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好,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具有较大的农业生产潜力,研究降雨等引起土壤侵蚀的驱动因子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辽西低山丘陵褐土区土壤侵蚀受降雨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侵蚀性降雨量、降雨量、降雨动能、降雨侵蚀力、径流量等特征量均与土壤侵蚀量呈极显著相关性;降雨历时、降雨侵蚀力、侵蚀性降雨量、降雨量、降雨动能、侵蚀量等特征量均与径流量呈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降雨各特征量因子对径流量、侵蚀量的综合影响方程,径流量以及降雨侵蚀力对侵蚀量的影响方程,结合降雨观测数据可以估算侵蚀量及径流量,可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径流站和径流小区观测试验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自然因素,日降雨量在20mm以下,所产生在土壤侵蚀量很小,通过林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和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微地貌能起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下垫面红壤坡地壤中流对自然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壤中流是红壤坡地降雨产流的重要组成,但其发生机理与定量化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通过野外大型水分渗漏小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百喜草植草覆盖、百喜草干草敷盖与地表裸露)红壤坡地壤中流产流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草覆盖和干草敷盖能有效减弱红壤区降雨季节性差异对地表径流的影响,降低地表径流,促进壤中流发育;(2)植草覆盖与干草敷盖的次降雨地表径流系数是地表裸露的10.80%和12.55%,而壤中流次降雨径流系数为地表裸露的2.47倍和3.22倍;(3)下垫面条件能显著影响壤中流的输出特征,地表裸露壤中流主要发生在60 cm层,次降雨径流系数是30 cm层的1.29倍,植草覆盖和干草敷盖主要影响30 cm层,对60 cm层影响较小,且30 cm层次降雨径流系数是60 cm层的1.44倍和2.22倍;(4)春季是植草覆盖与干草敷盖30 cm层壤中流的主要输出季节,输出量占全年的34.90%和39.6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60 cm层壤中流季节性差异降低;(5)壤中流受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两个因子影响显著,与降雨强度无显著关系。在红壤坡地侵蚀治理过程中,科学的坡面覆盖类型能有效调节坡面降雨-径流特征,控制降雨侵蚀,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红壤坡地土壤侵蚀机制及防治。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侵蚀带的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统计试验地附近土壤侵蚀观测站6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浅沟坡面不同侵蚀带侵蚀产沙对降雨雨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提高,不同土壤侵蚀分带的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且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在片蚀带、细沟侵蚀带和浅沟侵蚀带的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均最大;不同侵蚀分带径流产沙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浅沟侵蚀带径流产沙量逐渐增大,不同降雨强度下,片蚀带径流产沙量均较小,表明发生坡面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沟蚀的径流产生引起的。在不同降雨雨型下的线性函数方程中,均以A1降雨雨型下三个侵蚀分带回归方程的斜率最大,且土壤侵蚀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可移动式降雨侵蚀槽进行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红壤坡面侵蚀产沙强度与坡面径流能耗的关系,并分析得到土壤侵蚀发生的临界平均径流能耗值.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得出坡面径流能耗,在4种不同坡度条件下,径流能耗越大,坡面产沙强度也越大;在径流能耗相同的情况下,坡度越大,产沙强度越大;建立坡面产沙强度(Dr)与径流能耗(△E)之间的关系,两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Dr=2.842 5△E-15.172,可用此进行坡面产沙强度的估算;土壤侵蚀发生存在有一定的临界径流能耗,在试验研究的范围内,可得到红壤坡面侵蚀发生临界平均径流能耗为5.34J/min.  相似文献   

6.
根据东北沟小流域观测裸地、等高耕种、水平阶等3种措施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资料,研究不同措施下径流泥沙与降雨等因素的相互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措施下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裸地和等高耕作措施下,径流深在土壤侵蚀特征因子中起主要作用,而在水平阶措施下,土壤流失模数在土壤侵蚀特征因子中起主要作用。不同措施下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不同,在裸地和水平阶措施下,可以通过降雨量、雨强和雨前土壤含水量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来预测径流深和土壤流失模数,而在等高耕作措施下,用降雨量、雨强、降雨侵蚀力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预测土壤侵蚀特征因子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洋 《人民长江》2019,50(4):81-85
根据成都市1991~2010年逐日降雨数据,分析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先增大再减小,8月份降雨量为245.79 mm,占全年降雨量的27.76%。7,8月份侵蚀性降雨量为169.4 mm和211.4 mm,分别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9.14%和23.89%,发生侵蚀性降雨天数为7.8 d和5.1 d。成都市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呈单峰式分布型,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2 921.57 MJ·mm/(hm~2·h),7,8月份为1 000.65 MJ·mm/(hm~2·h)和1 008.97 MJ·mm/(hm~2·h)。降雨侵蚀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降雨侵蚀力分别为262.85,2297.46,350.06,11.2 MJ·mm/(hm~2·h),夏季占全年的78.64%。降雨侵蚀力与侵蚀性降雨量的相关性优于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市土壤侵蚀预报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毕节地区地理位置为例对贵州山丘地区坡地不同下垫面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侵蚀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对不同坡度和坡长以及各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利用2014—2016年水土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实测降雨量等观测资料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治理水土流失最佳的措施为坡改梯措施;暴雨强度和降雨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侵蚀模数变化规律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随坡长、坡度的变化而表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泾河流域受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对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根据1957-2017年泾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资料,运用ArcGIS空间插值、小波分析、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时段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及各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泾河流域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别占全年的67.80%和52.86%;泾河流域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分别为496.83 mm和1 481.24 (MJ·mm)/(hm~2·h),年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未来降雨侵蚀力将延续增加趋势,两者均在1996和2009年出现突变点且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7和17 a;泾河流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在空间上均呈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赣北红壤丘陵区降雨侵蚀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赣北红壤丘陵区2000~2006年降雨资料,分析了其月平均降雨量和月平均降雨侵蚀力的分布,发现该地区降雨侵蚀力分布与降雨量分布不完全一致,且明显具有双锋特点.原有赣北红壤丘陵区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只考虑了降雨量因素,在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分布不完全一致时,有一定局限性.考虑到降雨侵蚀力的传统计算方法繁琐、所需资料不易获取等实际问题,建立了赣北红壤丘陵区月降雨侵蚀力和次降雨侵蚀力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利用2000~2002年降雨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利用2003~2006年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简化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能够用于该地区降雨侵蚀力计算.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改善黄土高原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降雨量少,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加之地形多山地高原,黄土结构疏松,抗侵蚀力弱,形成了易于侵蚀冲刷的地形。受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受到破坏,草原界线南移。缺乏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难以恢复的首要条件,土壤水分亏损,形成干土层,致使人工林草难以成活。必须利用一切措施拦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实施径流林(草)业,加强领导,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以改善和建设黄土高原的植被。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区降雨径流和雨洪利用工程建设特点,提出了雨洪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应采用的降雨分析方法.包括:降雨资料选择与统计分析方法,降雨时空分布和时程分配以及设计降雨过程等内容,可供城市雨洪利用工程和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文下垫面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水文下垫面类型代表站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分析,论述了不同下垫面条件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个开发雨水资源,发展集雨灌溉的农田水利热潮正在形成和展开,为使其健康发展,就集雨灌溉工程中的降雨设计标准、集雨场类型与大小、旱井容积与深度、沉淀池、灌溉、发展速度等问题的认识提出供借鉴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密云水库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云水库自建库至2005年的资料,利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径流、泥沙、降水、蒸发等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密云水库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降雨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径流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即不同时期降雨径流关系有无显著差异是一个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西省榆社县云簇水库降雨径流系列为例,进行了降雨径流特性的分析,内容包括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特性分析、年径流系数的变化过程分析、秩和检验、回归方程的差异分析等。得出云簇水库在1979年以前与以后,虽年径流深、年径流系数有差异,但降雨径流关系并无明显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温室效应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个世纪以来,温室效应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淡水生态系统也受到影响.温室效应加剧引起水温升高、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旱涝灾害发生频繁,江河湖泊的水量发生改变.控制温室效应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密云水库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资料延长密云水库降水及径流系列,建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分析年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场次降雨径流变化;探讨影响降雨径流关系的因素,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及时准确采集和传输信息是水雨情监测系统的基本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水文站点对水雨情的监测技术现状,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和普及,提出了在复杂环境下建立水雨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必要性,并对组建的网络节点硬件设计和节点定位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铜鼓县何家洞滑坡的地下水位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地下水位分析了降雨对该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