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炉工艺的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美伦  王新江 《特殊钢》1997,18(6):49-53
安钢一炼钢厂采用普通功率2×10t电炉加25t直流钢包炉的生产工艺,在电弧炉内应用熔氧合并、部分铁水热装、全程泡沫渣操作、微机控制强化功率输入、导电臂及大截面水冷电缆等技术,在直流钢包炉内完成钢水温度及合金成分调整、终脱氧、夹杂物变性处理等任务,年产量达到13.5万t。  相似文献   

2.
李润生  谢力 《冶金能源》1994,13(5):15-17
介绍了在0.5t单电极直流电弧炉上所做的三电极直流钢包炉的电弧行为加热速度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三电极直流钢包炉技术可解决底电极式直流钢包炉的存在的不足,使炉子加热速度快和不发生偏弧现象。  相似文献   

3.
直流钢包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开力  马廷温 《钢铁》1994,29(5):74-78,21
本文综述国内外直流钢包炉技术研究与开发现状,并探讨直流钢包炉(DCLF)发展方向;作者提出重视磁镜式双放弧电极直流钢包炉在我国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转炉、钢包、钢包炉精炼电炉钢工艺,进行了概略的分析、比较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直流冶炼的供电方式、直流电的特性以及直流冶炼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具体提出了有关直流电弧电渣钢包炉的控制思路及一些重要的整定方案。该方案在20t直流电弧-电渣钢包炉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曹斌  徐建华 《江苏冶金》2004,32(4):11-12
分析了电炉-钢包炉-连铸生产工艺对钢中氮含量的影响,实现低氮钢的主要措施有:电炉使用DRI,铁合金、增碳剂等材料含氮量要低,控制熔清碳.造泡沫渣.低的电炉出钢温度.缩短钢包炉处理时间以及连铸钢流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钟国君 《特钢技术》2001,9(3):22-26
冶炼工艺的改进,工厂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品种有了很大改善,但直流电弧钢包炉用于精炼钢种时,由于常常发生偏弧而造成炉壁上的耐火材料侵蚀严重,大大缩短了钢包炉的使用寿命,本文对此现象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且提出了解决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保角变换,采用贴体坐标,应用矢性流函数-涡量法,修正的k-ε双方程涡流模型,建立了非规范正交曲线坐标下直流电弧电渣钢包炉内熔体输运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联立藕合求解。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测了直流电渣钢包炉内熔体的电磁场和温度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电炉生产工艺条件下,把钢中「S」控制到0.010%以下是相当困难的,脱硫成为生产低硫管坯钢的一大技术难题,而LF直流电弧-电潭加热钢包炉解决了快速脱硫的技术难题,本文详细介绍安钢电炉+LF直流电弧-电渣加热钢包炉生产低硫管坯风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亮 《特钢技术》2003,11(1):63-65
就双电极直流钢包炉电极调节器工作原理作简要分析,例举了调节控制方式对电极工作状况的影响,指出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继进  闫立懿 《钢铁》1997,32(2):79-83
从安全、导电、绝缘、搅拌、偏弧、炉子吨位,冷却方式与允许电流密度,砌筑与维修方式,起动方式,炉底电极寿命及费用等十几个方面对直流电弧炉不同型式炉底电极进行了综合比较与评价,指出每种型式炉底电极都各有优点和缺点,绝对肯定或否定哪种型式都不恰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与工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炉底电极型式。对我国直流电弧炉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鹰 《四川冶金》1996,18(4):8-9,24
本文简介DDCLF-40g直流钢包加热炉的特点,作用及系统结构,浅析对炉外精炼的重要性及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鸿志  朱洁 《化工冶金》1997,18(2):162-168
推导了非规范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直流电弧电渣钢包炉磁场强度输运方程,并给出了相应的磁场强度的边界条件,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预测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所揭示的规律对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亮 《冶金自动化》2001,25(1):59-60
就双电极直流钢包炉电极调节器工作原理作简要分析,例举了调节控制方式对电极工作状况的影响,提出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述石墨电极的生产过程,影响电炉炼钢中的石墨电极消耗的因素可分为电气,机械,氧化,管理四个方面,影响钢包炉精炼中的石墨电极消耗的因素主要有:外加机械力,炉渣和钢液,石墨电极温度,石墨电极表面周围的风速,石墨电极气孔率,单位能耗和处理时间等。我国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电极严重缺乏,而且质量指标低于国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直流电炉在世界炼钢生产中呈大型化和超高功率化发展,采用了交流电炉的现代科技成果,显示出自身的技术优势;节省电极消耗,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具有对炼钢更为有利的新技术特性,不仅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改善了由于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玉辉  永喜 《莱钢科技》2007,(5):46-46
莱钢50t电炉钢包2007年9月10日完成扩容改造,截至2007年10月6日的统计数据显示,VD炉真空处理钢水比例由不足10%提高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感应钢包炉的电磁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对感应钢包炉的电磁场设计和包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应钢包炉内磁轭的安装量应在R/R1=0.3 ̄0.4、S/S1=0.4 ̄0.5范围内,为降低包壳涡流损耗,感应钢包炉炉发瓣数应为10 ̄14。  相似文献   

19.
虞明全 《炼钢》1998,14(1):29-32
简要介绍了上海沪昌钢铁集团第二台多功能钢包炉(SWG-30LFV型)的设备构成,对钢包炉在热调试和试生产期间的生产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从几个方面说明了此型钢包炉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顾文俊 《钢铁》1993,(9):17-21
本文介绍45t(HP EBT)EF(高功率偏心炉底出钢式电炉)各项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该电炉冶炼结构钢等采用的高功率、高电压,长电弧、泡洙渣长弧埋弧操作工艺特点,以及熔氧合并、取消还原期、氧化性钢水偏心炉底出钢、留渣留钢操作技术,钢包全金化、钢包沉淀脱氧、钢包括性渣料脱硫、钢包底部吹氩搅拌精炼技术等。经过184炉试验,与传统工艺比较,钢的化学成分稳定,高倍、低倍,力学性能、定量金相,电解夹杂及钢中气体等项检验表明钢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