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能光伏电–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一体化系统将光伏组件与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组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针对热管具有高效传热和均温性能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热管冷却技术的太阳能光伏电-热一体化系统;基于光伏电池板传热过程特点及换热器的传热有效度——传热单元数(ε-NTU)法,对热管式PV-T系统的电池板温度、冷却流体出口温度以及系统电效率和热效率等热电转换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热管式PV-T系统的电池温度变化幅度在2.5℃以内,系统电效率和热效率分别达到6.99%~7.46%和51.0%~63.2%。该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为研究热管式PV-T系统热电转换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用来分析和讨论相关参数对热管式PV-T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槽式太阳能热管接收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用于模拟槽式太阳能热管接收器工作条件的半壁加热试验系统,对30%充液量的萘热虹吸管在不同倾角(4°与8°)、不同受热方式(下半壁受热与侧半壁受热)及不同管内蒸汽温度(250℃,300℃,350℃和380℃)条件下进行试验,热管传输功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与传统接收器相比,使用热虹吸管为传热元件的热管接收器产生的周向温差将更小,可避免因周向温差过大引起的接收器破坏失效。  相似文献   

3.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综述(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原理及特性,并对聚光器、接收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管式接收器和混合式接收器具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析碟式太阳能接收器特点及运行条件,由聚焦后太阳能的特点决定了接收器工作温度范围700~850℃,焦平面处热流密度30~75 W/cm2.针对接收器目前存在受热面热流量和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将高温热管引入接收器中.高温热管具有极高的传热性能和良好的等温性能,将其用于碟式太阳能接收器中可解决现行接收器受热不均、局部过热等问题.结合碟式太阳能接收器自身特点,从热管内部工质传输系数,工质热物理性能,不同工质高温热管的启动性能以及传热功率等角度分析用于接收器中高温热管常用碱金属工质锂、钠、钾、钠钾合金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得出适用于碟式太阳能接收器高温热管工质为钠.  相似文献   

5.
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管式集热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槽式聚焦型聚光器和热管式真空管接收器的优点,开发了一种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管式集热器,介绍了这种新型集热器的聚光镜和接收器的结构设计,以能量守恒方程和槽式聚光器的光学特性为基础对集热器的效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此集热器效率高于国外现有大部分集热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此处将烧结铜粉式热管、沟槽式热管分别与3种不同结构的散热器组合,形成9种中央处理器(CPU)散热模块,探究热管放置方式、热管类型及不同热流密度下各散热模块热性能的分布规律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以期获得最高效的散热方式。实验结果显示:在该实验工况下,L3-3号CPU散热模块散热性能最优,该模块热阻降低了46%;对比沟槽式热管,烧结铜粉式热管的热阻降低了34%;旋转180°条件下烧结铜粉式热管热阻较沟槽式降低了48.9%,具有更快的启动速率与更高的毛细压力,更适合与散热器结合组成高散热模块;正交实验热管极差较散热器极差降低了3.6℃,证明平板热管对高散热模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将菲涅尔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相结合,构建成了首个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并成功投入运行。菲涅尔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占地10 000m2,设计热功率为1.5MW,系统可产生3.5MPa、400℃的过热蒸汽。太阳能集热系统年贡献发电量超过100万kW·h,节省标煤450t,减排CO2总量达900t。  相似文献   

8.
半埋式热管散热双层预装式变电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兵 《变压器》2005,42(12):5-8
介绍了重力热管的工作原理和半埋式热管散热双层预装式变电站的结构,并对热管散热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热管变压器样机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合抛物面集热器(CPC)型集热器的发展现状,设计出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介绍了该集热器的聚光面和接收器的结构设计及计算过程,在对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进行集热分析后,得出其瞬时效率方程.与传统肋片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相比,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效率高,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综述了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动向.同时也对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趋势作出了展望,真空管技术与热管技术、纳米技术相结合是真空管集热器的发展方向,而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要求将促进平板型集热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力晶闸管热管散热器的新结构与传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蒸发段内壁采用轴向槽道加抑泡孔管的风冷重力热管散热器。性能试验表明,这种热管散热器的热阻低达0。0129℃/W。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热管散热器,并且风冷散热能力已达到水冷散热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家用电器》2007,(12):84-85
既有数值的大小,又有方向性.在物理学上叫"矢量"。走进天普太阳能,让你时刻感受到这个太阳能领军企业的"矢量内力"。这个专注的"太阳能"开拓者和创新者,18年前,与太阳能结缘.是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18年后,建中国第一座奥运新能源示范专项大楼和北京市最大规模的太阳能产业和储备基地,则是因为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产品、利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品牌的成长让天普人坚信:"太阳能"这种绿色能源一定能创造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重油雾化质量,要求炉前油温约在170℃左右。与此相应,为确保油库安全,需配置回油冷却装置,使回油温度低于95℃。采用常规水冷却器时,热油降温后迅速达到其凝固点36℃,油侧温度梯度剧增,热量难于传递,油温也难于下降。叙述虹吸热管式小型冷却器的原理和试验以及工业开发新型热管式冷却器的使用情况,解决了回油冷却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电器》2006,(5)
虽然,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记者最近了解到,与市场高需求和高发展的"两高"现象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行业还存在着令人堪忧的"两低"现象:企业进入门槛低和消费者满意度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规模小、无品牌的企业不能提供高质量产品,给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有企业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使用满意度仅为53.9%.厂家的粗制滥造导致消费者对行业缺乏信心,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呼吁,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已到了紧要关头,洗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太阳能集热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神经网络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太阳能集热器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太阳能集热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用以提高仿真模型的预测精度。在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反向传输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反向传输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数学模型和反向传输神经网络模型。同时该建模方法应用于太阳能集热器仿真,既提高了仿真模型的计算精度,又提高了仿真模型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热管技术在变压器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油浸式变压器用热管散热的新方案,给出了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试验.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电器》2014,(10):32-33
正在走访了解北京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经营现状之前,就有山东等地部分企业负责人在与《电器》记者聊天中表示,清华阳光、桑普等北京企业有些可惜。相比其他地方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北京的清华阳光、桑普在技术研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例如:清华阳光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采用的镀膜技术在行业内一直颇有名气,而桑普的热管式真空管亦有独到之处,曾连续几年在国内保持出口量  相似文献   

18.
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发电厂1号锅炉正常运行中排烟温度异常升高,达170℃,严重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分析研究认为该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热管空预器失效。在原有安装空间狭窄的条件下,通过采用翅片式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改造方案,降低了锅炉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接收器中高温热管等温及导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热管是通过内部碱金属工质相变换热实现传热的高效传热元件。对用于碟式热发电系统太阳能接收器中高温热管进行分析,设计了具有"V"型沟槽与金属纤维毡组合的复合吸液芯高温热管,对复合吸液芯钠热管进行了不同输入功率、不同倾角下等温性能及导热性能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与全周加热相比半周加热高温热管轴向温差、周向温差都较高,当量导热系数较低;热管半周加热0~90°倾角放置均可稳定运行,等温性能、导热性能良好,角度变化对热管等温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变压器热管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热管技术在变压器中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油浸式变压器用热管散热的新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试验,得出结论,即重力热管不论从技术特性还是热力性能均能很好地满足变压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