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立屯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南部宽河中上游,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兴蒙造山带东段,隶属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铁、钨、银、金、钼、铜成矿带二十四号桥成矿亚带上。晚三叠世侵入岩由36个岩体组成,由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白云母花岗闪长岩(T_3γδ~(Mu))、白云母二长花岗岩(T_3ηγ~(Mu))、花岗闪长岩(T_3γδ)、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_3ηγ~1)和二长花岗岩(T_3ηγ~2)4个侵入序次,总体展布方向近东西向。岩石化学分析表明,晚三叠世侵入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碰撞后的抬升→同碰撞一个连续的构造过程,与岛弧岩浆作用及陆—陆碰撞有关,岩石成因类型为具有交代成因的I型花岗岩。晚三叠世侵入岩第三、四序次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其内接触带容易形成以高温矿化为主的矿体,在其外接触带具有形成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洪水河地区侵入岩形成于中三叠世,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带,洪水河古元古代基底残块。通过对该区中三叠侵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探究,认为洪水河地区的侵入岩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在板块碰撞前俯冲的构造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前峰弧南侧复合拼贴带东段的北部。该带为早古生带昆仑大洋板块向柴达木板块俯冲而形成的岩浆弧带。区内主要地层以晚太古—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构成其结晶基底。该区地史演化漫长,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是省内著名的金、铁多金属成矿带,素有"金腰带"之称。成矿条件优越,成矿潜力较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燕辽铜钼多金属成矿带是中国华北地台北缘重要的铜钼成矿带。燕辽地区与铜钼矿床有关的岩浆侵入活动主要集中在227 Ma、189.0~169.9 Ma、142.0~126 Ma 3个时期;铜钼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242.6~233.1 Ma、197.0~185.0 Ma、164.3~131.0 Ma 3个时期,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活跃期关系比较密切。该区内主要的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形成分别是:早期的板块碰撞动力源,中-晚三叠世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后期的挤压造山作用阶段;中期为侏罗世的鄂霍茨克洋的消减到闭合及后期两大陆块持续碰撞挤压阶段;后期为板块俯冲,深部幔源物质上升,岩石圈减薄等的动力学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5.
柏杖子岩浆热液型金矿位于翼东-辽西贵金属矿化集中区东部,金矿体赋存于杖子岩体内及外接触带,柏杖子岩体为浅部-超浅成富含成矿元素及挥发份的同熔型花岗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柏杖子岩体,成矿岩石为富碱的酸性侵入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  相似文献   

6.
卡拉麦里地区是新疆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该区演化过程中,历经复杂的拉伸碰撞过程。卡拉麦里在晚古生代以后形成有限洋盆,同时受洋壳闭合与碰撞造山运动影响,导致该区岩石出现强烈的变质与变形、蛇绿岩就位,侵入大规模的中酸性(碱性)花岗岩,为该区金矿形成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成矿条件。卡拉麦里金矿带分布于准噶尔北缘和阿尔曼太至北塔山南侧地区,成矿带划分属卡拉麦里—达尔布特成矿带(Ⅲ级成矿带)之卡拉麦里—莫钦乌拉成矿带(Ⅳ级成矿带),该带是新疆地区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在该成矿带中发现的卡拉麦里1号金矿是一大型的金矿床。下文探讨分析新疆卡拉麦里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希望能为该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冶金》2020,(3):87-89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准噶尔古板块、北天山弧盆带、博格达-哈尔里克晚古生代岛弧东段,Cu-Mo-Au-Ag-Pb-Zn-W-Fe-RM-膨润土-钠硝石-重晶石成矿带。该岛弧带沿吐哈盆地北东缘形成东天山地区最重要的金、铜、银、钼、铅、锌成矿带之一,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极为有利。文章结合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矿物特征分析,总结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小灶火地区位于昆中岩浆弧北缘,北部与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区相邻,属于拉陵灶火整装勘查区众多铜钼多金属矿(化)点之一,该区含钼岩体为正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小灶火地区含矿正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26±1)Ma,形成于晚三叠世Carnian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明显具有富硅钾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0.75~0.86),Nb、Ta、Ti、P、Ba等元素亏损,Rb、Th、U、K等元素富集,Rb/Sr比值平均为1.90,Nb/Ta比值平均为11.33,上述特征均反映了岩石的壳源成因。结合区域上该期的火成岩岩石组合判断小灶火地区成岩成矿背景为晚三叠世后碰撞陆内造山阶段,与整个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大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河坎子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喜峰口-凌源多金属成矿带的北东部,成矿与侵位于北东向河坎子向斜的燕山晚期杂岩体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形成了黑云母花岗岩与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接触带的金铜矿化、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金矿化及钾长花岗岩体内的斑岩型钼矿化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初步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质建造反映了地壳演化和发展阶段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分析研究与西藏普松岩金矿有关的侵入岩建造,为确定冈底斯东段地壳演化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普松岩金矿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岩浆弧金成矿带内,含矿建造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合,属造山晚期S型花岗岩.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岩内部或接触带的断裂构造中,岩浆期后热液为金的活...  相似文献   

11.
阿吾孜苏铜及多金属矿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谢米斯台—东泉晚古生代岛弧带东段,区内构造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分布较广,矿体分布主要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是岩浆期后气成—高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东昆仑西段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极为优越。在梳理国内外金矿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了东昆仑西段金矿成因类型厘定和主要类型金矿成矿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成因类型有造山型、接触交代型、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和机械沉积型,造山型金矿是区内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金矿成矿模式表现为:三叠纪碰撞—后碰撞阶段,区域壳幔相互作用强烈,形成幔壳源花岗岩及与其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主要金矿类型有接触交代型和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分别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和岩体顶部;在造山作用下,早期形成的韧性剪切带重复活动,控制了造山型金矿的形成,经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作用以后,区域持续处于陆内发展(盆山转换),山脉强烈隆升,在新生代形成砂金矿。  相似文献   

13.
大拱梁金矿是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一重要的金矿床,行政隶属于新疆巴里坤县管辖。西伯利亚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的卡拉麦里-塔克扎勒-大黑山晚古生代碰撞带是该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在。石英闪长岩(华力西中期)以及姜巴斯套组地层(下石炭统)与该区成矿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在区内普遍发育。文中笔者在对该矿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旨在对该区找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黑山头金矿是新疆巴里坤县一重要的金矿床,处于卡拉麦里山的偏东方向,莫钦乌拉山的西部位置上。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是其大地构造位置所在。研究区属唐巴勒-卡拉麦里金、铬、铜、钼成矿带。该区具有非常突出的岩浆活动,广泛发育石炭系火山岩以及(基性、酸性)华力西中期岩浆岩,显示该区非常优越的成矿特征。文中主要对黑山头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作区处于甘新蒙北山弧盆系晚古生代白山-狼娃山岩浆弧带上,属华力西期白山-黑鹰山金铜铁钪钨钼成矿带,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不同类型的构造复合与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致使金、铜、钨、钼、镍、铌、钽等元素矿化较强,具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汉阴黄龙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构造带内,矿区内岩石受多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并叠加有稍晚期岩浆活动。金矿化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受脆—韧性剪切带和围岩蚀变的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黑云母变斑晶化、黄铁矿化、碳化和石榴石化。为查明构造—蚀变与成矿之间的关系,通过主量元素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认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断层破碎带是矿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黑云母变斑晶化蚀变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并通常与黄铁矿化叠加出现,对成矿有利;蚀变岩型金矿石与硅化相关性不大。金相关成矿元素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金成矿作用可能贯穿于脆—韧性剪切作用和岩浆活动的整个过程,受多期热液叠加和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因此,黄龙金矿属于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并可能受后期岩浆热液叠加再富集。  相似文献   

17.
晨明地区侵入岩属近南北向的伊春-延寿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及伊春-玉泉晚印支期花岗岩带。奥陶世侵入岩构造环境可能为弧陆碰撞与陆陆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阿力格亚地区位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晚古生代拼合带附近,总体为北东向展布的岩浆—构造活动带。通过对区内晚石炭世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该期花岗岩岩石成因为S型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U,而Sr、Y、Yb、Lu相对于亏损。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接触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9.
库布苏金矿床位于新疆准噶尔褶皱系东准噶尔褶皱带中部,野马泉地块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弧带,产于一大型韧-脆性剪切变形带--库布苏强应变构造带中。区内构造极为发育,以NWW向断裂为主,并已发生强烈挤压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区内出露含金背景值较高的志留系库布苏群海相火山碎屑岩系;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超浅成侵入的脉岩,岩性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和霏细斑岩等。金矿床受岩脉内韧-脆性剪切形成的构造扩容、糜棱岩化带控制,构成赋矿围岩。矿床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矿体的形成经历了2个期次脉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侵入造成的成矿元素迁移富集阶段,矿化富集程度与脉岩内构造扩容、变形及蚀变糜棱岩化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地质背景与成矿特征的论述,分析了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期次及区内大量脉岩与金成矿的物质成分与空间联系,初步建立了矿床综合找矿模式,以期对深部找矿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年来在青海省冷湖镇赛什腾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对小赛什腾山一带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套侵入岩对区内铜钼矿种成矿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经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侵入岩形成于后碰撞花岗岩时期构造背景之下,是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其时代为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