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冷弯C型钢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弯C型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为研究节点板厚度和螺栓间距两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4个不同节点板厚度及螺栓间距的T形梁柱节点试件.试件具体构造为:梁柱均采用双肢冷弯C型钢,梁柱之间以热轧钢板内插作为节点板,梁柱均在腹板处用4个高强螺栓与节点板连接.通过加载试验,发现4个试件都为冷弯型钢的受弯承载力破坏,并得到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M-ψ和P-△滞回曲线,对节点的破坏机理、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性能进行相应的探索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构造的节点具有抗弯承载力高、承载力退化稳定、如初始刚度大则刚度退化严重、耗能性能好、延性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冷弯薄壁双肢C型钢背靠背加垫板是一种新的组合截面形式,对该截面形式的十字形节点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节点板厚度、C型钢梁厚度和高度、螺栓间距等参数对节点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的影响,发现C型钢梁截面高度、厚度以及节点板厚度的变化对双肢C型钢十字形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C型钢梁厚度增加,节点的抗震性能会有明显的提高。C型钢梁截面高度变大,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会提高,但延性和耗能能力会减弱。节点板厚度大于12mm时,该类节点的受力性能几乎不变化,但初始刚度会增加;节点板厚度小于10mm时,节点域的协同受力和变形能力较强,但初始刚度和承载能力较弱。分析表明:该类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节点。  相似文献   

3.
屈曲约束支撑作为耗能减震构件,其与钢框架连接形成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然而目前对于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不同连接形式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尚缺乏研究。为了获悉不同连接形式对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的影响,进行5榀屈曲约束支撑与钢框架节点板连接试件的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考察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两端采用销轴连接、螺栓连接、焊接连接和混合连接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屈曲约束支撑与钢框架节点板连接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探讨屈曲约束支撑与钢框架节点板转动变形和关键部位的应变规律,分析结构的破坏模式和各构件屈服顺序。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板先于梁、柱和节点板屈服,试件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延性。文章研究成果以期为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肢冷弯薄壁C型钢框架是一种新型的钢框架结构。对两榀3层单跨双肢冷弯薄壁C型钢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是否设置交叉支撑作为设计参数,研究支撑对该类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两榀框架结构的试验破坏现象、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分析,得到了两榀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和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总结了交叉支撑对框架传力机制及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钢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承载力退化稳定;增设交叉支撑后,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明显提高,框架侧移明显减小,但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通过对支撑及框架的受力分析结合试验结论提出该类框架结构支撑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矩形钢管柱与H型钢梁单边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对5个单边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试件和1个常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了矩形钢管柱与H型钢梁单边螺栓连接节点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对比了单边高强螺栓与常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差异性;分析了节点构造参数对单边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根据节点滞回特性和单边高强螺栓受力特点提出了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中单边高强螺栓均产生滑移现象;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捏缩严重,滞回曲线呈反S形,且有明显滑移直线段;节点试件初始转动刚度约为常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的70%,单边高强螺栓滑移使节点具有很大的转动变形能力,节点试件的极限转角为0.06~0.08 rad;节点的受弯承载力与常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基本一致,单边高强螺栓能够满足节点承载力设计要求;节点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5~0.17,等效耗能系数为1.29~1.77,延性系数为1.62~2.26,其耗能和延性性能均低于常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通过设置端板加劲肋可有效提高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设置内隔板对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提高效果不明显;提出的节点恢复力计算模型与节点试件的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杨曌  吕伟  包亮 《工业建筑》2019,(8):93-99
基于拟静力试验,研究基于螺栓连接的新型钢筋混凝土(RC)框架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并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框架节点进行对比,分析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和延性、刚度与承载力退化及耗能等指标,以及轴压比对新型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型节点相对于装配整体式节点,承载力降低19%,延性降低16. 7%,承载力与刚度退化加快,但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新型节点的破坏形式均为梁端受弯破坏;当轴压比小于0. 4时,增大轴压比可提高新型节点的初始刚度与承载力,但会降低延性及耗能能力,并加快刚度和承载力退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方钢管钢骨混凝土柱与钢梁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5个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端板厚度、螺栓直径、混凝土强度和轴压比等因素对承载力、弯矩-转角曲线、耗能能力、承载力衰退、刚度退化、延性以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钢管钢骨混凝土柱与钢梁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均属于半刚性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随着端板厚度和螺栓直径增大而提高,但节点的极限转动能力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承载力由端板或钢梁控制时,其具有良好的转动和耗能能力;试件承载力退化系数在0.8~1.0之间,变化幅度不大,刚度退化相比荷载退化严重;设计中应避免高强螺栓发生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单向螺栓连接的冷弯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ABAQUS对柱壁厚度、端板厚度、加劲肋厚度进行参数化分析,得到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和节点刚度退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节点延性较好;增加柱壁厚度、端板厚度可提升节点承载力;增加加劲肋厚度,对提升承载力作用微小;并给出节点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四个不同构造的T形梁柱边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板厚度和螺栓间距等对节点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四个试件的破坏模式相同,均为冷弯型钢的受弯承载力破坏,说明这种构造的边节点可以有效地传递梁柱弯矩.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这种连接节点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补拴  白杨  赵根田  万馨  王姗 《建筑结构》2021,51(11):113-118
为研究既有钢框架柱在采用PEC(partially encased concrete)方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完成1个PEC柱-型钢梁中柱节点及1个钢框架中柱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梁端塑性铰区弯矩-转角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节点区域相关构件的应变.结果表明:采用PEC方法加固后,框架中柱节点滞回曲线呈纺锤形,试件初始刚度、承载力分别提升约40%,31.1%,且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试件破坏形态为梁弯曲破坏,梁端塑性铰具有很好的转动能力.节点基本完好,实现了"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1.
苏光柱  杨和礼  唐寻 《山西建筑》2004,30(21):131-132
结合工程实例,对项目敏感性的分析方法,在单因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双因素分析理论进行了探讨,为项目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Renewable energy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way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leads to renewable energy subsidie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udy area in the field of energy policy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key literature, historical research pathways, and research clusters from 1997 to 2018 focusing on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y. We qualitatively reviewed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ies on the basis of thre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historical path analysis, and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A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tial studies on the subject of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ies. Our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published within our time range identifies “key nodes” (documentation), “historical pathways”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intellectual cluster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guidance for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in the area of renewable energy subsidy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某核电站安全壳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站安全壳作为核燃料泄露的最后的防线,一旦其在地震中发生破坏,将产生严重的破坏后果,并将会对人们心理造成巨大的恐慌.以国内某核电站安全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安全壳有限元模型,分别对该模型进行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研究安全壳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并借鉴油气管道的风险分析方法,探讨了风险分析在排水管道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比较适合目前的排水管道管理。同时讨论了两种风险分析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排水管道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并对排水管道风险分析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下城市设计的实践及其历史,采用六种重叠的形式分析其本质和作用。,城市设计被看作是某一背景中的干预手段,是创造与转化建成环境的一个环节,意在研究这一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多维度背景。,在社会、技术和美学中,城市设计为城市空间的转变提供指向。,城市设计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联结空间中的不同部分,旨在创造一个较局部而言,更具意义、更有用的综合整体。,因此需要深刻理解它在城市转变过程中的角色和贡献,特别是它一直被不断地改进和调整,与数个学科和专业产生重叠,而这些学科和专业,都在寻求清晰的专业领域和位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郑州市连续运行参考站两年(2012.01~2013.12)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到重复性随基线长度增加而增大;参考站网在ITRF05框架下相对于IGS跟踪站水平方向整体向东南移动,平均位移量3.1 cm;垂直方向部分下沉,下沉量最大3 cm;郑州市域地壳运动方向与华北板块一致。  相似文献   

17.
徐晓宇 《山西建筑》2011,37(14):47-49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岩土工程方面的反分析文献资料,简要叙述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概念,主要方法,并且介绍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反分析模型及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同时阐述了在岩土工程非确定性反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解决复杂岩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采用新颖的大跨度悬挂结构体系,结合该结构的特殊性,采用国内外几个大型的有限元程序MIDAS/GEN,ETABS,PMSAP等进行整体计算,各项计算参数以及计算模式都进行了仔细分析后再行选用。除普通的计算模式外,还对施工加载、温度效应、预应力、阻尼器等作用进行了分析,另外还针对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弹塑性分析方面采用ABAQUS进行计算,对上部的空间钢桁架及其节点进行了ANSYS分析。从计算结果来看,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主要控制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多个分析方法的结合,确保工程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Starting from Melan's and Koiter's well-known theorems, the present paper establishes the lower and upper bound theorems for the shakedown load factor α, corresponding to a given load domain. In the case of a linear (or linearized) plastic condition, this leads to simple dual formulations enabling one to compute dual bounds for complex structures by means of finite-element and linear mathematical-programm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for engineering parameters using interval analyses.This method substantially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al analysis method.In this scheme,parameter intervals and decision-making target intervals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interval analysis method.As an example,an inverse analysis method for uncertainty is presented.The intervals of unknown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 by sampling measured data.Even for limited measured data,robust results can also be obtained with the inverse analysis method,which can be intuitively evaluated by the uncertainty expressed in terms of an interval.For complex nonlinear problems,an iteratively optimized inverse analysis model is proposed.In a given set of loose parameter intervals,all the unknown parameter intervals that satisfy the measured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by an iteratively optimized inverse analysis model.The influences of measured precisions and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on the results of the inverse analysis are evaluated.Finally,the uniqueness of the interval inverse analysis metho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