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输电线路维护中,采用绝缘子检测机器人带电检测输电线路不良绝缘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轮腿式移动机构,针对50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的线路环境和绝缘子带电检测作业任务要求,提出了一种悬垂绝缘子检测机器人机构,介绍了其运动原理并确定了机构的尺度参数。运动学分析指出了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存在速度冲击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速度冲击的原因,并通过合理的运动规划消除了速度冲击。仿真结果表明,运动规划后的机器人冲击减小,运动平稳。  相似文献   

2.
依据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环境特点和更换绝缘子串的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更换机器人代替等电位电工进行作业,介绍了绝缘子串更换机器人机构构型,基于此构型进行了爬行移动机构、双作业手臂和环形抱夹装置的结构设计,阐述了机器人工作原理与流程。该机构具有作业效率高、易维护、安全性好,以及对不同尺寸的绝缘子串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绝缘子由于受到工作电压、操作电压的影响,以及外力破坏、环境污秽及大风雨雪天气等外部环境损伤,需要及时更换,否则将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现依据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环境特点和更换绝缘子的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更换装置,介绍了绝缘子串更换装置机构的构型,分析了机器人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固定安装支架、爬行驱动机构、前作业手臂及后作业手臂的结构设计。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作业方式简单、作业效率高等特点,而且可适应不同尺寸的多种类型悬垂绝缘子串。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压变电站绝缘子复杂的清扫环境,提出了高压变电站清扫机器人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清扫机器人进行了整体方案设计.该机器人主要包括移动机构、夹持机构及清扫机构,具有结构质量轻、体积小的特点,且其夹持机构具有无电机保持自锁特性.利用Pro/E软件,完成了清扫机器人整机结构的建模,最后利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建立...  相似文献   

5.
针对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环境特点及巡检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机构,介绍了机器人的机构构型,分析了机器人的运动作业机理,规划了机器人行走作业的运动序列,仿真分析了机器人沿不同倾斜角度绝缘子串行走作业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够沿不同倾斜角度的绝缘子串行走作业,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运动规划的可行性,该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行走速度快、运动平稳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可重构的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机器人"Dream-Ⅰ",具有在导线上自主行走及准确定位功能。首先描述了机器人的作业任务及对象,然后设计了机器人通用平台、绝缘子更换末端及引流板螺栓紧固末端,给出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并对机器人的作业规划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完成了在高压大厅的电场耐压试验和实际线路上的上线试验及试用。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通过更换机械手末端,能带电完成悬式绝缘子更换及引流板螺栓紧固两大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软质材料的概念和涵义,以220kV和500kV输电线路直线塔型带电更换悬垂绝缘子串工艺及其制作方法为例,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的软质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四轮驱动车体是高压带电清扫机器人的移动载体,它的任务是使高压带电清扫机器人在变电站的拥挤环境中自由移动。针对该车体的尺寸以及机械结构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的斜滑移转向、斜直线运动以及摩擦轮制动等运动方式,使得该车体可以在拥挤的变电站中将高压带电清扫机器人移动到任一指定位置,使机器人具备了很高的灵活移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人工更换绝缘子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危险性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特定爪具的带电更换绝缘子作业机器人,包括塔上作业的执行装置和塔下人员远程操控装置2部分。首先,分析更换绝缘子原理,规划机器人更换绝缘子的动作流程,并设计机器人的整体结构,以提高绝缘子更换效果,减少动作失误。其次,开发了基于UCOS和QT的机器人远程控制硬软件系统,实现了操作人员对机器人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最后,搭建功能测试平台进行机器人推力及更换绝缘子能力实验,并在实际线路上进行应用试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设定电机转速为50%~60%时,机器人能够完整地完成更换绝缘子作业流程,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完成时间缩短了18 min,效率提升42.8%。  相似文献   

10.
利用Pro/E的强大造型能力对绝缘子带电干冰清洗机器人零部件进行建模与装配,得到绝缘子带电干冰清洗机器人的三维实体模型。把机器人的主要部件平移机构导入到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机器人的平移机构进行静力结构分析,得到在其工作载荷下的变形和应力,并对其进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