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煤炭技术》2021,40(6):33-37
结合同忻矿石炭系煤层8305小煤柱工作面工程概况,针对其留设6 m的小煤柱临空巷道在掘进待采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出现的矿压显现特征进行研究,理论分析认为5305临空巷道受采空区侧向扰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以及采空区未垮落充分的三角悬板滑落和变形失稳的影响是造成矿压显现的原因;并通过在现场应用水压致裂技术、制定卸压方案,辅助加强超前补强支护,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由之前的0.8~2 m缩短到目前的0.5~0.8 m,巷道两帮的移近量由之前的2~3.2 m缩短到目前的1~1.5 m,矿压显现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保证了临空巷出口畅通,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2.
通过窄小煤柱沿空留巷在综采工作面的成功应用,总结了一种沿空留巷开采方式,解决了受留巷影响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严重下降、沿空留巷推采时工作面与所留巷道之间通风行人困难、传统留巷方法所留设巷道受矿压影响破坏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河能源3号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以往采用的小煤柱沿空掘巷及柔模支护沿空留巷工艺,均存在巷道两帮变形大,底鼓严重问题。为了研究3号厚煤层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的合理宽度,以E131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E1315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揭示了沿空巷道的合理留设尺寸。采用Gaddg公式理论验算了区段煤柱留设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留设35 m的煤柱,能够避开采空区应力集中范围,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同忻矿临空宽煤柱和小煤柱布置的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在临空巷强矿压治理方面的技术和经济情况。通过现场的实践证明,采用沿空掘巷小煤柱有利于缓解顶板压力,减少维护费用和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燕子山矿4~#综放工作面为动压开采,临空巷矿压显现强烈,在实践生产中,302盘区5210巷与8212工作面形成相向采掘交锋,原有支护难以对围岩变形量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掘进巷道锚杆、煤柱留设宽度、回采工作面溜子道等支护参数重新设计,有效缓解了围岩变形程度,实现了工作面安全过交锋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沙曲矿28203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的留设宽度,对工作面的矿压实时动态监测,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出留设煤柱的合理宽度,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留设不同宽度煤柱时的塑性破坏特征,最终确定沙曲矿28203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合理宽度为25 m。现场实践证明,煤柱留设宽度满足相邻工作面的护巷要求。  相似文献   

7.
综放沿空掘巷护巷窄煤柱留设宽度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巷窄煤柱的合理留设是综放沿空掘巷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问题。基于采空侧煤体倾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以及护巷煤柱体的极限平衡理论,确定了护巷窄煤柱合理留设宽度的上、下限值解析表达式,结合山东某矿3309综放工作面的采矿地质条件,认为护巷窄煤柱合理留设宽度范围为4.1~7.2 m。为了进一步优化设计护巷窄煤柱的留设宽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合理取值范围内的护巷窄煤柱留设宽度进行对比分析,认为3309综放工作面护巷窄煤柱的最优留设宽度为5m。将上述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工程实践,现场实测数据表明,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综合确定的护巷窄煤柱最优留设宽度可以有效控制沿空巷道围岩变形量,有利于维护综放沿空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塔山矿试行小煤柱沿空开采,三盘区山4#层8311综采工作面与8312综采工作面相邻,面间留设6m小煤柱。回采8311工作面的过程中,受采动及采空区压力影响,2312巷部分区域矿压显现明显,出现底鼓、顶板离层等较大安全隐患。探索采用面间煤柱对拉锚索+巷道切顶的方式控制2312巷道变形,增强面间煤柱抗压强度,减小巷道压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阶段区段平巷布置方式,提出了回收煤柱沿空留巷区段平巷布置方式。此种巷道布置方式融合了双巷布置和沿空留巷的优点,通过沿空留巷保留上区段的运输平巷作为本工作面的回风平巷,区段间留设50~60 m的大煤柱,回采期间将工作面和大煤柱联合布置回采,实现回收采区内全部的煤炭资源。根据现场经验,对留巷费用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区段平巷布置方式进行比较,留巷所需费用不及所留煤柱产生利润的1/3,而且煤价愈高、工作面平巷愈长产生的经济效益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塔山煤矿8108工作面回采期间出现较大矿压显现,联通工作面的材料巷和运输巷矿压显现更为明显,导致顶板离层、底板底鼓等现象。采用工作面留设条带顶煤柱的方法以后,有效控制了工作面压力,来压强度相对减弱,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10):321-323
针对司马矿浮选尾煤灰分低,且销售价格低、销售不畅、占用大量工业场地等问题,对浮选尾煤的特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现有先进选煤工艺分析比较,给出司马选煤厂尾煤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辛置洗煤厂入洗高低硫煤人工配煤,准确度低,不及时,经常出现精煤硫分波动,造成销售损失,提出改造配煤系统方案.改造后,保证了配煤硫分达到要求指标(<10 %).  相似文献   

15.
煤炭转化中的煤炭液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彬 《煤》2004,13(1):44-45,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石油供应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富煤贫油的国家,采用液化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技术转化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5,(8):283-285
分析了火石咀煤矿选煤厂的煤质及可选性,对选煤厂整体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块煤斜轮重介+中块原煤三产品旋流器重介+末煤不入洗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生产实践,表明该流程具有灵活性强,流程简便、生产环节少,分选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强化煤质管理 提高煤炭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花煤矿通过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机制,实行三级煤质管理体系,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井下采、掘段队煤质管理,增加综合煤炭回收率,提高煤炭质量,提高洗煤产品回收率,增加了企业收入,树立了企业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