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品牌竞争必将逐步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品牌的世纪,产品只是一种载体。青岛啤酒集团1999年啤酒产量雄居全国第一,在其规模扩张中,青啤对“青岛”品牌珍惜如金,22家企业,除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的产品较多使用“青岛”品牌外,其余企业基本使用原有品牌。青啤人在品牌运营中,利用了多品牌战略,来实现对外扩张。所谓多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根据系列产  相似文献   

2.
张怡蓉 《中国酒》2003,(1):48-50
出口量一直占据我国啤酒出口量50%以上份额的青岛啤酒,自去年4月18日第一批青岛啤酒运抵台湾,使青啤在台湾市场的销售迅猛升温,在目前占据台湾近8%市场份额的同时,又与台湾三洋公司合资在台湾高雄市建设一座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啤酒厂,以减少从青啤通过水陆运往台湾的青岛啤酒因路途长而存在的种种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岳蕾 《新食品》2006,(18):24-24
在中国啤酒市场,西安无疑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市场。一直以来,在这个市场中,除了百威等少数几个品牌能打入高档啤酒市场外,绝大部分主流啤酒的市场都牢牢控制在汉斯的手中。目前,汉斯是青岛啤酒52家子公司中效益最好的公司之一,也是青啤旗下的第二大子品牌。  相似文献   

4.
燕啤谋略     
岳蕾  黄学辉 《新食品》2005,(13):29-30
2005年1月9日,市场定价在2元左右的青岛牌大优啤酒开始大举进军北京市场。转眼4个多月过去了,从一开始的低价策略,到最近推行的社区直销.青啤的凌厉攻势丝毫没有停歇过。而作为北京市场的一贯主力品牌,燕京啤酒是怎样看待这次挑战的?目前北京啤酒市场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燕啤最近又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5.
面对成功,很多人都会眷恋成功,但青啤提出“百岁归零”“品牌年轻化”,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智慧。时至今日关于青岛啤酒的品牌年轻化之路还颇具争议,然而一路走来青啤通过发布“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赞助北京奥运会,牵手NBA等一系列举措,成功的从“我爸爸”的啤酒变成“我的啤酒”,树立了年轻、时尚、激情、活力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4月对于青岛啤酒人来说是一次揭开“伤疤”的质量纪念,青岛啤酒以这样的方式警示每一位青啤人牢固树立质量忧患意识,专注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物流真正进入山东啤酒业时是青岛啤酒公司现任总经理金志国2002年在改革青啤时采取的一项举措,为保障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青啤集中精力搞好研制和生产,运输问题全部交与物流公司,不仅使公司节约了资金,而且,在保证啤酒的新鲜度上,还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加速了啤酒的运输过程,减少了啤酒在储存、运输中的滞留时间。青啤的成功,不仅在山东啤酒业而且在中国啤酒业都起到了表率作用,许多企业纷纷效仿,不仅为啤酒的新鲜提供了保证,而且,也加速了山东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方毅  冯刚 《中国酒》2004,(3):40-42
青岛啤酒,中国最“牛”的国际化啤酒品牌,在自己的家门口对一个区域性小牌啤酒——济南趵突泉啤酒杀招迭出。青啤为何对济南市场大费周张?2002年青啤在济南“重金买店”,却被趵突泉啤酒一一涮下,趵突泉啤酒为何这般厉害?济南市场真是固若金汤,青啤久攻之下也不能让它有丝毫松动?在外界纷纷传言青啤攻势再遭挫败之时,我刊特约山东世纪经纶营销企划公司一探真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青啤上海公司生产青岛啤酒的实际,介绍了青啤集团在实施异地分装青岛啤酒过程中的品质管理工作和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并购市场已沉默了半年的青岛啤酒,于6月28日在新加坡签署协议,以85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福建酿酒厂(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独资拥有的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51%的控股权。从而,世间传闻多时的青啤“七月并购风暴”掀起了高潮。而去年底,青啤曾一再表示今年将放缓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青啤上海公司生产青岛啤酒的实际,介绍了青啤集团在实施异地分装青岛啤酒过程中的品质管理工作和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为这一崭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方刚 《中国酒》2007,(9):38-39
青啤老总金志国预测:青岛啤酒2007年产量510万吨。而在2006年底,青啤高调宣布2007、2008两年内在山东及苏北扩产100万吨。如果能实现,那么青岛啤酒在山东苏北的产能就会是300万吨。 山东,一个拥有380万吨消费量的啤酒市场。业内人士公认的啤酒大省,得山东者得天下。 但是,环顾四周,一种深深的悲凉油然而生。银麦、三孔、无名、济南、烟台……十几个企业的总产量仅仅相当于青啤的1/2。即使比较强势的银麦啤酒,虽然号称山东第二大啤酒企业,但也仅仅是年产30万吨而已。 将山东市场打造成自己的基地市场,聚焦、聚焦、再聚焦……这又是金志国在内部高层会议上的明确指示,山东市场上70%的占有率已经使青岛啤酒在竞争中成长为一头超级雄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岳蕾 《新食品》2009,(12):25-25
青啤又被卖了! 作为国内啤酒三大巨头之一,这是青啤在半年之内,第二次被卖,而这两次的始作俑者都是百威英博。唯一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卖给了日本朝日啤酒,而这一次则换成了福建首富、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他旗下的福建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三大股东。至此,百威英博与青啤之间长达16年的复杂的竞争合作关系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成为制造大国,但同时又是品牌小国;有100多种大众品牌产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但世界名牌却寥寥无几。有人说,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只有两个牌子:一是青岛啤酒,二是海尔。而目前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只有5家。在为青岛啤酒骄傲的同时,也为我国饮料少世界品牌而忧虑。对于中国饮料来说,“中国有世界级的产品,少(无)世界级的名牌”,这种有品无牌的状况正成为中国饮料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一种尴尬。品牌的崛起,背后是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岳蕾  郭斌 《新食品》2006,(A01):33-34
“北京对决”,2005中国啤酒行业最为惊心动魄的市场之战,在2006年仍将继续上演。青啤与燕京的京城之战,也将是一场从品牌到产品到渠道的全方位大战。而华润雪花的悄悄渗透,似乎也表明,啤酒巨头在北京市场的对决,或许才刚刚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一、青啤公司精酿啤酒花园青啤公司在青岛新建西海岸精酿啤酒花园,为精酿爱好者打造全新体验,为中国精酿行业树立新的标杆。这里是啤酒爱好者的天堂,在这可以品尝各种啤酒品种,参观生产流程,体验中国的啤酒文化。这里还铺设了一部分玻璃地面,参观者可以看到下方的啤酒发酵设备。总计酿造24款不同的啤酒,直接在精酿啤酒花园内出售。青岛啤酒是中国第二大啤酒集团,位居全球前五名。公司于2021年开始启动供货商选择流程,对于这个行业标杆项目,大量的国内外供货商参与竞争。经过多轮竞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有大小啤酒厂500多家,年产啤酒2000多万吨,无愧于啤酒消费、生产大国之誉,但真正称得上全国性品牌的啤酒却只有5个,即青啤、燕啤、雪花、珠啤和哈啤。即使是全国性品牌,在区域市场中也“强龙难压地头蛇”。所以,区域性品牌啤酒要走向全国,必需策略而为。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质量月如期而至,1978年的“毛刷事件”最终成为青岛啤酒提升质量的转折点,每年4月的质量月和4月10日的提高质量纪念日,已经成为青啤人的传统。三十年过去了,青岛啤酒已不再满足于原来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而是把消费者的认可作为产品质量的标准,正是青岛啤酒对质量的执着和关注,最终成就了世界级的品质。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燕京啤酒的介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业内就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山东省政府为了发展山东啤酒业,同意了青岛啤酒递交的统一山东啤酒业,攘外必先安内的报告,同意以政府力量对山东省第一啤酒企业青岛啤酒进行扶持.在这种背景下,有拚命三郎之称的青啤已故前总经理彭作义,便掀起了大规模的跑马圈地般的对啤酒企业的收购和兼并.通过连续多年的扩张,到2001年7月彭作义不幸去世为止,山东啤酒行业内有一半的中小企业被青啤收购.  相似文献   

20.
马延林 《新食品》2007,(15):95-95
榆林的啤酒市场局势相对比较明朗。中低端的“大蛋糕”,让地产酒“汉斯”一口吞掉了80%。余下的20%,燕京、青啤及其他散兵游勇的杂牌形成厮杀之势。而夜场,则是传统的百威、嘉士伯等高端品牌扮演主角。由于啤酒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大排档、小洒馆、便利店则是各种啤酒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