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迪  刘卫国 《城市住宅》2016,(11):60-63
正石堰坪村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的土家山寨,村落风貌完整、布局考究,风景宜人,建筑形态丰富,人居环境极具民族地域特色。通过实地调研对该村的村落文化内涵、景观及民居建筑、传统人居方式进行研究,挖掘思想根源,总结其在营造村落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进而指导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具有很高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艺术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利益驱动及人为的破坏等,其文化价值正慢慢减弱。本文从人居环境学角度出发,以古丈县李家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方面挖掘与分析李家村的人居环境,总结和探讨古丈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地域特色、现存问题及保护措施。得到如下结论:1)自然环境保护是其它文化特征传承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传统村落生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工环境保护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最重要的保护内容,对老化、破败等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保护其可持续发展;3)人文环境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保护价值观、数字化录入保护和文化传承人是传统村落人文环境得到良性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伍国正  吴越  郭俊明 《华中建筑》2006,24(11):128-130
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该文通过对张谷英和黄泥湾两个古村落在选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以及家族文化等人居环境的分析,指出其村落的人居环境特色及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洲源关系,揭示出两个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整体而系统的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建筑、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传统聚落的发展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村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共同构筑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城乡规划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以广西贺州市朝东镇岔山村为例,对其地域特色、聚落格局、建筑特色、人文特色及空间现状等进行分析,从"城市双修"的角度提出修复自然生态、梳理功能结构、修补传统空间、延续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五个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策略,并运用到岔山村的规划实践当中,以期能够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农耕时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其人地关系的典型性,是独特的人居环境研究样本。研究以伊洛河流域2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单元,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五个方面整理归纳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分析其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及空间分异特征,为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对当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找出切入点至关重要。文章以村落的"功能"与"空间"作为人居环境规划的切入点与先行点,提出传统村落"功能重置"与"空间完形"策略。并结合杨贵庆教授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法"与徽州传统村落特征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四步走"战略,应用到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溪村人居环境规划中,以期为徽州其他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相关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闽北建瓯的传统村落大都有着良好的人居环境,其中郑魏传统村落建村历史悠久,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在历史的发展中与复杂多变的山水地貌格局相互融合,从村落选址到建筑布局都蕴涵着其村落形态特征的精妙之处。通过对闽北建瓯郑魏村村落空间形态在其整体村落格局、内部空间秩序、建筑形式的特征研究,从宏观到微观视角探究其村落空间要素,解析郑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传统村落现状和发展困境的分析,以云和县坑根村为例,研究民宿旅游视角下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浅析其对历史建筑和村落肌理的修复;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复兴;村落人居环境和旅游景观更新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该村景观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还不够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村落及建筑空间是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万山群岛由于先天自然条件的不足与限制成为影响村落及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珠海万山群岛户籍人口逐年降低,产生人居环境空心化现象。通过对桂山岛人居环境现状,以及基于人居环境影响因素之一的村落及建筑空间、现有村落空间及民居的调研,揭示万山群岛建筑及村落空间与人居环境是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薇  温泉 《室内设计》2016,(6):97-100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多角度方法 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从传统文化、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角 度对中国传统聚落人居环境考察研究,深 入剖析以上各领域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结 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宏观层面上,中国传统 文化在意识观念层面占主导作用,在审美、 选址、规划布局诸等多方面影响人们对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中观层面上, 环境心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则注重中国传统 聚落人居环境中对人与其所栖身环境的交 互影响;微观层面上,建筑与村落作为人们 聚居的容器,是传统文化观念在人们面对 具体自然实践中的体现,这些学科结构作用 不同但互相注释,形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 对这个系统进行全方面立体化认知和探讨, 以期能够对转型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寻 求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解,为中国传统聚落人 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人居环境建设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在物质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营造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人居环境视角,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发展类型及研究方法,总结当前研究进展,思考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7,(10):45-46
传统村落是承载传统优秀地域文化的村落,文章以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为研究对象,阐述对传统村落整体格局要素、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提升人居环境,发展旅游服务业、现代观光农业、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晋南地区的旅游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艺术传承以及保护价值,认为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应该结合村落的生态理念、人居环境、艺术传承、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有机协调发展。晋南地区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要突出地域文化特征,要坚持以人为本,守好地方传统文化的根脉。  相似文献   

15.
在借鉴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 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筛选渭北地区传统村 落人居环境典型案例,基于“C—M—G”矩 阵对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建筑庭 院、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进行构 成解析,分析其生态目标,提取生态手段。在 此基础上以村落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初 步提取的生态手段进行类型要素及影响因素 的分析,通过归类凝练总结出具备地域共性 和普适性的“生态模式语言”。尝试以此种 可灵活组合应用的图示化模式语言作为传统 村落人居环境生态理论与建设实践之间的有 效连接。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村落张庄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得出了当地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建筑形态、村落形态、文化特征等特征,也发现了使用功能、土地利用、传统风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畲族传统村落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尊重民俗文化等绿色村庄规划经验,并从建筑使用功能、资源利用、产业规划、空间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安全防灾等方面对张庄进行适宜性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研究赣南传统村落文化与客家人居环境建设为起点;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在当代出现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客家传统村落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探寻客家传统村落文化融汇现代城乡人居环境设计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湘南地区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民风习俗,这深刻影响了其传统村落的形式和发展。郴州市桂阳县的阳山古村是湘南地区遗存和保护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之一,该文通过研究该村落的发展历史与人文风气,分析其村落颇具匠心的选址布局,道路交通、防御、引排水系统的规划,以及村落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形制、建造、装饰特点,充分体现出湘南地区传统村落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特点,以及传统单姓氏族依靠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徽州地区村落人居环境规划中历史人文传承的必要性分析入手,对徽州地区村落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两大元素分别展开了相应的论述,通过徽派建筑所特有的马头墙、天井、门楼、牌坊等特征元素对历史人文在徽州村落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徽州历史人文在广场空间和街巷空间两大类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村落的规划布局形式、建筑形式和下垫面结构形式都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本文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村落进行热环境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村落规划的过程中增加村落建筑密度和调整村落内部主要街巷的走向,使其平行于主导风向,对于村落热环境的营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