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光伏发电作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飞速发展。光伏矩阵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作业工况,建立了光伏矩阵模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模型、DC-DC转换电路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上述的仿真模型,对不同光照强度、电池温度条件下的光伏电池矩阵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且通过改变光照强度、电池温度、转换电路负载特性仿真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DC-DC转换电路的负载为纯阻性负载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中的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能够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杰  张任 《轻工机械》2012,30(3):58-61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存在一个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最大功率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伏转化出来的电能,必须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采用DSP2812芯片用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主控制器并选择Boost拓扑作为主电路结构,介绍了采样电路和驱动电路等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与控制策略的设计。最终用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取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为目标,基于已知的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算法,来构建仿真模型。首先根据太阳能电池的数学模型建立光伏电池模型,然后讨论使用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并依据该算法建立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最后模拟在不同温度、光照下电池阵列的输出特性,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光伏发电因其方便廉价、节能环保正被当今社会广泛应用。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是要实施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但采用传统的扰动观察法无法满足在最大功率点追踪的精度要求,对此文章选取了模糊控制法。利用Matlab/Simulink对电路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不论是光照强度改变还是环境温度改变时,采用模糊控制法的MPPT电路都能提高响应速度,减少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方便深入地研究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算法,本文在对光伏电池板数学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建立了光伏电池板的仿真模型,并针对国内光伏行业最常用的扰动观察法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仿真模型与理论完全相符,可行性高,仿真结果能作为实际运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两种主流补偿电流跟踪控制技术(固定环宽的滞环比较电流控制和三角波比较PWM电流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三角波过调制的电流跟踪控制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开关频率,提高了大电流的跟踪能力,减小系统的跟踪误差。采用PSIM软件,搭建器件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其开关信号和跟踪误差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新的补偿电流跟踪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本原理,采用先进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MPPT)和高效的SVPWM逆变器技术,实现直流太阳能转换为电网工频交流电能,且确保以功率因数1输出高质量的电能波形。研制了500KW试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主电路拓扑及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且具有良好的并网性能。  相似文献   

8.
光伏电池的输出最大功率点随着温度和辐照度的变化而时刻变化,为了提高光伏电池输出功率,需要通过最大功率控制器进行最大功率点追踪。文章设计了一种光伏系统MPPT控制器,包括DC-DC电路、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隔离电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辅助电源、通讯模块等。该控制器可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的快速准确追踪。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太阳能最大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概况。基于恒定电压控制原理和脉宽调制控制原理,结合MATLAB软件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发现两种方法都能较好的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当前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MPPT)现状,发现传统MPPT方法在最大功率点处易出现振荡、扰动步长较大增加振荡或较小造成跟踪时间较长等问题。针对传统MPPT算法在稳态与动态性能之间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变步长二分算法。该算法设置一个较大的初始步长以确定MPP大概位置,随后利用二分算法对步长进行多次减半直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主流MPPT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的MPPT算法进行对比验证此算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的快速性与可行性,即能实现在最大功率点处的快速跟踪。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选择映射算法需要额外传输边带信息的不足,提出一种预留子载波-选择映射联合算法:通过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子载波进行分组,将0幅度预留子载波嵌入到各分组的特定位置后对分组进行位移,由此把边带信息嵌入到预留子载波的位置上,最后选择峰均功率比PAPR最优的一路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不需要额外传输边带信息,同时有效地降低了OFDM系统的PAPR和复杂度,提高了系统频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需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对比分析了3种常见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方法,比较了其优缺点。针对MPPT启动过程中特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PPT方法,利用中值法准确计算出最大功率点电压,提高了跟踪速率。通过实验,对系统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算法的控制下,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2型糖尿病(2-DM)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eptin)和胰岛素敏感指标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PS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用药12 w后,测定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Leptin、TNF-α,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PS能提高模型大鼠ISI,降低HOMA-IR指数,降低Leptin和TNF-α水平。结论:APS对大鼠IR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Leptin、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亚青  丁学文 《轻工机械》2009,27(5):62-64,68
介绍了荷兰BRUGMAN公司生产的BRUBOMATIC Ⅱ型宽幅退煮漂联合机的系统构成。从其控制系统框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三级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对监控级和控制级的软件功能分别进行模块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监控级工控机和控制级PCC的人机界面和控制软件。该套控制软件运行于某台因故缺少软件的BRUBOMATICEⅡ型退煮漂联合机中,长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桑叶多糖(mulberry leaves polysaccharide,MLP)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LP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LP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LP进行治疗8w后,检测24h UAlb和尿蛋白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中CTGF mRNA表达。结果:MLP能显著降低DN大鼠24h UAlb和尿蛋白含量(P0.01),下调CTGF mRNA表达(P0.01)。结论:MLP可减少DN大鼠尿蛋白、24h UAlb,降低肾脏CTG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网故障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网侧变换器的影响,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提出了增加功率前馈补偿的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网侧变换器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网侧变换器采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的控制,实现交流侧单位功率因数和直流环节电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克服了参数变化和外电压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组织中visfat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再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丙二醇)和3个剂量Pue治疗组(腹腔注射40、80、160mg/kg).各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8w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脂、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采用RT-PCR法检测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Pue高、中、低剂量组大鼠FBG、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Pue高、中剂量组大鼠FINS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Pue高剂量组大鼠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Pue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visfatin mRNA表达,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索改善油菜籽芥酸近红外预测模型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方法,利用无效变量消除法(UVE),对135个油菜籽样品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后的光谱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结果表明,UVE法筛选变量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速度显著优于全波长参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散射校正加一阶导数对光谱预处理,UVE法筛选变量,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的校正模型效果最好,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2,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2.2。因此,用UVE进行波长选择后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能准确快速地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复合凹凸棒介质(CAM)对Cr(Ⅵ)的吸附行为,拟合了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CAM对Cr(Ⅵ)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但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更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规律;分别计算了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该吸附为熵驱动、吸热、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