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州化肥厂尿素解吸QC小组,针对降低氨耗与成本,回收合成副产氨水,解决废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认真开展QC活动,达到了稳定生产,降低氨耗,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过去,我厂尿素生产中解吸系统运行不稳定,生产中的碳化氨水不能全部解吸,造成生产过程的混乱。由于解吸废液氨含量合格率低,加上合成车间副产的氨水销售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厂解吸系统回收合成车间付产氨水做一小结,同时对用合成车间付产氨水做二段吸收的吸收液直接回收做理论上的探讨。一、尿素解吸系统回收合成车问付产氨水 1985年5月份,我厂尿素生产虽不正常,全月停车5次(只生产尿素7500吨),但全月仍引入合成车间氨水26次共921m~3,浓度由2.6%到10%不等,平均4.8%(重量百分浓度,下同),氨水总含氨量44.32吨。与碳铵液混合后,入解吸塔解吸液含氨量最高为  相似文献   

3.
张胜 《小氮肥》2004,32(11):18-19
0 前言。山东肥城化肥厂宁安分厂合成放空气、氨贮槽弛放气和铜洗再生气中的氨经氨回收系统回收后送碳化工段生产碳铵,存在母液排放量大、氨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加上碳铵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针对此情况,对氨回收系统进行了改造,即采用逐级提浓回收氨,氨水送尿素低压系统吸收解吸气和二段分解气中的氨、二氧化碳后用于生产尿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
倪纪彬 《河北化工》2012,35(7):58-59
采用新工艺回收二步法三聚氰胺工艺生产中的气相有效成分,降低了原料尿素消耗,回收了反应余热,净化了副产氨水。  相似文献   

5.
大联尿(又称合成氨和尿素联合生产)一水洗分氨工艺中的高压浓氨水分析,一般采用重量法酸碱中和分析。该法分析时间长,取样手续繁琐且不安全。本院自动化室研制的氨水库仑分析仪只适用于常压氨水分析,不能满足水洗分氨工艺在200公斤/厘米~2高压下直接测定80%以上的浓氨水。为此,在常压氨水分析仪的基础上,开展了高压浓氨水库仑分析的研究工作。主要进行了高压浓氨水的减压试验和高压微量进样阀的研制工作。试验证明,高压浓氨水经减压处理后,用微量进样阀取样仍可用氨水库仑分析仪进行测定。浓氨水库仑分析的试验分别在实验室高压釜(见图1、图2)及水洗分氨试验装置中(见图3)进行。 1.实验室试验装置及试验结果 (1) 在40公斤/厘米~2等压分析装置中(见图1)用库仑法与化学法分析80%浓氨水,其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库仑法对化学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成氨装置副产稀氨水难以有效合理利用的问题,将稀氨水送至300 kt/a磷酸二铵(DAP)装置,添加在磷铵装置的洗涤系统和中和槽内进行中和反应。该工艺可以节约磷铵装置的生产用水,消除了稀氨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回收了稀氨水中的氨,实现稀氨水的零排放,每年可创经济效益达1 14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李虹 《中氮肥》1999,(1):10-12
1概述在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装置中,为回收中压系统尾气的氨,在流程中设置了惰性气体洗涤器。来自低压吸收的稀氨水由氨水泵加压后送到惰性气体洗涤器的下部进行鼓泡吸收,回收尾气中的氨。传统流程中惰性气体洗涤器的设备结构型式和介质的流向如图1所示。在尿素生产过...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数中氮厂对弛放气吸氨后形成的稀氨水都未加回收利用而将其排入地沟,既浪费能源,又造成污染。仅有少数厂回收利用,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设氨水蒸馏系统,将稀氨水浓缩成液氨;二是利用尿素系统外送氨水管线,将稀氨水返回到碳铵液槽与碳铵液一并送至解吸塔解吸回收(其流程如图所示)。两者比较,后者具有  相似文献   

9.
自回流塔出来的再生气经再生气缓冲桶后,进入高位吸氨器,与氨水离心泵来的稀氨水一起进入再生气氨回收塔。在再生气氨回收塔下部的分离段完成气液分离,再生气去氨回收塔上部的泡罩塔盘段进一步被软水吸收。净氨后的再生气经分离器分离水分后送至脱硫系统罗茨鼓风机进口。氨回收塔的分离段一般设计有水箱,使用循环水进行降温。制得的氨水外送其它车间。传统再生气氨回收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0.
王君  焦春燕  杨洁 《中氮肥》2002,(3):27-28
0前言 合成氨和尿素系统都设有氨水回收装置.氨合成系统尾气由吹出气和氨罐气两部分组成,组分与生产工艺和操作有关,一般含H255%~65%、CH49%~15%、NH34%~6%、N218%~22%、Ar 3%~6%以及微量He、Xe等气体.过去中小型厂往往只把其中的氨用水吸收制成氨水,其余则作为燃料烧掉.90年代初许多厂改造了氨回收工艺并上了氢回收装置,把氢全部回收用于生产合成氨或其他产品(如双氧水),但环保并没有达标.尿素系统回收的氨水量很大,并夹带碳铵和尿素等,回收工艺复杂.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尿素厂废水中NH3含量有的为0.04%~0.07%,较好的为(50~100)×10-6,先进的已达5×10-6以下,直接作锅炉给水.合成氨和尿素系统的氨水回收装置,设备投资上百万元,而且其工艺路线的优良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环境.所以回收工艺的选择对每个尿素厂非常重要.本文对中小尿素厂氨水回收工艺改造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张晓静 《小氮肥》2014,(12):25-26
<正>1项目背景2008年,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化工公司)采用武汉绿寰公司的技术成功实施了尿素系统低压水解系统的改造,将三星化工公司一期、二期尿素装置所产生的碳铵液、工艺冷凝液及氨回收和提氢的氨水全部送至低压水解塔进行解吸处理,含氨和二氧化碳的气相物送到二循一冷,达到了回收工艺冷凝液中的尿素和废水再利用的目的。在工艺冷凝液流量为25 m3/h(包括碳化氨  相似文献   

12.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对尿素装置高压系统、中压分解吸收系统改造后,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由于二段分解吸收时解吸气相带液,造成二循一冷吸收负荷加重,经常出现连续性漫液,致使二循二冷氨水中CO2含量严重超标,二段经常超压,直接影响一段吸收塔的稳定运行。解吸废液中氨质量分数最高为3.6%(平均为0.8%),废液中尿素质量分数平均为1.3%,氨及尿素损失都比较严重,生产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3.
陈金富  李聚才 《化肥工业》1994,21(1):36-37,50
本文介绍了年产4万t小尿素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二段循环系统,解吸系统气相带液所引起的“恶性循环”,造成整个系统氨耗偏高。采取相应技术改造措施后,使小尿素氨耗达到中型尿素厂的水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厂半水煤气脱硫设计采用氨水液相催化法。考虑到氨水脱硫有氨耗大、效率低、不稳定及腐蚀等缺陷,开车时改用了 A.D.A 法(流程见图1)。投产十年来先后对溶液再生系统和硫回收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氮肥厂合成工段的放空气和驰放气中的氨回收,大部分厂都有等压回收系统。我厂利用原ty500合成系统的1台6m3的波氨贮柏和1列冰机冷却排管设计了1套外循环冷却氨吸收装置。见图1。回Ik等压回收系统拉程简回1.加压系;2.缓冲器;3.吸收冷却排管该装置利用合成二气做为动力,在二气进冷却排管的中心位置设计1个喷嘴,使二气向排管方向喷射。对缓冲器至喷嘴这一段管道内形成负压区域。缓冲器内的氨水不断地补充到负压区与合成二气混合;并在二气的推动下,在冷却排管内并流吸收氨,并被冷却后从排管上部回缓冲器。由于冷却水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6.
本厂原设计3000吨/年型合成氨,结合生产实际,近年来逐步完善了“三气”回收,并在碳化清洗塔前增设了二次脱硫塔,用回收“三气”中的氨制得的无硫氨水进行二次脱硫,使原料气中的H_2S 达到了部颁指标,现简介如下:一、工艺流程简述:(见图)1.合成塔前、塔后放空气、氨罐弛放气、循环机和冰机放空气汇集于集气总管(φ159×4.5L=1200m),由此通过φ45×3管道送至净氨塔(由原变换冷凝塔改制),  相似文献   

17.
高效等压氨回收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小氮肥》2009,37(8):1-4
0前言 吉林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化公司)的弛放气等压氨回收装置是于1992年碳酸氢铵改产尿素时安装使用的,氨水供中压氨洗脱除二氧化碳使用。中压氨洗系统停运后,一部分氨水去碳化系统,脱除脱碳闪蒸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碳酸氢铵;另一部分去尿素解吸系统。  相似文献   

18.
童刚  余联勇 《小氮肥》2006,34(4):15-17
四川美丰德阳分公司500t/d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斯邦公司的二氧化碳气提法工艺。该装置于2000年6月建成投入试运行,并很快达标达产。2001年4月,我公司第一套三聚氰胺(三胺)装置投产,其副产的大量浓氨水全部由二氧化碳气提装置承担,按原工艺流程,这部分外来氨水只能与本系统自身氨水一起通过解吸水解,将氨水中的氨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后再冷凝回收,由于外来氨水不仅浓度较高且流量也较大,通过解吸水解分离回收氨和二氧化碳不仅操作难度大,且蒸汽消耗高,环境污染大。  相似文献   

19.
周振戎 《化肥工业》1993,20(4):38-42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证明了碳铵改产尿素选择碳酸丙烯酯脱碳加中压氨洗流程时,立足原有的“三气”回收装置稍加技术改造,即可建立起“中压氨洗-三气回收-尿素解吸”的氨网络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可做到“三气”合理利用、氨分级回收、氨水逐步提浓供中压氨洗、碳化氨水去尿素解吸多产肥的优化组合。该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可确保工艺指标合格率,维持系统的氨平衡、水平衡。  相似文献   

20.
成国日 《中氮肥》2002,(2):23-24
为降低能耗和达到环保要求,许多碳铵生产企业采用了“一点加水、逐级提浓”的氨回收技术,将软水补充至碳化清洁塔,并通过依次提高压力,吸收精炼再生气和合成放空气中的氨,形成180-200tt稀氨水送碳化生产碳铵。该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碳铵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近年来,受市场影响,碳铵销售状况逐年下降,碳铵企业大都转产尿素,相应精炼、合成工序回收氨水的用途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有企业将这部分氨水送尿素解吸塔,也有的企业为达到环保要求,采用回收稀氨水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但这些措施在操作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回收氨水浓度较低,补充至解吸塔会造成设备处理能力不足,蒸汽消耗明显上升,即使解吸后的氨返回生产系统,在操作不良的状态下,也易造成尿素生产水碳比的不平衡,无法体现氨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