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分离变压器实现的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韩腾  卓放  刘涛  王兆安 《电力电子技术》2004,38(5):28-29,82
传统电能传输主要通过导线直接接触进行,在一般环境下这种方式合理有效,被广泛采用。但在一些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场合和水下系统,这种电能传输方式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避免了传统电能传输方式裸露导体的存在和接触火花的产生,实现了电能的安全传输。研究了一种采用可分离变压器传输能量的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分析可分离变压器的工作特性,得出影响传输功率的几个因素,并给出了采用串联谐振式逆变器和可分离变压器优化绕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韩腾  卓放  刘涛  王兆安 《电气传动》2004,34(Z1):146-149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实现的电源侧与负载侧完全分离的电能传输技术,它避免了传统电能传输方式中裸露导体的存在和接触火花的产生,克服了传统电能传输方式在一些特殊环境如易燃易爆、水下等场合存在的弊端,实现了电能安全可靠地传送.研究了一种采用可分离变压器传输能量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对可分离变压器的分析,找出了影响传输功率的几个因数,并提出了一种次级线圈并联补偿电容的简单选择方法.文章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频率分叉现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效率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适当的二次侧并联补偿电容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但加入二次侧补偿电容容易使系统进入多谐振频率状态.本文从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高阶数学模型出发,描述了频率分叉现象,并且用数值方法界定了分叉区域.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种在频率分叉现象下的二次侧并联补偿电容选择方法,实验证明基于这种方法选择的并联补偿电容能使系统传输效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AC-AC型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结构,并对其初、次级线圈均采用并联补偿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利用锁相环技术以提高系统工作频率稳定性,保证最大功率传输和系统正常工作。最后通过仿真,证明该系统结构的可行性,可以达到了减小系统体积,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稳压系统在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王兴 《电源技术》2012,36(4):550-553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解决了相对转动时能量的安全传输问题。电压的波动将严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着重研究了可控偏心器中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压部分,并设计了一套大功率稳压电源。通过稳压系统的性能实验,测试出稳压系统可以提供48 V稳定的直流电。实验表明该稳压电源系统性能良好,具有稳压效果好、纹波小的优点,并且工作可靠。为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应用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运用现代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和控制方法,实现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非接触电能传输。通过对初级变换器拓扑选择及主要元器件参数的分析,提出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并对系统的效率和补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可分离变压器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可分离变压器的磁路和电路,讨论了变压器绕组位置和气隙对可分离变压器参数的影响,并利用ANSYS电磁场仿真软件进行定性分析,得出了一些关键设计准则。并在气隙为 4mm和10mm的可分离变压器构成的1kW原理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石油、矿山、水下设备、军事等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基于电磁耦合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通过采用一、二次侧可分离的变压器,将电能从电源侧经气隙传递给一个或多个负载,避免了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裸露导体和接触火花。传输效率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详细论述了串联谐振逆变器二次侧并联补偿电容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并联补偿电容选择方案。同时对不同并联补偿电容变化时的谐振频率分叉现象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基于这种方法选择的并联补偿电容能使系统传输效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作为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模型,分析了线圈电阻、耦合系数等参数对松耦合变压器传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设备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体植入式医疗设备的非接触电能传输作为一种实用的生物医学技术,在持续稳定供电方面具有其他供电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其迎合了患者对安全、健康、舒适的需求,在医疗行业有着广阔地应用前景。文中以综述的形式对比了植入式设备的几种电能传输方式,重点对经表皮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变参数条件下的控制方式和非接触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泥浆发电机为供电方式的自动垂直钻井工具,提出了一种大功率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与变压器理论,结合高频逆变技术实现了钻井工具中的电能从转子到定子的非接触式的耦合传输,并满足井下近钻头处随钻仪器设备的大功率供电需求,性能稳定可靠、电能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2.
串联谐振逆变器在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简单介绍了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组成和特点,并对系统中作为感应耦合接口的关键部分~串联谐振逆变器SRC(series-resonant converter)的工作原理、电路分析以及设计方案和仿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到工作在略感性状态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LCL补偿的多负载移动式感应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多负载移动式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设计与控制进行研究,分析LCL电路的输出特性和阻抗特性,当其电感之比等于1时,其谐振频率与负载无关,满足多负载ICPT的要求;介绍多负载移动式ICPT系统的结构,并建立其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等效模型的分析,提出原副边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和补偿电路设计原则,补偿电路要能够实现谐振频率与负载无关,以实现负载可变;分析LCL补偿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副边LCL补偿和串联补偿的区别,当副边品质因数小于1时,LCL补偿输出功率更大;建立多负载移动式ICPT系统的仿真和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E类放大器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E类功率放大器的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拓扑,分析了其运行的基本原理,并主要在感应充电等实际应用场合中充电负载会出现大范围变动的情况,从负载的角度出发,对原、副边补偿阻抗网络的选择和系统各参数的设计,给出了基于最优负载下的具体设计方法.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大范围变动时,无须外加复杂的控制电路,依靠系统...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基于串联谐振、适用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AC/DC/AC高频变换器,避免了由于传统AC/DC/AC高频变换器中存在直流滤波和调压环节所带来的缺陷,降低了二次回路输出正弦电压的控制难度。介绍了该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的控制模式,对不同工作模态进行了建模分析,并用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主电路的频率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利用相控电感电路动态调谐以提高系统工作频率稳定性的方法,保证最大功率传输和系统正常工作,并对动态调谐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松耦合变压器参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简要介绍松耦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松耦合变压器的特点,分析了铁芯材料、绕组位置、气隙大小对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响.同时,针对原、副边漏感的特性,进一步讨论了变压器原、副边电路补偿问题.最后给出了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网络补偿等几个重要参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是衡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性能的两项关键指标。以磁耦合谐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3线圈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模型,推导了系统输出功率、传输效率与匹配距离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系统输出功率、传输效率的优化条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其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用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的CLC型推拉式电路的原理,根据分段线性自治系统的频闪映射建模理论,得到周期不动点系统稳态多谐振点精确计算方法。最后对得出的多谐振的谐振电压电流波形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给出了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影响系统电能传输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原副边进行了补偿设计,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和减小供电电源的电压电流定额。并对系统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给出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