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仿真光尾流探测系统参数对回波信号的影响,利用米氏散射理论计算了单个气泡的光散射特性,并求解了不同尾龄时刻舰船尾流截面的光学厚度。结合尾流探测的工程应用设计了探测系统的原理光路,并依据探测光路图采用数值方法,得到了具体探测参数下的尾流回波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探测系统参数的优劣对回波信号的影响至关重要,该研究可为光尾流系统的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应用于尾流自导角度出发,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尾流中气泡对激光的后向散射光特性探测舰船的新方法。一般情况下,在不考虑水面波动的条件下能得到明显的气泡后向散射光信号;当有波浪存在时,后向散射光信号则不明显。对此本文提出了利用气泡的后向散射光接收信号与波动水面反射信号在频域的差异判别气泡存在的方法,计算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田晶  白光富  江阳 《兵工学报》2018,39(5):969-975
对激光经气泡、水体散射后偏振特征的变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舰船尾流的几何模型和气泡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特征的激光尾流探测方法。利用偏振光探测优势对探测器进出入气泡尾流的舷别信息进行分析,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偏振光探测装置可有效地分辨尾流区和非尾流区的散射光回波信号;当激光通过不同尺度、不同密度气泡区域时,探测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亦不同,且信号特征有规律可循。该方法能初步对尾流的舷别信息进行甄别,为尾流自导鱼雷探测舰船尾流从而进行目标跟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舰船尾流场中的大量微气泡会使通过它的激光产生比普通海水强烈得多的散射效应,尾流场中微气泡的前向散射占主导地位,且在一定入射波长下,相对散射光强与气泡半径呈线性关系,气泡半径越大,对激光的散射越明显,这样照射到接收器上的光斑位置就会发生偏移,通过对接收器上光斑中心位置的计算,可以达到探测尾流场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束穿过模拟尾流区域时,光斑中心距源点距离将发生明显变化,其方差将增大几倍到几十倍,通过检测激光束位置的偏移量为尾流的探测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光检测尾流特征中抑制背景干扰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鱼雷光检测尾流的背景干扰的主要来源及其特征,给出了有效抑制背景干扰的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以下方法,可有效抑制背景干扰:给光电探测系统加装窄带光谱滤波器,其透光的谱线宽度应恰好覆盖照明激光的辐射频谱,由于照明激光的谱线很窄,可有效抑制环境背景光的干扰;对于气泡的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采用前向散射测量能较好地抑制水分子、水中固体悬浮颗粒的散射干扰;在测量气泡散射的各种物理量中,测量气泡的散射光空间频谱分布,通过高斯拟合,以散射光空间频谱分布的线宽表征气泡的空间分布,是一种有效的光检测尾流方法,并且可以进一步抑制与激光光谱重叠部分环境背景光的干扰。研究结果为光检测尾流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同于现有的鱼雷制导技术,即激光尾流自导技术.该技术主要依赖于舰船特性和尾流气泡的光散射特性和来完成的,它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同时对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船尾流激光探测的信号检测与分析问题,提出了利用小波域能量特征进行尾流特征分析的新方法。首先设计了变遗忘因子的自适应抵消器滤除水体后向散射信号与系统噪声,有效地选取了含有目标的信号;其次采用小波包分解方法并按频段的能量形成提取目标特征;最后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提取的特征能有效地揭示不同性质下的尾流后向散射光信号,提高了对尾流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鱼雷光检测尾流时尾流信号受水体后向散射干扰不易检测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利用变遗忘因子的自适应抵消方法对水体后向散射回波进行抑制,通过非线性放大增强目标信号,最后采取自适应阈值等多种有效策略对目标进行探测。对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水体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跟踪速度,可提高光尾流检测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光检测尾流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群  王英民 《鱼雷技术》2012,(2):157-160
舰船尾流的声学特性是尾流的主要特性之一,而气泡是形成尾流声学特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尾流单个气泡的主动声学特性分析,建立了气泡的弹性球壳主动声反射/散射特性模型。结合对不同半径气泡声学特性及气泡在尾流中分布的分析,建立了双气泡的结构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周期载荷作用下位移随频率的变化,得到气泡的谐振频率,计算双气泡在主动入射声源作用下的场点分布,得到双气泡的主动声反射/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尾流场是舰艇在航行过程中形成一个含有大量微气泡和涡流的区域称之为尾流场,其声学、光学、热学及电磁学都与正常海水截然不同,通过对尾流光学等特征信号的探测,可以达到检测和跟踪尾流场的目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波前将发生变化,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通过尾流场后的波前变化检测尾流场的方法,通过对比激光经过静水和实验室模拟尾流模拟装置后波前的变化实现了检测尾流场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对波前的影响不明显,涡流对波前的影响非常明显,当涡流越大时波前变化也越大,该方法的提出为提高光尾流检测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航速对舰船气泡尾流几何特性的影响,探索不同尺度的气泡在尾流中的作用规律,为气泡尾流的声探测以及鱼雷的尾流自导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抛物化的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PRaNS)方程、气泡输运方程及k-ε两方程湍流模式,对2类典型船型的远场气泡尾流场进行了建模与分析,数值估算了舰船尾流中气泡数密度的分布特征,比较了不同航速下气泡尾流几何特性的差异,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得较好。计算结果表明,航速对气泡尾流的几何分布形状影响不大,但对尾流中气泡浓度的大小影响明显。航速越大,相同尾龄时的气泡数密度也越大,尾流特征越明显;在尾流不同尺度的气泡中,半径10μm的气泡尾流浮升角最大;半径52μm的气泡尾流浮升角最小,半径30~50μm的气泡存活时间最长,所以对气泡尾流的探测应以半径30~50μm的气泡为主。  相似文献   

12.
钱东  韩啸 《鱼雷技术》2007,15(1):8-11
为了开发尾流自导及其对抗技术,法国DCN船舶制造集团公司已对舰船尾流进行了15年的研究。该文介绍了他们在水面舰船尾流建模、海上实验和测量研究以及尾流自导鱼雷模拟和对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基于对尾流4种形式:泡沫尾流、波浪尾流、压力尾流以及速度尾流的认识,采用了简化的尾流空间几何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海况对尾流形态的影响,其仿真软件综合考虑了多艘舰船在尾流中的交叉穿越,尾流参变模型的深度和宽度随时间、速度和船型的变化以及鱼雷自导头采用多波束等因素。比较分析了目前采用的一些对抗方法的优劣,提出了硬摧毁是未来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退偏效应的尾流激光探测与寻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晶  陈航  王培南 《鱼雷技术》2013,(6):414-417
利用不同尺度气泡与海水介质对激光散射后退偏状态的差异性进行尾流检测并实现尾流寻迹。仿效声尾流导引的模式,通过尾流中不同密度、尺寸气泡群与海水水体的分辨达到对尾流边缘区域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层次地分辨不同密度、尺度气泡散射体和海水介质的回波信号,并反映出气泡密度对散射光退偏效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探测器对进出尾流的甄别。  相似文献   

14.
舰船尾流及其气泡数密度分布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舰船尾流为水下武器平台的探测对象,研究尾流气泡数密度(BND)分布.采用改进后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流动模型和气泡输运理论,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尾流BND分布进行计算,并用实测数据验证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纵向上随着离船距离的增大,尾流宽度成小角度扩散;而尾流的深度增幅较大,船尾后方3 000 m处的...  相似文献   

15.
田恒斗  金良安  王涌  迟卫 《兵工学报》2011,32(9):1126-1130
为从理论上分析舰船远程尾流中的气泡分布特征,首先研究了单个气泡在远程尾流中的运动特性及影响要素,重点考虑了上浮速度与传质速率这两个相互影响的耦合因素,构建了完整描述远程尾流场中单气泡上浮运动全过程的动态耦合数学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结合统计分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计算舰船远程尾流场中气泡群整体存留时间、相对数密度和尺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线导雷极限射距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潜艇使用线导鱼雷攻击单艘匀速直航水面舰时极限射距计算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偏离方位法发射线导鱼雷,线导段采用保持距离导引法作为导引方式,自导追踪段采用尾流自导方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潜艇在线导鱼雷攻击过程中,根据指控系统计算得出的水面舰速度和舷角值,并估计其误差范围,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不同误差条件下的线导鱼雷极限射距,从而使指挥员能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作出评估,有利于提高线导鱼雷攻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对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该文主要探讨了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对抗来袭鱼雷的方法,首先概括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和弹道特性,其次从单舰防御角度出发,分析了停车、转向、旋回、加速等多种方法的对抗原理与运用要求,最后从编队防御角度出发,提出并论述了填充护航舰艇、近距平行尾流、交叉尾流航行3种纯机动方法对抗原理及运用要求。研究结果对提高水面舰艇防御尾流自导鱼雷的效能、增强其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梁红  刘劲波 《鱼雷技术》2008,16(4):47-50
针对目前尾流自导鱼雷对舰艇的严重威胁,从舰艇尾部反尾流自导鱼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尾流回波信号的声学特征模型。研究表明,尾流回波声压主要取决于气泡尺寸、数量,舰船吃水深度和航速及基阵发射频率等因素。根据所研究模型和国外实测尾流气泡半径和密度数据,对比于鱼雷回波信号,对防御系统的主要参数(如发射频率、发射脉宽和周期以及工作距离和深度等)的选取和优化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设计原则和参数选择范围,该研究可为反尾流自导鱼雷防御系统的仿真信号生成和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