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文昌地区珠江组一段储层泥质含量高,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小,给测井解释带来 了一定困难。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岩性统计分析、薄互层电阻率成像资料研究及多矿化度岩石-电阻 率实验,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束缚水含量高和中等 地层水矿化度均是导致油层电阻率低的因素。 在明确珠江组一段低阻成因的基础上,运用三水模型评价 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模型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A油藏M_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_2油组进行对比.形成M_1油组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集层细颗粒含量高,泥质含量高,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造成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增强了油层的导电性能;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主,呈薄膜状、絮状、分散状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附加导电能力;砂泥岩薄互层的发育使本身低阻的油层受围岩低电阻率的影响而变得更低.导电矿物和地层水矿化度虽对储集层电阻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A 油藏M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2 油组进行对比。形成M1 油组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集层细颗粒含量高,泥质含量高,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造成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增强了油层的导电性能;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主,呈薄膜状、絮状、分散状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附加导电能力;砂泥岩薄互层的发育使本身低阻的油层受围岩低电阻率的影响而变得更低。导电矿物和地层水矿化度虽对储集层电阻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安岳—合川地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其复杂的微孔隙系统以及较大的水膜厚度使其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且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形成了异常发达的导电网络,形成低阻特征。文中结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及水质等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实验分析,探索了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导致研究区气层低阻的因素包括粒度大小、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赵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4,26(Z1):405-406
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是进一步测井的基础,不同的成因类型决定了不同的解释方法.以往的研究认为,胜北地区白垩系低阻油层是储层泥质含量高造成的.通过对胜北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储层泥质含量高并不是胜北地区低阻油层的唯一成因,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低幅度构造、钻井液的侵入以及沉积环境和特殊重矿物的存在等因素同样引起油层电阻率的降低,只有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制定不同的解释方法,才能提高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多浓度下泥质砂岩电学性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多浓度岩石电性实验,研究不同浓度下泥质砂岩的束缚水相对体积及其导电特性,可以揭示束缚水饱和度和地层水浓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泥质砂岩导电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不同浓度下的泥质砂岩有不同的束缚水饱和度,而且随饱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束缚水条件下岩石的电阻率受地层水电阻率、束缚水饱和度、泥质附加导电性影响,在地层水浓度较低情况下,由于较高的束缚水含量和泥质附加导电性,岩石的电阻率也可能呈现低电阻率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获得了一系列的油层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且存在高产能的低电阻率油层,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由于低阻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当,给测井评价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综合岩心、薄片等资料,从粒度、泥质含量及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导电矿物等5个方面对该区馆陶组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低阻储层段与正常储层段多方面的对比,得出研究区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影响该区储层低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阻的宏观地质成因,认为该区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在地质上受研究区内沉积背景及成藏动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由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致使该区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对储层岩样进行x衍射分析、矿化度实验,压汞、岩心薄片分析,水膜厚度测试、润湿性测试,核磁共振实验等,采用分类对比的方法,找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低阻油层在孔隙结构,润湿性,水膜厚度,粘土矿物,束缚水饱和度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上的典型特征,从而得出导致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种:高粘土含量、较高矿化度地层水和高束缚水饱和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吉林油区低阻油层判别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因储层的泥质含量高、砂泥薄互层、钻井液侵入、地层水矿化度异常高等因素造成的低阻油层,提高了油水层解释精度,解决了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用孔隙度-电阻率改进电性图版识别法,用"纯砂岩"地层的电阻率值做电性图版来识别孔隙流体性质在四方坨子地区取得较好的效果;利用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图分析法,求取地层含水饱和度Sw和地层束缚水饱和度Swi来判别地层产油或产水,发现了大老爷府大型整装低阻油田;通过分析在淡水钻井液侵入条件下电阻率径向上变化的"无侵线法"油水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发现了一批高产层或油田.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新疆塔北地区碎屑岩储层低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出发,认为储层电阻率低主要是在高矿化度使电阻降低的基础上,泥质等造成的微孔隙较多,进一步降低了电阻率,缩小了气层和水层的电阻率差别,较多的微孔隙是造成气层和水层电阻率差别小的主要原因。据此,建立了含有自由水和束缚水的低电阻储层“双水导电模型”。根据该模型,在参考现有饱和度方程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塔北地区实测电阻率资料情况和侵入特性,从推导纯地层饱和度模型出发,建立了适合该地区含泥质碎屑岩低电阻储层的饱和度方程,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计算了包括束缚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可动烃饱和度和不可动烃饱和度等饱和度数据,能有效地用于低电阻储层流体性质判别,为低电阻储层识别、储量计算提供可靠参数和科学依据。最后给出了利用饱和度数据判别低阻储层流体性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低阻气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电阻率气层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再者,该地区普遍发育的菱铁矿、黄铁矿也对此有很大的影响;而粒度、黏土含量等因素则影响较小。最终将该地区须家河组低电阻率气层的类型定义为具高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且含特殊导电矿物的低电阻率气层。  相似文献   

12.
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低阻气层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气层普遍具有低阻特征,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气、水关系复杂,识别难度大。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录井、测井、构造及试油等资料,结合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入手,对该区低阻气层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剖析。研究表明,造成该区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为:①低幅度构造背景下发育低孔、低渗泥质砂岩储层;②孔隙结构复杂,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③低能沉积环境下储层颗粒细,泥质含量较高,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局部导电矿物富集。储层物性与电阻率呈一定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继华  陈政  毛志强 《石油物探》2011,50(3):247-251
莫西庄地区侏罗系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阻、强亲水特征。低阻油层饱和度评价是当前测井评价难题,而低阻油层成因分析是饱和度评价的基础。通过研究区储层粘土类型和粘土含量分析、多矿化度岩电分析实验、泥浆滤液侵入对地层电阻率影响的数值模拟、储层微毛细管发育情况及其它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毛细管发育导致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造成本地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根据微毛细管发育的低阻油层特征,分别采用导电岩石骨架(CRMM)模型和Archie公式对本地区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RMM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地层真实情况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试油证实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但其成因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实验技术,对其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及分布、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形成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低阻的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粘土附加导电性、高地层水矿化度.根据形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导电机理研究认为,对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应主要针对高含束缚水成因的低阻油层,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要考虑采用"双水模型";对于低阻油层的分布预测,应考虑在沉积相的弱水动力沉积区寻找低阻油层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认识粘土含量、地层水矿化度、微孔隙含量等因素对岩石电性的定量影响规律,基于HZ21-1-2井944B岩心粒度资料和孔隙度约束建立了三维数字岩心,利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岩石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岩石电阻率随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含水饱和度越低,粘土减阻效果越显著;对于几乎不含泥质的砂岩,地层水矿化度对岩石电阻率指数无影响;对于含泥质的砂岩,泥质呈现增阻还是减阻主要与地层水矿化度有关;微孔隙发育导致束缚水含量增加,岩石电阻率降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含油饱和度评价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80井区三叠系下统低电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80井区三叠系下统油层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通过研究认为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隙结构较差、束缚水含量高、高矿化度地层水以及储层内易导电的特殊重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可动水分析法评价法是该区较为有效的识别油气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北区—广北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和低幅度油藏;南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泥质含量导致的高束缚水,其次是储层中存在的导电矿物等。通过分析八面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岩石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流体识别图版。运用该判剐标准复查老井385口,提出怀疑井26口,解释油层共计31层(49.2m),试油井5口。其中,面14区沙四段6砂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导致油气层电阻率过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地层水高矿化度、高束缚水含量、泥质的附加导电性、特殊导电性矿物富集等.由于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相近,而且受储层物性的影响很维建立起广泛适用的解释模型.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采用了过套管电阻率与常规测井结合定量识别低阻油气层和RMT测井与常规测井结合定性识别低阻油气层这两种方法建立起了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的关系,达到了综合评价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测井、岩心资料针对性地研究了某构造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非常复杂,受高矿化度地层水、低幅度构造、岩性细泥质含量高、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多种因素造成。利用双感应-八侧向电阻率比值法有效解决了高矿化度地层水造成油层电阻率低的问题,并根据试油分析资料和测井典型分析层段建立了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在P区收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孔渗特性储层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反映特定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三维逾渗网络模型。首先通过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不同孔渗储层电性的总体特征,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对不同孔渗岩石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孔渗特性的降低,相同含水饱和度下电阻率升高;低孔低渗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大于高孔高渗储层。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对岩石电性的影响同储层的孔渗特性有关: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对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电性的影响幅度明显大于对高孔高渗储层岩石电性的影响幅度;当黏土阳离子交换浓度较低时,泥质对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的电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低孔低渗储层电性研究及测井评价中,准确求取地层水电阻率、泥质含量等物性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