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换热器使用中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因为胀管率控制不当,而带来接头曳漏较普遍这个问题,从而介绍了液压胀接新工艺特点、液压胀接原理、胀轴的设计、胀接压力的选定以及液压胀接操作情况。重点阐述了液压胀接工艺模拟试验和液压胀接在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胀接中应用优越于机械胀接。  相似文献   

2.
换热器的液压胀接技术及其应用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减少换热器的管子和管板胀接部位的泄漏 ,消除换热器与折流板之间的间隙 ,从根本上解决磨蚀、噪音以及管端焊缝的疲劳裂纹等问题 ,开发了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在分析了液压胀接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后 ,从胀接压力的计算和管板孔的加工两方面探讨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要点。得出结论 :( 1)可通过开较大宽度环形槽的方法来降低胀接压力 ,从而降低胀接成本 ;( 2 )由于各接头的胀接压力均匀 ,采用液压胀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换热器胀接接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较详尽地介绍了生产过程中为满足胀管率而进行的机械胀接试验。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生产过程中试验所得胀管率具有较强的离散性,此离散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现阶段很难避免。胀管率与胀接扭矩在试验范围内呈弱正相关;拉脱力与胀管率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强正相关;胀管率大于一定的负值时也具有拉脱力。生产用胀接参数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胀接率离散性,以取合适范围内的较低值为宜,生产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液压胀管研究中采用二维单管模型可大为简化胀接接头的分析,如何选取等效套筒代替管板对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减少计算次数,采用ANSYS软件模拟液压胀接过程,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等效套筒外直径与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换热器管与管板先焊接后液压胀接时胀接对焊缝区应力的影响。给出了胀焊结合接头中不胀区Lx选取的方法,在尽量减小胀接对焊缝区影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胀接长度,充分发挥胀接的优越性,并给出了所研究的不胀区的推荐值。建议换热器设计标准根据接头的连接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对胀焊结合接头的设计给出更详细的规定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介绍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主要连接方式,液压胀接的原理和优点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接接头连接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文献及生产实践表明 ,大多数换热器的失效都发生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部位 ,液压胀接压力和接头的工作温度对连接性能有显著影响。连接性能主要包括连接强度和密封能力。以生产中常见的 10 #管子与 16MnⅡ管板连接为算例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胀接过程及接头胀后连接性能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循环的影响。分析表明 ,液压胀接压力能显著提高接头的连接性能 ,接头的连接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 ,经过第 1个温度循环后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而经过第 2个和第3个温度循环后基本不变。最后针对国家换热器标准中有关胀接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t/h超高压蒸汽锅炉国产化过程中使用进口胀管器胀接。在缺少胀珠、胀杆和生产工期紧迫的情况下,自行测绘并试制成功了为进口胀管器配套的胀杆和胀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聚合釜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形式,分析了液压胀接原理和技术特点,总结了换热管、管板材料的屈服强度与胀接力间的关系,计算出了最佳胀接力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按此生产制造的冷凝器全部合格,没有发生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后退式胀管器的设计原理、实验室试验和模型试验的测试数据。经试用表明,该胀管器能完成高温高压换热设备厚管权与管子的一次全程胀接。  相似文献   

11.
对压缩机由原机械密封改造为干气密封的可能性做了分析,并介绍了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已应用近10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压力容器在材料、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都应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原《容规》已不太适应当今技术发展的现状。即将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是在原《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为更好的贯彻实施,本文对新旧《容规》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渣油加氢压缩机所采用的干气密封型式,从干气密封原理和控制系统讲述干气密封在渣油加氢压缩机上的应用,提出应用中应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对于研究非平稳信号而言,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已不能满足需求。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已成为信号分析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反射界面反射实验中得到的非平稳信号为研究对象,采用HHT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对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EMD)和希尔伯特变换(HT)两个步骤。根据E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具有从高到低不同频率和不等带宽的特点,对信号进行重构,提高信噪比,大大提高实验中测量P波速度的精度。对信号进行三瞬参数分析,揭示了实际应用中三瞬参数对地质构造识别的优势。HHT方法适用于分析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大量非平稳信号,可将复杂的信号直接分离成从高频到低频的若干阶固有模态函数。这一方法体系从根本上摆脱了傅里叶变换理论的束缚,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刮板蒸发器可应用于处理量不大、浓度较高的硫酸铵溶液的蒸发浓缩工艺,并与传统硫酸铵蒸发结晶做了对比,论述了此种蒸发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TROCON系统的硬件及软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该系统在中原甲醇厂的运行维护情况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19.
20.
自动成栓技术在纯碱输送系统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动成栓密相输送技术的特点及原理,并展望应用于纯碱物料的输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