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树坤  邢立 《录井工程》2004,15(4):F005-F006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首次录井技术交流会于2004年9月22-24日在上海召开。中石油下属的14个油田的28家单位50名代表参会。与会代表主要为各油田勘探、开发管理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会议就各油田近两年的录井技术发展及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许多专题报告介绍了录井技术的发展及典型成果实例。会议充分肯定了录井技术发展在勘探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录井工艺技术尚无质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推动、促进录井技术进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是此次交流会的核心主题,上市与非上市公…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14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管理部在广东珠海召开了录井技术研讨会。中石化所属的胜利、中原油田等8家录井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中石化股份公司油田事业部和各油田分公司勘探处、开发处、工程监督中心.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分公司、国际石油工程分公司,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2研究所等录井设备供货商等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历时三天,大会书面发言53人次,收到论文50篇。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对象的日益复杂、录井技术如何发展和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独特作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特点更突出、传递更及时、成果更量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攻关理念;简要回顾了录井技术发展历史,系统分析了录井发展现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针对录井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录井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录井技术体系建设和重大新技术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4.
邓美寅 《录井工程》2006,17(4):46-49
简要介绍了胜利油田录井技术状况。胜利油田录井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勘探技术,在勘探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井位(工程)测绘技术、钻井地质设计技术、录井资料采集技术、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录井资料应用技术、综合录井仪研制开发技术等六大技术系列,并在采集技术体系的攻关与创新等七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地质公司成功开发了SDL9000录井仪数据传输系统,在海洋钻井平台上实现了通过通讯卫星把录井实时数据远传到胜利油田网络上,从而实现数据网上共享,便于后方主管部门远程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录井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6.
综合录井在现代钻井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各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以及钻井技术发展的需要,该文对综合录井在现代钻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利用现场资料确定储集层位置、划分储集层流体性质、异常压力检测、工程事故预报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用实例说明在钻井过程中综合录井技术的重要性。为综合录井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相方 《录井技术》2001,12(4):13-16
基于综合录井技术功能分析,强调了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与作用。鉴于我国加入WTO,建议联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国际录井技术服务集团公司。回顾近几十年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历史,提出了综合录井系统规划与开发应有大手笔,未来才能在国内外占有市场。分析综合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应用现状,认为能够为油气勘探的常规工作提供优质的常规服务,为油气勘探的主流工作提供优质的特殊服务,将油气勘探中各学科专业研究的成果及时地引入综合录井系统,是提升综合录井行业的地位、实现录井行业未来大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录井技术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录井技术发展"硬技术先进、软技术滞后"的现状;从油气勘探开发对录井技术的需求、相关行业技术发展的促进、数字化油田建设的推动、录井技术自身的条件、实力等方面概述了录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引进消化、多技术集成、资源共享等录井技术创新策略;提出了改造传统技术、开发智能化、可视化解释评价技术、高精度定量检测技术等录井技术创新的一些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该就如何提升录井资料应用价值和时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针对老油田勘探开发对录井信息的需求,阐述了实现录井综合解释、评价现场化、及时性的意义及可行性,以实例阐明了录井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录井资料解释评价与决策现场化的关系,这为把握录井服务的方向及技术发展趋势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江汉油田测录井公司近日将核磁共振录井新技术运用于江汉油田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三低油气藏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特点的“三低”油气藏。近年来,随着勘探领域不断深入,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探区油气成藏复杂,油水关系识别难度大。为了有效勘探开发致密油气藏,加速在新区、新领域寻找新发现、获得突破,针对性地开展了录井检测技术的创新研究,长庆油田2007年首次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引入勘探领域,于2011年在长庆油田全面推广应用。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录井中的评价方法研究、与传统色谱技术性能对比等,通过170余口备类油气探井的现在试用验证,该技术分析速度快,更有利于薄差油气层的识别,且参数丰富,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显示了其技术优势,录井综合解释符合率由61.5%提高到81.8%。结合实例阐述红外光谱的气体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效果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鲍云杰 《录井工程》2006,17(2):34-36
录井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勘探对象和新的钻井工程条件,如何发展与钻井工程条件、勘探对象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是录井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油气水层识别和评价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录井识别评价技术的现状;指出地层是否产水识别不准、特殊钻井条件下油气层识别困难是当前录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地层是否含水缺乏检测手段、地层含气的检测手段单一是制约录井技术发展的瓶颈;介绍了开展岩心含水分析、微量气体分析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进展情况,认为这两项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水平的提高,符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录井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录井学科在勘探事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阐述了创建录井学科的必要性,录井技术已经具备了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学科的条件。录井作为信息产业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分支,具有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地位;确认录井学科,有利于聚集人才,推动该项技术快速发展,促进录井产业化的成熟,发挥少投入多产出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为石油勘探服务。文章还对录井学科前沿技术作了简介,并建议成立协会来促进录井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藏储集层是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由于钻井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录井的准确识别与评价,引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新技术,结合综合录井参数开展岩性、物性以及可钻性评价形成录井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建立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响应特征、核磁共振录井和校正的可钻性指数(B)的划分标准,利用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地质指标(岩性、物性、含气性),建立综合评价系数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了川东北海相超深井岩性识别与归位、油气评价等录井难题,为超深水平井长穿有效海相储集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录井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复杂钻井地质条件下的录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综合录井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凯  罗梅  孙恒君 《录井工程》2006,17(4):14-16,21
钻井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了大位移井和水平井钻探的成功率,却给常规的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困难。为保障综合录井功能的发挥,针对大位移井和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对综合录井的影响,分别从岩屑录井、气测录井、荧光录井以及工程参数录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因素的举措和具体实施方法,并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录井钻探中,确保发挥综合录井功能和提高资料采集质量的两点建议。对复杂疑难井综合录井技术方法研究和指导现场录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录井技术起步较早,但近几年发展速度放缓。我国与俄罗斯的录井技术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了借鉴俄罗斯录井技术的长处,提高我国的录井技术水平,从录井仪研发、钻井参数、气体参数、地质参数和录井信息化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录井技术的现状和特点,并与我国的录井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俄罗斯在仪器房布局、传感器类型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我国在仪器房安全防护、气体定量分析、录井信息化和特色录井技术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因此,我国应引进俄罗斯的优势录井技术,提高我国的录井技术水平,缩短我国与先进录井技术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所面临的地质对象越来越复杂,为更好地解决勘探开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该文从录井技术发展现状及当前油气生产中所面临的难题入手,探讨了录井技术应向分析评价综合化、数据信息定量化、检测方法多样化、资料采集及时化和作业决策现场化等方向发展,提出了录井技术必须满足勘探开发形势、钻井技术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需要,才能发掘其广阔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8.
李玉桓 《录井工程》2006,17(1):36-38
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录井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录井行业技术发展滞后,制约了其他相关行业尤其是钻井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国内录井行业如不能在随钻技术、工艺和装备上有大的突破,将逐渐失去自身的优势,实时性也会变得空洞,难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地位,市场也将萎缩。当务之急是发展随钻录井工艺技术和装备,以适应勘探开发整体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开发随钻录井技术的设想,浅谈了随钻录井仪器的技术性能、基本功能,分析了随钻录井仪器研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地震勘探技术、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未来油气勘探中存在的寻找石油储量战略接替困难、新增储量品位下降、埋藏深度增加、复杂勘探对象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陆相隐蔽油气藏、海相油气藏、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山前带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海域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等7大领域,并分析了7个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指出了物探技术、井筒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主要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和研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了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录井中的显示特征,对应用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结合及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场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录井新技术在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油田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