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巨大,文中对不同环境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北部咸水环境烃源岩为好—优质烃源岩,北部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南部淡水—微咸水环境烃源岩最差,为差—中等烃源岩。不同环境烃源岩均有2次生烃和2次排烃,第一期生烃为镜质体反射率Ro小于0.7%,该期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直接转化成未熟或者低熟油,第二期为Ro大于0.7%,主要以干酪根热降解生成成熟油为主。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的研究,对东濮凹陷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测井烃源岩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烃源岩测井资料的显示特征,研究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有效烃源岩的方法。根据地化资料与测井资料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利用测井资料确定烃源岩含量的经验关系式,定量计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连续分布曲线,并对东濮凹陷实际资料进行了测井烃源岩评价。测井评价结果与地化评价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有效烃源岩是指已经生烃且排烃的沉积岩,排烃的临界值是指烃源岩的生烃量刚好达到烃源岩的最大残留烃量.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一段(简称青一段)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图版,有效烃源岩识别图版综合考虑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传统烃源岩评价中将上述3种参数分别评价的不足,可以快速直观地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性及排烃潜力.高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易于排烃,且所需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当有机碳含量低于0.4%时,烃源岩不能排烃,为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利用该图版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不同凹陷的青一段烃源岩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长垣南、三肇凹陷、王府凹陷源岩均可大量排烃,而黑鱼泡凹陷烃源岩位于排烃临界线之下或附近,排烃潜力有限.这与目前勘探结果相吻合,表明该图版的有效性,可用于优选勘探区带,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成因环境,针对东濮凹陷多种环境频繁变化的特点,采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 显示:东濮凹陷烃源岩具有自盐湖中心向外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变差的特征.北部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呈环盐岩带状分布;南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优质烃源岩较少.北部地区烃源岩一般具有(C26+TT)/C30H>0.4、γ蜡烷/C30H大于0.5、4-甲基甾烷/C29大于0.4、C27>C29(生标参数比值均为其质量比)的特征,自含盐区向无盐区,C26+TT和C27优势逐渐减弱;南部地区γ蜡烷、C26+TT和4-甲基甾烷质量分数均较低,C29优势明显.东濮凹陷古近系间歇发育温湿气候,中—高盐度、强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选择海相典型烃源岩样品和人工配制烃源岩样品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生油量、生排油效率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1)烃源岩的生排油量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排油效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曲线(非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与烃源岩的干酪根类型、岩性及演化史等有关;(2)在整个生烃演化过程中,高有机质含量的优质烃源岩(TOC一般大于2%)的生排油量和效率都高于中等有机质丰度的中等烃源岩(TOC一般在0.5%~2.0%之间)和低有机质丰度的差烃源岩(TOC一般小于0.5%),只有高有机质丰度的优质烃源岩才能够大量生排出油并形成大油田,差烃源岩即使很厚也难以形成大量的油气聚集;(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烃源岩TOC含量及其生排油气能力始终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在确定演化阶段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碳含量和生排油效率进行烃源岩和资源量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6.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亦是油气资源量计算中的关键参数。稀井区由于钻井数据的稀缺,难以进行烃源岩TOC定量评价;在密井区,利用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可厘清生烃凹陷中烃源岩TOC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本文基于恩平和惠州两凹陷地质背景、测井和地震信息等方面的相似性分析,通过类比,将适用于密井区惠州凹陷的成熟的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稀井区恩平凹陷。研究结果表明:恩平凹陷恩平组烃源岩TOC值大多为1%~2%,属于中等烃源岩;个别地区TOC值超过2%,属于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气地质学中排烃源岩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据生排烃原理,利用常规烃源岩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分析测试参数,建立了判别排烃源岩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生烃量参数[IHC=S1/w(TO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判别排烃源岩的总有机碳阈值,高于该值的烃源岩即为排烃源岩。根据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和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和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的排烃源岩进行判别,判别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时要求烃源岩的母质特征与热演化程度接近。由于气态烃易散失,所以采用的参数主要反映烃源岩中生成的液态烃量。该方法对于油源岩的判别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有效烃源岩是指已经生烃且排烃的沉积岩,排烃的临界值是指烃源岩的生烃量刚好达到烃源岩的最大残留烃量。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一段(简称青一段)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图版,有效烃源岩识别图版综合考虑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传统烃源岩评价中将上述3种参数分别评价的不足,可以快速直观地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性及排烃潜力。高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易于排烃,且所需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当有机碳含量低于0.4%时,烃源岩不能排烃,为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利用该图版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不同凹陷的青一段烃源岩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长垣南、三肇凹陷、王府凹陷源岩均可大量排烃,而黑鱼泡凹陷烃源岩位于排烃临界线之下或附近,排烃潜力有限。这与目前勘探结果相吻合,表明该图版的有效性,可用于优选勘探区带,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大。下古生界烃源岩仅在渤海湾南部地区具有中等-较差生烃潜力,经喜山期的深埋,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凹陷、黄口凹陷下古生界具备二次生烃条件,尚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厚度为150~500 m,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上古生界有利勘探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及莘县凹陷北部二次生气强度较大的第三系凹陷内。  相似文献   

10.
对烃源岩或原油进行成熟度评价所依据的指标综合起来一般有三类:反映干酪根演化特征、反映原油及生油岩可溶有机质演化特征及其他成熟度指标。综合研究这些成熟度指标并结合(饱和烃 芳烃)/有机碳与埋深的关系认为,渤东凹陷PL2-2-1井区东营组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门限,生烃门限为2550m左右;利用(S。 Sz)/TOC(简称生烃潜力指数)和深度的演化关系可确定烃源岩的排烃门限,渤东凹陷PL2-2-l井区东营组烃源岩的排烃门限为2900m左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