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建辉  杨柏松 《工业炉》2013,35(4):31-33
阐述了带钢热处理退火炉炉辊结瘤的原因,分析认为防止带钢打滑和涂层是解决炉辊结瘤的有效手段,同时针对高强板MnO结瘤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DPC74涂层是防止该种结瘤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SEM分析了一种纯锌带钢表面特殊小黑点缺陷,确定其由炉辊结瘤引发的带钢基材表面的小凹坑引起。结合机组的实际情况,发现炉辊传动轴修复存在问题引起的张力波动会加重上述小黑点频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电工钢退火炉陶瓷辊结瘤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庆胜 《宝钢技术》2004,(3):12-15,31
分析了宝钢1550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退火炉陶瓷辊结瘤的原因是带钢表面的氧化物颗粒和铁屑带入炉内,在高温还原性气氛下和陶瓷辊的辊面相互作用,并在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针对结瘤的机制采取了相应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陶瓷辊结瘤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景深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冷轧退火带钢表面锈点缺陷进行显微组织检验、观察和成分检测,从缺陷位置分布、微观形貌及成分角度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机理.结果显示:在带钢表面出现的锈点缺陷是由于炉辊结瘤致使带钢轧制过程产生凹坑,后经清洗烘干不净,在凹坑处残留积水发生析氧腐蚀所致.通过对带钢表面加大清洗力度和定期清理炉区...  相似文献   

5.
贾进  王国海 《包钢科技》2018,44(3):89-91
文章根据包钢改良森吉米尔热镀锌机组的特点及炉辊结瘤现象,分析了炉辊结瘤产生的原因,对有可能造成炉辊结瘤的所有工艺参数和相关设备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有效的控制了退火炉炉辊结瘤现象,并对炉辊结瘤产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连续退火炉内热处理薄带钢时,炉辊的凸度、炉辊中间平台区宽度以及辊面粗糙度、带钢张力等因素对炉辊的自纠偏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的公式表明,炉辊的自纠偏能力与炉辊的平均锥度倾角、带钢的张力成正比,而与炉辊中间的平台区宽度成反比。在带钢和炉辊之间不打滑的前提下,炉辊表面粗糙度对炉辊的纠偏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尹开波 《冶金动力》2022,(2):113-116
对碳套辊结瘤原因进行了原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碳套辊表面凹坑为结瘤提供了附着位置;粉尘、残油残铁、氧化铁皮等为碳套辊结瘤的主要原料;通过调整炉内气氛、监控清洗段电导率、刷辊电流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碳套辊结瘤发生,通过差速法可快速锁定结瘤范围.  相似文献   

8.
杨静  杨进  李卫杰 《工业炉》2011,33(6):23-27
推导了连退炉内炉辊为锥度辊时的带钢对中力的表达式,分别介绍总结了带钢对中运行及瓢曲变形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炉辊种类、炉辊形状参数、炉辊表面状态及炉辊热凸度对带钢高速通板技术的影响,并提出了炉辊选择和优化设计的指导原则,以及实现炉辊形状设计定量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厚规格钢板热处理过程表面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辊底式热处理炉辊面结瘤由钢板表面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FeO在辊面黏附、叠加、压实、积累形成,通过改善抛丸效果、控制炉内气氛、强化入炉钢板质量管理、优化加热工艺、合理编排作业计划,可使辊面结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厚规格钢板炉内划伤主要由于辊道弯曲、速度异常和摆动运行造成,及时更换炉内弯曲辊道、避免或减少钢板在炉内摆动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热处理淬火炉炉辊结瘤的分析,找出了炉辊结瘤的原因,即钢板表面异物带入和炉内氧含量增加导致的。通过应用FMEA分析表和DOE试验设计等工具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提高抛丸机的抛丸质量、刷辊标高、炉门密封性等措施,成功延长了淬火炉炉辊结瘤周期,使得淬火炉的检修周期从目前的三个月延长到六个月。  相似文献   

11.
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连续退火机组,是一条以生产汽车板以及家电板为主的生产线。为了清除冷轧过程中带钢表面残留的铁粉、乳化液以及其他污物,避免这些污物进入退火炉内造成高温钙化产生炉辊结瘤,在退火炉入口设计有清洗段来对带钢表面进行清洗。在投产初期的生产过程中,清洗段频繁发生带钢跑偏现象,造成带钢边部剐蹭,严重时会造成带钢断带导致产线停车。针对清洗段带钢跑偏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带钢跑偏与辊型之间的联系,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对沉没辊辊型进行重新设计制作,解决了带钢在清洗段中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现代连续退火炉常用炉型的炉喉布置情况,结合对各种炉型和炉辊积瘤应用实绩的长期跟踪,针对退火炉炉喉特性物理建模并分析。研究表明,炉喉通道配置在炉壳下部时,由于温差、压差和气流的窜动,带钢的运行及速度差导致工况不稳定,加之粉尘易于在底部炉喉通道处富集,是该区域炉辊更易结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炉喉通道布置到炉壳上部,利于温度均质化、减少气流窜动和减少重力尘,对预防炉辊的结瘤是有利的,尤其是均热段和缓冷段之间的炉喉通道。在炉喉通道上配置气刀予以隔断,对炉室进行有效降尘或加湿,有效控制炉喉通道气流方向,也是降低炉辊积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宽厚板》2017,(4)
针对辊底式热处理炉辊面结瘤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辊面结瘤是由于钢板表面热轧氧化铁皮或边部火焰切割留渣在高温下黏附在辊面上并经碾压、累积、叠加而形成。通过更换炉辊、加强钢板入炉前检查、改善抛丸效果、控制炉内气氛、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以及通炉制度,使辊面结瘤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分析了连退炉炉底辊结瘤产生的影响因素。在生产中,通过减少铁皮带入,控制炉内的气氛、露点及主要工艺段温度,减少炉内张力和在线磨辊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炉底辊结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辊底式热处理炉生产中,研究了炉底辊结瘤物产生原因及组成,明确了热处理中厚板辊印产生机理,提出高温纤维复合炉底辊彻底解决钢板辊印的实践经验,得出了高温纤维炉底辊表面不氧化、不烧结、不结瘤,高温状态下硬度低于钢板的硬度,有效解决了钢板表面质量问题,且承耐磨性好,结构强度高,急冷热性能好,能适应辊底炉进出料端为开口式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新钢冷轧连续退火炉炉辊结瘤的形貌特点,对炉辊的粘附型结瘤、反应型结瘤的形成机理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后炉辊结瘤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连续退火炉的温差、炉辊原始辊型、炉辊温度场、带钢温度场、张力及板形是影响带钢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理想辊型,探讨连续退火炉炉辊辊型对带钢运行的影响,对热凸度和不同张力状态下的带钢跑偏和自纠偏做了分析,为炉辊布置和张力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武钢某厂森吉米尔轧机刮油辊系统因设计缺陷,造成刮油辊易出现表面镀铬层剥落、结瘤、划伤、刮油不够净等问题,导致刮油辊刮油效果不佳,钢卷含油多,影响后面工序带钢涂层质量。通过改进刮油辊修磨曲线,改善刮油效果、延长刮油辊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涟钢镀锌线的炉辊结瘤现象,结合涟钢镀锌退火炉特点和NOF炉理论,通过分析涟钢镀锌退火炉的过钢速度、板温、NOF段氧含量、露点等实时监测数据,找到了退火炉RTF段炉辊结瘤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炉辊结瘤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在连续退火炉内热处理薄带钢时,炉辊的凸度、炉辊中间平台区长度以及辊面粗糙度等因素对带钢产生瓢曲的影响规律。旋转的炉辊对带钢宽度方向上产生一个压缩作用,这种压缩作用会引起带钢的弯曲和折皱,折皱经过炉辊后就会有可能引发热瓢曲。推导出一个计算瓢曲临界张力的公式,公式表明,临界瓢曲应力和[(带钢厚度×屈服强度)/(炉辊凸度×摩擦因数)]2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