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根据自然电位侧并的基本原理,从水淹层特点出发,用电路的观点,提出水淹层电流增大系数的概念,阐明自然电流测井的基本原理. 文中提出部分水淹和多级水淹两种水淹模式,导出水淹层的扩散吸附电动势的纵向变化规律,利用分层迭加的办法,得出了油层水淹后环自然电位和自然电流的理论公式,并在计算机上绘制出不同水淹状况和水掩程度下的理论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环自然电位和自然电流理论曲线极值点的偏移程度,与地层水淹状况、水淹程度和厚度有密切关系,为利用环自然电位和自然电流测井曲线判别油层、水淹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使砂岩模型饱和不同盐水,以模拟水淹层,并测得相应的自然电位曲线。结果表明,水淹层的自然电位测井应出现了异常。这种异常主要表现在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自然电位曲线的基线偏移方向以及偏移幅度等几个方面,而且由水淹方式、水淹程度、原生地层水的性质、岩性、层厚和井眼流体性质等因素所决定。说明自然电位测井能够用来识别水淹层及水淹方式、评价水淹程度、确定水淹层的混合液矿化度,但一定要考虑原生地层水的性质、岩性,层  相似文献   

3.
自然电位测井是油层水淹后能够有效识别地层混合液电阻率信息的测井方法.研究了地层水淹后利用自然电位曲线求取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给出了自然电位曲线各种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着重讨论了过滤电位和泥质含量对自然电位曲线的影响和校正方法.通过实际资料处理和单层试油水分析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求取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值.  相似文献   

4.
由测井资料识别水淹层是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研究了轮南油田油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发现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幅度差增大,电阻率下降。套管井中子寿命测井提供的自然伽马值和热中子俘获截面值增大。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识别轮南油田水淹层位。  相似文献   

5.
张占松  张超谟 《测井技术》2011,35(4):340-343
通过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变化规律的分析,认为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具有分段变化特征,可以近似地分段取值.通过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一种二步确定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确定水淹层测井电阻率的相对减小量、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量和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地层水电阻率的值.在A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中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研究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的正韵律层、反韵律层及中间层水淹模式和参数变化.水淹层测井解释特点为: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曲线减小幅度增大;地层电阻率随水淹减小变化,其微电极电阻率幅度差减小;水淹层中黏土矿物吸水膨胀致使声渡时差增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然电位测井、电阻率测井和声波测井曲线的显示特征,能够对海上油田水淹层进行现场快速解释。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解释准确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8.
测井资料在羊三木油田水淹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三木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水淹层综合评价成为储集层评价所面临的主要难题。通过分析羊三木油田油层水淹前、后储集层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优选出能够反映储集层水淹特征的测井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出了自然电位与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相结合的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和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水淹层识别及水淹级别划分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水淹层含油性评价是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目前测井系列能有效反映原状地层含油性的测井方法只有高分辨率深三侧向、2.5 m底部梯度及自然电位法,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这三条曲线明显受三元复合驱影响。电阻率降低、自然电位负差异增大的结果使储层四性关系混乱,地层水电阻率与剩余油饱和度求取过低,水淹程度误判。因此,同等含油性储层同水驱相比具有不同的四性关系,剩余油饱和度求取与水淹程度划分同其它驱替方式区别对待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岩电实验、测井资料入手,对井楼油田稠油水淹层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在稠油水淹层中电阻率呈不对称"U"型、声波时差增大、自然电位有异常(水淹初期异常幅度降低、中后期异常幅度正差异、边水淹异常幅度增大)的测井响应特征,为下一步稠油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许令周 《测井技术》2005,29(1):23-26
在自然电位测井中,偶极层边缘是确定的,它的形状实际上是不确定的,这给反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张庚骥先生的向量势理论,自然电位不是由偶极层产生,而是由旋度源产生,旋度源在偶极层的边缘.采用概率成像的方法,对地下空间的点状旋度源进行成像,把概率成像、自然电位测井和向量势理论相结合,给出扫描函数,实现了无界均匀空间中自然电位测井的反演.并提供了2个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闫文华  魏勋  郑晓松  潘洪灏  牟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1):101-103,140,141
为了在二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既取得增油效果,又达到节约化学剂用量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利用不同采出阶段采出液及其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采出液二次利用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将采出液原样、采出液原样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的二元体系这3种试剂进行驱油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使用采出液原样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与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相当,优于直接使用采出液原样。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采用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自然电位与视电阻率曲线组合法、声波时差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交汇法和感应电导率法等5种方法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勘探实例证实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弱,评价方法不健全,矿场试验少、技术风险较大。影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体系黏度、界面张力、乳化强度等,二元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体系乳化性能也显著影响驱油效果。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配方适应性、驱油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化注入方案,加强现场监测和跟踪调整等。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大庆油田长垣目前采集的自然电位曲线与前期资料对比差别非常大,出现了异常现象:某些渗透层处自然电位幅度变小或没幅度,有些渗透层甚至出现了自然电位反向;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发生明显的偏移。对此,从自然电位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查清了异常的原因: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滤液矿化度的差值由原来的6000~7000mg/L减少到目前的0~2000mg/L,从而使扩散电位和薄膜电位减小或消失;为了保护油层,在一些区块采用了近平衡或欠平衡钻井,使储层压力等于或小于泥浆柱压力,从而使这些储层处不产生过滤电位或产生正的过滤电位;大量的注水开发导致出现了一些高压层,这样地层水就会渗入井内,井内泥浆的矿化度发生变化而且变化不均,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出现偏移。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二元复合体系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区油藏条件,运用新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对其开展了微观模型(岩心薄片)驱油和常规柱状岩心可视化驱油实验.以水驱效果为基础,对比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重点研究了微观孔隙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以及二元复合体系的洗油和携油性能及其在驱油过程中的微观渗流特征,深入分析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相比,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更好.在岩心薄片可视化驱油实验中,由于3种不同的驱替溶剂波及效率不同,最终导致驱替结束后岩心薄片中剩余油的面积有所不同,采用二元复合体系驱替后,剩余油的面积最小,表明其驱油效率最高,比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了2.59%和11.80%;对于常规柱状岩心,二元复合体系比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了1.43%和20.70%.  相似文献   

17.
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的需要,研究了一种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该驱油体系由0.175%缔合聚合物和0.2%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组成。抗温抗盐性能评价试验表明,在矿化度30000mg/L和温度75℃以下,该体系可以同时获得40mPa.s以上的粘度和超低界面张力。非均质岩心模拟驱油试验证实,水驱达到含水70%时,该二元体系可以继续提高34%的采收率。在化学驱阶段,二元复合驱和聚驱可以获得大致相当的采收率,并且在后续水驱阶段还可以额外贡献约6%的采收率。同时发现采用缔合聚合物的聚驱和二元复合驱有两个明显的含水漏斗。  相似文献   

18.
石油地质实验分析仪器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分析仪器已经是石油地质实验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可分为:色谱类,光谱类,质谱类,大型精密仪器类和中小型专用仪器类等五大类分析仪器,在分析地质要品的实应用研究中,色谱,质谱和某些大型精密仪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一些中小型专用仪器也成一气勘探开发必备的工具,唯有光谱类仪器,特别是分析无机元素的发射及吸收光谱,还需要在1世纪初期作更多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在热储存过程中会出现软化点大幅度波动现象。对不同SBS比例的母粒法工艺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热储存试验,发现SBS比例较低时,改性沥青软化点在热储存过程中变化明显,表现为先下降,约24h后逐渐回升至初始软化点附近,并正常波动;SBS比例较高时,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