β晶型;25 d储存期内,β'晶型向β晶型的日平均转变速率增加了0.11%;DSC结果表明,添加键合物后,油相Tpeak升高7.37℃,Tend不变,ΔH降低了4.12 J/g;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显示棕榈油的晶体形态变得更加均匀细小,网络结构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研究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作为油脂质构剂时,对高水分软质奶油产品水分状态和分布的影响。采用CPMG脉冲序列获得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结果表明,核磁共振谱中弛豫时间为40~150 ms的T2部分可反映油脂中氢质子的信息;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使软质奶油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氢质子向低弛豫时间迁移,水分子的流动性降低,自由水含量减少,表明键合物与水分子有较强的结合效应。当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添加量为4%时,自由水含量比空白样减少17.8%,偏振光显微图片及感官分析显示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使软质奶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基于蜂蜡(beeswax, BW)的复配凝胶剂对山茶油凝胶结构性质的影响。方法 以山茶油为基料油, 以蜂蜡为基本凝胶剂, 添加β-谷甾醇/γ-谷维素(β-sitosterol/γ-oryzanol)和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yl monolaurate, GML)来制备蜂蜡-β-谷甾醇/γ-谷维素(beeswax-β-sitosterol/γ-oryzanol, BSO)和蜂蜡-月桂酸单甘油酯(beeswax-glyceryl monolaurate, BGM)复配山茶油油凝胶, 并测定其色度、微观形态、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质和硬度。结果 色度分析表明随着添加量增大, BSO复配油凝胶的颜色变化较显著, BGM复配凝胶的颜色则无明显差异。微观形态观察和硬度分析表明BSO复配油凝胶的晶体网络结构更为疏松,BGM复配油凝胶的网络空隙变大,两者硬度都远低于蜂蜡油凝胶的硬度。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随着添加量增大,BSO和BGM复配油凝胶中α晶型逐渐转变为β晶型。热性能分析表明BSO和BGM复配油凝胶的熔点和结晶点低于蜂蜡油凝胶。结论 BSO和BGM复配使蜂蜡油凝胶的性能得到一定改善,在提高油凝胶的应用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五种不同的食用油制备的人工半合成饲料,对生长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生长期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玉米胚芽油组、冷榨亚麻籽油组、冷榨橄榄油组、植物黄油组及猪油组,分别饲喂用不同食用油制备的人工半合成饲料,各组饲料除油脂来源不同外,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脂肪含量均保持一致。采用对喂技术饲养8周,观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变化。结果:橄榄油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玉米油组和植物黄油组(P<0.05)。亚麻籽油组大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最高,而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玉米油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籽油组和橄榄油组大鼠的血清MDA显著低于玉米油组(P<0.05);玉米油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亚麻籽油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橄榄油具有一定控制体重的作用;亚麻籽油和橄榄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食用棕榈油为基料油,添加分子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与γ-谷维素/β-谷甾醇制备复合凝胶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凝胶油的制备条件。探讨凝胶剂比例对凝胶油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γ-谷维素/β-谷甾醇在复合凝胶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复合凝胶剂添加量9.89%、复合凝胶剂中γ-谷维素/β-谷甾醇占比52.3%、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质量比3∶2、加热时间41.7 min,在此条件下复合凝胶油持油性可达94.6%。γ-谷维素/β-谷甾醇的添加对复合凝胶油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和红外光谱特征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复合凝胶油中γ-谷维素/β-谷甾醇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存在范德华力等弱的非氢键作用,使得单硬脂酸甘油酯和γ-谷维素/β-谷甾醇协同形成复合凝胶油。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增加,系统内氢键作用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微观结构由纤维网状先转换为球状结晶,最后为针状结晶。复合凝胶油的熔点和结晶点低于单一凝胶油,黏性和刚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豆甾醇为原料,采用Pd/C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探讨了β-谷甾烷醇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2℃,反应时间8 h,原料配比(异丙醇∶豆甾醇,摩尔比)80∶1,Pd/C催化剂用量0.16%(以Pd计)。在最佳反应条件下,β-谷甾烷醇摩尔转化率94.8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用五种不同的食用油制备的人工半合成饲料,对生长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生长期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玉米胚芽油组、冷榨亚麻籽油组、冷榨橄榄油组、植物黄油组及猪油组,分别饲喂用不同食用油制备的人工半合成饲料,各组饲料除油脂来源不同外,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脂肪含量均保持一致。采用对喂技术饲养8周,观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变化。结果:橄榄油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玉米油组和植物黄油组(P<0.05)。亚麻籽油组大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最高,而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玉米油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籽油组和橄榄油组大鼠的血清MDA显著低于玉米油组(P<0.05);玉米油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亚麻籽油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橄榄油具有一定控制体重的作用;亚麻籽油和橄榄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磷酸脱胶法对米糠毛油进行脱胶,考察了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脱胶温度、脱胶时间对米糠毛油脱胶率、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酸添加量0.15%、水添加量5.0%、脱胶温度65℃、脱胶时间40 min的条件下,米糠毛油脱胶率最高,为91.13%,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损失率相对较小,分别为12.22%、5.99%;脱胶后油中磷含量为22.07 mg/kg,脱胶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脱胶前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脱胶前降低了1.6个百分点,而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比例约1.09∶1,变化微小。  相似文献   

10.
以米糠油为油溶剂制备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采用流变仪、质构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振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凝胶油的流变性、硬度、脆性、晶型、晶体形态等。结果表明: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40∶60时所形成的凝胶油硬度最大,熔点最高,脆性最小;随着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添加量的增大,凝胶油硬度和熔点随之增大,脆性随之减小;甾醇酯和植物甾醇不能使体系凝胶化,甾醇酯的存在会表现出拮抗性,阻碍凝胶的形成,凝胶油的硬度、黏度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脆性和熔点则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次,凝胶形成的时间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延长;冷却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剪切会降低凝胶体系的硬度、黏度和熔点,脆性增大;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为β-晶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中的纤维网络结构逐渐形成并聚集延伸。  相似文献   

11.
凝胶剂的含量和比例、植物油基质是影响油凝胶结晶特性和加工功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为凝胶剂,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为基质油制备高含量α-亚麻酸油凝胶,探讨了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质量比以及基质油对油凝胶外观、硬度、黏度、微观结构、流变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下,当m(植物甾醇)∶m(γ-谷维素)=40∶60,添加量为8%(质量分数)时,油凝胶形成的速度最快,硬度和黏度最大,熔点也最高;与葵花籽油凝胶相比,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凝胶的硬度更大(210.70 N),凝胶时间更短(0.5 h),熔点更高(55.22℃)。油凝胶制备时,可通过调整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比例来获得所需的晶型和凝胶网络结构,并由此获得理想的硬度、黏度、熔点和透明度等,以适应特定食品加工的需求。该研究为后续基于油凝胶的新型功能黄油和功能奶油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麦绿素对生长期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将2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酪蛋白组)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蛋白(麦绿素组)的人工半合成饲料,采用对喂技术饲养6周,观察大鼠营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绿素对大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而且能够促进粪便排泄,降低血清中肌酐和尿酸浓度,增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表明麦绿素在大鼠粪便代谢、脂代谢、增强肝功能以及抗氧化方面都起到了有益作用,预示麦绿素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麦绿素对生长期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将2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酪蛋白组)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蛋白(麦绿素组)的人工半合成饲料,采用对喂技术饲养6周,观察大鼠营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绿素对大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而且能够促进粪便排泄,降低血清中肌酐和尿酸浓度,增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表明麦绿素在大鼠粪便代谢、脂代谢、增强肝功能以及抗氧化方面都起到了有益作用,预示麦绿素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4.
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当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2∶3时氢键效应最强,并且质构和锥入度分析表明其硬度也最大.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的油脂样品在偏振 光显微镜下呈现四瓣形的自组装新晶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茶籽油中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油茶籽油样品经过皂化、萃取、浓缩,将油茶籽油中的皂化物类成分除去,富集其中的不皂化物类成分,并通过HPLC进行分析检测,按外标法测定其含量。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等度洗脱;流速0.7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表明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分别在0.01~0.40μg(R~2=0.9999)、0.44~10.94μg(R~2=1)、0.01~0.55μg(R~2=0.9990)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接近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322%(RSD=1.28%)、100.2346%(RSD=1.54%)、98.0859%(RSD=1.5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和准确性好,可用于油茶籽油中γ-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的含量测定和油茶籽油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由葡聚糖酸钠(DSS)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结肠炎的抑制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DSS处理组(1.5%DSS处理7 d),DSS+β-谷甾醇治疗组以及DSS+豆甾醇治疗组(植物甾醇溶于纯净玉米油40 mg/mL,按400 mg/kg/day的剂量灌胃小鼠)。结果显示:经过13 d的试验,DSS处理使小鼠出现严重的急性结肠炎,伴随有明显溃疡、结肠上皮组织损伤及结肠短缩等现象。豆甾醇能显著抑制结肠缩短,降低粪便中的血红素含量,降低结肠炎病理学评分(P 0.05)。并且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MCP-1和环氧合酶COX-2的mRNA表达。β-谷甾醇也显著降低了结肠炎病理学评分,但只显著抑制IL-6和COX-2的表达。豆甾醇比β-谷甾醇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急性结肠炎活性。饮食中摄入β-谷甾醇和豆甾醇能有效改善DSS引起的小鼠结肠炎,但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添加γ-谷维素的稻米油为煎炸用油,研究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检测的稻米煎炸油弛豫特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γ-谷维素能显著提高稻米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煎炸稳定性,且当添加量为5 g/kg时效果最好;添加5 g/kg的γ-谷维素能有效抑制稻米油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增长,且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护作用也比较突出;LF-NMR检测参数S21与极性组分含量、酸价、碘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14 9、0.857 2和0.760 0,但与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为LF-NMR在煎炸油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油为基料油添加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3∶2,W/W)的混合物,经加热搅拌、静置冷却形成有机凝胶。分析不同植物油对凝胶形成的影响及结构剂添加量与凝胶热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油的凝胶形成时间有很大差异(葵花油凝胶14 min,蓖麻油放置24 h未见凝胶形成),随着结构剂添加量的增加(8%、12%、16%)凝胶熔化温度也会成比例增加(50、60、70℃)。把不同植物油凝胶的等温结晶曲线与Avrami模型拟合,分析出植物油凝胶的晶体成核表现为均相瞬时成核(n=1)和非均相不定时成核(n=2)2种方式,都表现为一维线性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火麻蛋白质粉对生长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5组,即酪蛋白对照组、大豆蛋白质组、花生蛋白质组、火麻蛋白质组以及亚麻蛋白质组,分别饲喂以不同蛋白质粉制备的人工半合成饲料,各组饲料除蛋白质来源不同外,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脂肪含量均保持一致.采用对喂技术饲养40d,观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和食物转化率除大豆蛋白质组与酪蛋白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火麻蛋白质组体重最低.4个植物蛋白质组大鼠粪便排出量和粪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火麻蛋白质组粪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火麻蛋白质组和亚麻蛋白质组脑指数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4种植物蛋白质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蛋白质、花生蛋白质和火麻蛋白质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亚麻蛋白质组.大豆蛋白质既能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SOD活性,又能降低MDA含量,其抗氧化性最强.4个植物蛋白质组肝脏消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火麻蛋白质、亚麻蛋白质及花生蛋白质组大鼠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并能够有效抑制肠道有害菌群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亚麻蛋白质和火麻蛋白质抑菌效果较显著;花生蛋白质和火麻蛋白质能够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结论:火麻蛋白质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血小板水平,促进脑组织发育等作用.并能通过调节体内消脂素水平和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排便和减肥作用,它是一种有益健康的优质植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以鸡胸肉为原料,制备鸡肉糜凝胶,研究不同添加量的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在不同Na Cl添加量条件下对鸡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添加0.9‰的γ-PGA可以显著降低鸡肉糜凝胶蒸煮损失率,提高凝胶强度和保水性,明显改善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对鸡肉糜凝胶白度值影响较小。在一定Na Cl添加量条件下,γ-PGA对鸡肉糜凝胶特性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且在Na Cl添加量为3.0%、γ-PGA添加量为0.6‰时,鸡肉糜凝胶蒸煮损失率最小,保水性、凝胶强度、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都达到最大值;在Na Cl添加量为3.0%、γ-PGA添加量为1.2‰时鸡肉糜凝胶白度值最小。流变学曲线变化表明,γ-PGA能够提高凝胶的形成能力。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发现,γ-PGA与蛋白质分子间有一定的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