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州中华液晶城某办公楼及商务中心基础工程处于岩溶发育地区,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项目采用"冲桩机与潜孔锤钻机"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工艺。考虑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受岩溶空洞分布形式的影响较大,运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对试验槽段的质量问题进行判定。研究表明,引用潜孔锤后岩溶发育地区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效率大幅提高;潜孔锤成孔后钻孔偏斜率降低,槽段垂直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超深地下连续墙(52m)成槽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莉莉  文新伦  马仕 《建筑施工》2008,30(4):242-244
分析了在上海地区进行超深地下连续墙(52m)施工的难点,通过对各种地下连续墙成槽工艺优缺点的分析与比较,并用液压抓斗成槽机进行了52m深地下连续墙的试成槽施工,最终采用抓(上部软弱土层)铣(下部硬土层)结合的成槽工艺进行施工。论述了抓铣结合施工工艺采用的机械设备、成槽挖土顺序及成槽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成槽效果表明:抓铣结合工艺满足了成槽建设及成槽垂直度保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不断加深。一些大型基坑中出现宽度超过1.5 m、深度超过70 m的地下连续墙越来越多。以前,地下连续墙成槽主要采用抓斗成槽、铣槽机成槽和抓铣工艺成槽,但上述几种工艺在超深且入泥岩深度较深的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中,均无法同时满足成槽垂直度要求高、成槽功效快、成槽成本低的工程要求。为此,结合工程实例,对抓钻铣结合的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工艺进行研析,以期同时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成槽机、冲击钻及双轮铣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解决大倾角岩溶区极硬岩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行业性技术难题并且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大幅提升,施工经济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地下连续墙侧向成槽施工技术解决了在地下管线穿越地下墙墙体情况下,地下墙成墙的瓶颈问题,介绍了成墙工艺原理及侧成槽设备,阐述了施工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吴献  朱伟林  吴剑帅 《建筑施工》2006,28(9):661-662
目前,地下连续墙成槽主要采用抓斗成槽和“二钻一抓”工艺成槽,但这两种成槽方式的垂直度和施工速度都不能满足精度较高、深度较大的工程要求。为此采用了“抓铣结合”的成槽工艺,解决了超深地下连续墙垂直度难以控制的问题。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进度。经过上海世博变电站工程57.5m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实践检验证明:“抓铣结合”的施工工艺完全能够用于软土地区复杂地质情况下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成槽。  相似文献   

7.
地下连续墙是集挡土、防渗与承载功能于一体的深基础结构形式。传统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为单槽段整体施工,整幅地下连续墙由单槽段相互连接而成。本文介绍一种将槽段与接头分开施工的方法,使接头与槽段的施工实现流水作业,并且使每个地下连续墙槽段全部按照闭合幅施工。此外还对地下连续墙接头及槽段成槽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在施工时易遇到的困难,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从4个方面对不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T形地下连续墙施工,研究了超深T形地下连续墙作为码头承重基础在临海高水位及深厚软弱土层情况下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控制方法,包括槽壁预加固、导墙施工、泥浆类型及制备、成槽设备选型及成槽工艺、"抬架垂直转体法"吊装钢筋笼、水下混凝土配制与灌注等方面.解决了该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槽壁稳定性和成槽护壁泥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工程研究分析了深度超百米的超深地下连续墙泥浆护壁成槽施工槽壁稳定性,槽壁稳定性随着泥浆比重的增大而增大,可通过提高泥浆比重来提高槽壁的稳定性,保证成槽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建模计算分析,结合超深地下连续墙工艺及施工质量要求,确定了深度超百米的地下连续墙成槽泥浆性能控制指标,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的泥浆材料配比,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成槽护壁情况良好,槽壁垂直度达到1/1 000以上,有效确保了槽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及检测技术进行探究,分析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并通过标准的检测方式对成槽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在研究过程中,以具体的项目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等材料在施工后泛碱的产生过程、内在机理、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材料中存在过量的游离Ca2 、Na 、K 等,材料内部结构中存在毛细孔以及有水存在是材料泛碱的3个条件.只有严格控制材料的性能、正确的施工方法和采用合理的养护措施等消除产生泛碱的条件,才能有效防止泛碱.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郑建庭 《山西建筑》2012,38(28):153-155
针对常规的装煤漏斗仓下方架设接触网方法的弊端,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与装煤漏斗仓匹配的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分别对其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安装工艺进行了论述,指出该系统与漏斗仓的良好配合,提高了煤炭装载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