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天津某酒店地热热泵供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天津某酒店采用地热热泵,充分利用地热尾水供暖,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地热供暖的现状,介绍了水热型、地源热泵、干热岩三种供暖方式的特点,并分析了三种地热供暖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了几点地热资源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地热在我国供热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对地热尾水提升温度进行供暖的可行性及经济性问题,得出了苇4用高温水源热泵+地热尾水供暖可以有效解决地热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提高地热热水的利用效率、节省供热运行费用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地热供暖系统与传统供暖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热供暖系统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调峰比和地热尾水排放温度,并分析了其对地热供暖系统的影响.利用MATLAB多项式拟合工具对供暖度日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供暖度日数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计算供暖期燃料消耗量并最终得到地热供暖系统的年运行费用提供数据.以费用年值作为地热供暖系统的优化指标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4)
<正>河北雄县是中国石化打造的国内首个地热供暖的"无烟城",形成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目前,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区域已扩展到14个省市,地热供暖面积超过4000×10~4m~2。"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将打造20座"无烟城",实现新增供暖/制冷面积1×10~8m~2,同时,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10~4kW。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采暖方式污染严重、温度不均匀、安装不方便、舒适性差、能源消耗大、社会效益低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要,而地热供暖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舒适的供暖方式逐渐被普及开来。分析了地热供暖的原理、优势及环境效益等,结合天津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分析地热供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天津、北京、西安等地发展迅速,主要用于供暖、洗浴、花卉种植、水产养殖等。天津的地热应用位居全国前列,地热供暖面积达800万m~2,其中塘沽区政府  相似文献   

8.
北苑家园地热供暖项目是全国目前单项工程规模最大的地热供暖项目,也是北京首次采用项目融资模式运作的地热开发项目。本文介绍了利用“项目融资模式”运作地热供暖项目的整个程序。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意义,有利于地热资源规模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并将会有力地提高北京地热资源利用的规模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地热在能源领域的作用。也可作为其他工程融资建设、求得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最近,利用地热的低温热交换系统的应用愈来愈多。地热利用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方式就是直接利用地下水;间接方式就是通过与土壤和地下水热交换而加以利用的方式。在利用地热的场合,为了满足对温度的较大范围要求便得利用热泵。本文就专门利用地热的热泵系统作详细解说。先说明热泵的原理,地热热泵的种类,然后介绍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一地热热交换器的种类。文章对这种低温热交换系统在供冷、供暖、地板供暖、热水供应、游泳池加热、浴缸加热、融雪以及工厂生产过程、农业、养殖等方面的应用方法作了说明并对地热热泵的优点作了总结。(图17表2参3)  相似文献   

10.
经过分析计算,对区域燃煤锅炉房供暖方式和地热 高温水源热泵供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做出科学比较,证明了地热 高温水源热泵同燃煤锅炉供暖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燕  王广会 《建筑节能》2008,36(4):9-11
论述了发热电缆地热辐射供热系统与其他供热系统相比的优越性,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热电缆地热供热系统在冬季供暖中的运行费用是可以或低于集中供热的运行费用的.并总结了该供热系统市场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2.
芦岩  林辉  田雨辰  田亮  竹巧艳 《煤气与热力》2021,41(1):1-4,10041
介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以梯级利用地热水热量为原则,采取地热水直接供热与热泵机组利用地热尾水余热的供热系统)设计方案的工艺流程、运行策略,建立供暖期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模型。结合算例,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下,对两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进行计算。方案1:制热设备(地热水换热器、热泵机组)与供热循环泵采取一机一泵的固定设置。方案2: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对于方案1,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对应关系固定,启用某台制热设备时必须启用相应的供热循环泵。与方案1相比,由于方案2的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的对应关系相对松散,匹配更加灵活。方案1、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分别为9.20、10.03。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提高9%。  相似文献   

13.
抽取地热水到地面,经换热器放出热量给室内供暖循环系统,放热后的地热水再回到地下循环供热。实现循环供热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地热资源供应能实现持续循环;二是市场运作能实现经济循环,目前在中国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已经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中国有地热资源地区与巨大的供热市场相结合可以有许多开拓地热供暖的机会。随着地面辐射板采暖等相关技术的实施,使更多的温度较低的地热资源有机会得到利用,实现要求带有回灌系统的地热供暖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Sima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15 geothermal areas in Turkey. It has several geothermal resources with the mass flow rate ranging from 35 to 72 kg/s and temperature from 88 to 148 °C. Hence, these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to use for several purposes, such a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istrict heating, greenhouse heating, and balneological purposes. In Simav, the 5000 residences are heated by a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n which these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used. Beside this, a greenhouse area of 225,000 m2 is also heated by geothermal. In this study,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Simav geothermal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have been optimiz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ve been presented and the impact of the parameters of heating circuit on the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ans of energy, exergy, and life cycle cost (LCC) concepts. As a result, the optimum heating circuit has been determined as 60/49 °C.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天津利用中低温地热水以化石燃料调峰的小区供暖系统实际运行效果,通过与煤炭、天然气、柴油等三种热源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天津地热供暖系统进行了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沿太平洋地区有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东部地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有稳定的采暖市场需求,但有3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资源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地热能在不过量开采下是可再生的。二是要采用能抗腐蚀的地热采暖系统。三是所需要的资金能筹措经营能获利,才能与常规采暖竞争。  相似文献   

17.
开发地热供热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达 《暖通空调》1999,29(2):69-71
城镇集中供暖和生活热水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利用我国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投资创共热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依据地热利用工程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我国开发低温地热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介绍了工艺流程、产业化指标、资金和风险,评估了地热供的经济效益。认为不论是否在地热异常区、北方或南方、都有许多机会创办地热产业;为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于热供热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实际使用情况,通过陕西咸阳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论述了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和地热水供热在住宅开发中的综合利用,指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与地热井供热综合利用可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Energy and Buildings》2006,38(4):286-292
The energetic performance of Balcova geothermal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BGDHS) and Salihli geothermal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SGDHS) installed in Turkey is investigated for build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e.g., pumps, heat exchangers) of these geothermal district heating systems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modeling. The present model is employed for system analysis and energe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geothermal district heating systems. Energy flow diagrams are drawn to exhibit the input and output energies and losses to the surroundings by using the 2003 and 2004 heating season actual data. In addition, energy efficiencies are studie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and are found to be 39.36% for BGDHS and 59.31% for SGDH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