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大量非构造圈闭钻井获得高产,证实了岩溶储层是茅口组岩性气藏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但岩溶储层的成因及地震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不同地区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不尽相同。通过对蜀南自贡地区茅口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和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得出以下5方面认识:(1)台内滩相是岩溶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自贡地区茅口组台内滩相主要在茅三段和茅二b段发育;(2)东吴运动差异抬升是研究区岩溶储层的主控因素;(3)断层形成于茅口组沉积之后,茅口组顶部岩溶储层受后期局部持续风化控制,茅口组内部岩溶储层受后期断层改造控制;(4)距茅口组顶距离不同,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同,茅三段表层型岩溶储层物性与茅口组顶部波峰振幅呈负相关,茅二b段内幕型岩溶储层物性则与茅口组内部波峰振幅呈正相关;(5)表层型岩溶储层在平面上不依赖断层且具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多认为川南荷包场地区茅口组遭受东吴期广覆式岩溶,叠加喜马拉雅期产生的北东向断裂(裂缝带)形成优质储层,围绕该断裂展开井位部署并获得一批工业气流井位。但前期对该地区茅口组的地震研究侧重于展示资料二叠系特征,缺少对地震资料二叠系—深层的整体解析。为此,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及钻测井资料,以二叠系—深层为整体研究对象,建立新的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并进行构造演化分析,重新认识了荷包场地区茅口组储层主控因素及源储匹配模式。研究表明:(1)荷包场地区新发现NE向和NWW向2组基底断裂,均为直立、花状走滑性质,2组基底断裂均发育于前震旦系裂谷隆凹转换带,在晋宁期均已形成,向上多消失于中二叠统内幕;(2)因东吴运动,NE向基底断裂顶部形成NE向二叠系层间滑脱模式的盖层断裂(前期茅口组井位部署区),盖层断裂在喜马拉雅期定型而非喜马拉雅期产生,该盖层断裂有利于茅口组灰岩在东吴期顺断裂岩溶,是茅口组裂缝—孔洞型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3)NWW向基底断裂在东吴期继承性运动,产生古构造坡折带(古地貌差),可能为茅口组较高能沉积区,叠加表生岩溶可形成优质储层,地震剖面茅口组呈明显“丘状、内幕杂乱”的反...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大型缝洞储层的预测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针对小尺度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地震预测难度大,预测准确率低。以云锦向斜为例,对比YJ1井及YJ2井,发现岩溶缝洞储层发育的地层具有强各向异性,其OVT道集上茅口组地震反射随着方位角变化出现明显的"正弦波动"特征,采用基于三维曲面分解的各向异性校正技术对方位各向异性剩余时差进行校正,提取校正前后的地震数据差异,差异越大则缝洞越发育,采用"甜点"属性识别差异数据强振幅区为缝洞发育位置,三维透视刻画缝洞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纵向上,岩溶缝洞储层主要发育在茅口组顶向下30 ms范围;平面上,缝洞储层集中发育在断层周边及古岩溶地貌陡坡单元。②岩溶缝洞储层发育的地层各向异性强,在OVT道集上表现出"正弦"波动特征明显,利用OVT域各向异性信息结合三维可视化刻画缝洞系统更加清晰准确。③缝洞储层预测结果与向斜区4口钻井实际情况均较吻合,对比常规处理数据缝洞储层预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在茅口组分布的四川盆地其他向斜区及其他小尺度缝洞储层发育层系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于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沉积相、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气源对比等方面,井位部署也持续围绕着断裂展开,限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该套储层的定性分析及定量预测研究程度偏低。为此,基于前人的上述传统研究成果,利用川南荷包场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高产气井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模型正演、振幅属性分析及烃类检测等多种方法,开展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定性分析、定量预测与含烃检测,进而预测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荷包场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层特征,高产层段主要发育在距离茅口组顶部50 m以内的上部层段;(2)高产层段的茅口组顶部及下部同相轴表现出"弱波峰、弱宽波谷"的地震响应特征;(3)振幅指数属性定量预测和烃类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区存在着3个优质储层发育带,并且与实钻井的吻合度达到了80%。结论认为,荷包场地区除沿着断裂发育储层有利区带外,远离断裂带也发育了3个岩溶储层有利区,3个有利区合计面积为79 km~2;上述认识对于远离断裂在构造斜坡及向斜区进行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人常利用储层的"暗点""亮点"技术,预测茅口组岩溶储层和指导勘探布井,但在实际生产中,"暗点""亮点"特征受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明确四川盆地XC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特征,文中利用XC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茅口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带预测、古地貌恢复和属性提取,对研究区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茅口组上部储层发育时,茅口组顶界具有弱振幅"暗点"特征,茅口组顶界之下的波谷具有振幅减弱的地震响应特征;当茅口组内部泥质含量增加时,也会出现"亮点"特征,需要结合沉积相综合分析;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古地貌和断裂等因素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卧龙河构造茅口组岩溶储层地震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20世纪80—90年代沿用蜀南勘探模式发现了卧龙河构造区块茅口组天然气藏,累计产量达44.13×108m3,占已探明储量的72.57 % ,但近年来却未再取得较大的勘探突破。通过分析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发现,卧龙河构造区块茅口组储层主要受后期岩溶及白云石化改造,其中,白云石化对储层起建设作用,岩溶缝洞体是该地区寻找茅口组气藏的关键,但常规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应用效果不佳,岩溶储层厚度平面分布的预测难度大。研究中提出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分析步骤包括:①从岩溶发育的地质基础入手,开展古地貌研究,圈定岩溶发育有利区域;②基于岩溶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开发岩溶地震预测新技术,在岩溶发育有利区进一步圈定岩溶发育带;③根据岩溶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岩溶储层发育带作为相控条件,并通过相控随机反演获得岩溶的纵波速度数据体;④综合古地貌、岩溶发育带和岩溶纵波速度体,定量表征岩溶储层的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岩溶的时域厚度和岩溶储层厚度与实钻井的符合率达88 % ,有效地实现了卧龙河构造区块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地震预测,形成的地震岩溶储层预测技术有助于打开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的勘探局面。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与气藏的成功勘探依赖于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模式的识别,由于前期勘探主要集中在石灰岩裂缝岩溶型储层,对川东卧龙河地区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研究较少,未能做到最优勘探部署和高效开发。为此,综合地震及钻井资料,总结白云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井震响应特征,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厘清了茅口组白云岩纵向发育模式和实际地震响应特征,最后利用地震属性进行了白云岩储层分布的地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卧龙河地区茅口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在测井上表现为“三低”的特征,即相对低纵波速度、低自然伽马和低电阻率的特征;(2)在地震上,储层底界具有中弱波峰反射,由于平面分布的非均质性,储层底界横向上可表现为断续波峰反射的响应模式;(3)优选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可以对储层和有利相带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为恢复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并对全盆地茅口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通过井震结合、残厚法和印模法精细刻画了茅口组岩溶古地貌特征。结果表明:①茅口组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岩溶古地貌形态,由西向东可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洼地等3个一级地貌单元,细分为残丘、坡地、洼地和沟谷等二级地貌单元;②广元—元坝—达州—奉节一线为岩溶盆地,茅口组残余厚度小于180 m,是在茅口期裂陷槽基础上继承性演变的地貌形态,裂陷槽内发育深水相孤峰段沉积;③蜀南—川中—川北一带为岩溶斜坡,茅口组岩溶作用较为发育,有效岩溶储层保存好,主要分布于岩溶残丘和坡地,而岩溶沟谷内的溶蚀孔洞大多被龙潭组泥质充填;④茅口期的川北剑阁—元坝—龙岗地区处于裂陷槽边缘,为浅水高能台缘滩沉积,为岩溶储层的重要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为优质岩溶储层勘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9.
GM地区测井评价证实川中茅口组顶不整合面以下100m发育岩溶储层,基于三维地震发现大量"下凹"岩溶塌陷体,二者共同指示川中茅口组存在强烈溶蚀作用。岩溶储层在茅口组顶部具有弱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岩溶储层发育区受古河道控制:古河道两侧水动力作用强,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岩溶储层。川中茅口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岩溶储层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气藏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0.
川东—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受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发育了独特的早成岩期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由于岩溶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纵横向分布规律、测井响应特征等极为复杂,导致其测井有效性评价难度较大。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发育模式,开展了茅口组3套典型储层的测井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顶部储层的有效性与铝土质泥岩等风化残积物的充填程度密切相关,茅一段—茅三段铀含量较高储层的有效性与地层水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茅一段—茅二段似层状分布储层的有效性与泥质灰岩对潜水面的控制作用密切相关。②岩石放射性强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发育和有效性,因此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岩溶储层有效性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③受岩性、断层、岩溶侵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构造中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的分布范围不同,因此储层的主要发育深度也不相同。该研究成果对于风化壳岩溶储层的有效性识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