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肢运动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体表画线法测量上肢运动时几个主要部位体表皮肤的变化值,经过均值分析得出各个部位的一些变化规律以及与服装结构的关系;由于分析结果显示背宽部位尺寸变化显著而且呈扩张趋势,因而对背宽部位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得出了背宽变化的3个主要因子:双臂向前运动因子、外侧举因子和后伸因子,而向前运动因子是使背宽变大的因子,因此成为研究服装运动舒适性和放松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70名年龄在45—70岁的中老年女性,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测量,从人体形态结构、运动机能及皮肤伸缩方面入手,依据人体不同的动作幅度测量出体表尺寸变化的范围,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出体型变化的参数,研究中老年女体运动时人体各部位尺寸对服装放松量的影响,得到二者间的关系方程,分析了影响服装松量的主要成因。其结论及有关数据对于中老年女装在确定各部位松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研究、优化中老年女装结构提供了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人体上身运动对体表尺寸的影响,对5名标准体型的青年女性进行体表测量,采集被试者在7个常用动作下的体表数据,并从人体体表整体尺寸和局部尺寸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人体运动下体表尺寸的变化情况,研究所得结果可为服装的松量设计和面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基型结构“优化”设计是对人体运动引起的表皮拉伸进行研究,分析人体相关部位的变化计算出该部位的放松量,按照人体比例平衡及变化的原理进行女装结构的设计,它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使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比例和放松量的分配更具有合理性和巧妙性。同时,动态放松量的设计增加了服装的舒适性,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体型动作变化与服装结构放松量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钧 《江苏纺织》2003,(7):56-58
根据人体不同的动作幅度测量出体表尺寸变化的范围,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出体型变化的参数,以此参数为基础设置服装结构的放松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仅通过增加篮球服结构放松量来满足篮球运动人体活动需要宽松度的问题,提出以运动过程人体体型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篮球运动过程人体体型的正面、背面、侧面形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篮球服装结构优化设计,并借助穿着实验评测其优化效果.结果表明:膝关节、胯部、臀部、肩关节、腋窝部位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其形态变化最明显,其变化程度显著影响服装相应部位的结构尺寸、形状及面料要求,并验证了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体表角度和原型省角的对应关系,将体表特征参数转换为服装结构参数,在原型设计中引入角度参数,以期进一步改善服装的合体性.依据原型轮廓设计要求选定正面的肩斜角、体侧角、侧面的胸上凸角、胸下凸角、背入角、背侧角6个体表角度,以300名18~28岁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 12.0获得三维人体点云数据的三维坐标.根据坐标点,计算体表的各个角度,并利用统计软件对各个体表角度进行分析,确定显著性角度.研究结果可为利用体表角度结合人体尺寸数据的原型设计方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身体厚度是人体纵深向的厚度尺寸,是研究女装侧面外观效果的参考尺寸,其结构处理技术影响服装与人体体表的吻合程度。以160/84A国标女上半身人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Opti Tex软件的三维CAD技术设置虚拟人体模型,并以0.56 cm的公差增加人体模特的侧面厚度,共变化10次,然后通过数字化立体裁剪的方式获得衣身样板,以平面图片叠加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贴体衣身样板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及优化服装贴体原型的方法。结果显示:人体厚度每增加0.56 cm,胸围、腰围、上胸围基本呈等差增加,贴体样板横向尺寸的变化大于纵向尺寸,前后腰省、肩省等都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非接触式扫描系统对高尔夫运动时人体各部位进行测量,根据人体各部位变形尺寸和织物拉伸率之间的关系,计算服装的宽松量;运用人体运动时各部位对热湿舒适性的需求不同,选用10种织物,在不同的部位配比拼接符合人体热湿和拉伸需求的新型面料。研究结果可以方便夏季高尔夫服装材料的选用及结构的设计,使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穿着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和热湿舒适性的服装,以便最大限度地适合人体的需要,满足人体静态和动态的整体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成动态样板的设计,基于10名男性人体在静、动态下的 1600个尺寸, 采用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腰部及下肢运动对人体尺寸的影响,以及尺寸变化对服装松量设计的影响。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9种尺寸是描述人体下肢及躯干下部的关键部位尺寸,也是下装样板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尺寸。除了腰围和脚踝围外,9种腰部及下肢运动对其他7种关键尺寸的变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臀围和后腿中心线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最后,根据这些尺寸变化和分析结果,讨论了下装纸样中部位松量设计以及面料弹性性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排球比赛服是运动员比赛和训练必不可少的装备。传统排球比赛服的设计方法具有局限性,这是因为服装基本都是根据人体静态尺寸和形态设计的,往往忽视了人体在排球运动中的物理和生理特性。为了设计开发出高性能排球比赛服,本次研究首先在5个被测量者所穿着的合体连身衣上确定网格线,通过观察网格线在17种姿态下的变化,来了解皮肤变化的物理特征;其次是通过实验收集排球运动中人体体表的热湿数值,通过分析来确定运动中的人体体表温湿变化及分布特点的生理特征;最终基于观察、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对高性能排球比赛服的功能结构设计进行具体探讨,最终探索性提出一种科学的高性能排球比赛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永进 《纺织学报》2007,28(7):86-90
从人体工程学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婴儿人体特征对其服装结构、功能设计的影响。对38名婴儿开展人体部位尺寸、温度的测量及日常动作姿态的观察,根据测量和观察结果从形态、运动、生理和心理4个方面来分析婴儿的人体特征,进一步讨论这些特征对服装功能性的影响,并结合面料选择、服装外形、服装尺码、服装结构、服装色彩、服装图案、服饰配件、制作工艺来系统研究婴儿服装设计中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13.
身体厚度是研究女装侧面外观效果的参考尺寸,其结构处理技术影响服装与人体体表的吻合程度。以160/84A的国家标准女上半身人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OptiTex软件的三维CAD技术设置虚拟人体模型,并以0.56 cm的公差增加人体模特的侧面厚度,共变化10次,然后通过数字化立体裁剪的方式获得衣身样板,以平面图片叠加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贴体衣身样板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及优化服装贴体原型的方法。结果显示:人体厚度每增加0.56 cm,胸围、腰围、上胸围基本呈等差增加,贴体样板横向尺寸的变化大于纵向尺寸,前后腰省、肩省等都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4.
运动紧身装备有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作用,令其成为21世纪功能性运动服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跑步状态下皮肤拉伸为研究方向,提出了研究人体动态皮肤拉伸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分析跑步循环动作及下肢角度,将跑步循环分解成三个静态动作-前迈、落地、后摆。重点研究了人体在跑步的三种姿势下下肢体表在横向和纵向方面皮肤形变量,通过利用SCAN SMART三维扫描系统,从而得到了不同姿势下下肢不同部位皮肤拉伸数据,初步尝试获得了在跑步运动中皮肤变化的规律,为跑步运动紧身裤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悦 《国外丝绸》2014,(1):25-27
从分析女性的躯干形状入手,阐述体表凸点形成的人体关键点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对应位置。研究了短裙结构线的确定和设计的依据,介绍省道转移、分割线和增量设计等手法在短裙中的运用。得出短裙结构设计变化应该以人体体表为基础进行造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腰脊关节前屈、后仰、侧屈、水平扭转四个方向的运动,通过体表描线的方法,测量人体前身、后身、侧身的纵向皮肤形变率,并对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形变率和腰脊关节运动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腰脊关节运动与人体各个部位纵向体表尺寸变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针织紧身女跑步裤为研究对象,基于女性下肢运动过程中肌肉群的特征分析,通过下肢体表测试试验,研究因人体运动引起的下肢皮肤伸缩变形。测量人体下肢在10种不同静态的动作姿态下皮肤的纵向和横向变化量,并分析下肢皮肤运动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结合裤装结构设计原理,对针织女跑步裤的纸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跑步裤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运动休闲外套的全成形工艺实现方法,在分析运动休闲服装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人体上身躯干特征点和服装特殊部位松量设计,建立了服装衣身、袖身及整体制版工艺。通过选用合适的纱线及组织结构,设定上机工艺参数,实现了全成形运动休闲外套的编织。结果表明:在服装肘部设计立体内凹外凸结构,可适应肘部活动;领口、袖口及大身下摆将1+1罗纹布面折叠缝合,可提高该部位的硬挺度;大身偏下左右两侧添加插袋、插袋拉链及门襟拉链,可增加服装的运动元素;服装内层设有夹层,可丰富运动休闲外套的功能性。文章为拓展全成形服装应用领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余玉坤  孙玥  侯珏  刘正  易洁伦 《纺织学报》2022,43(4):124-132
为探究运动状态下服装间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软件构建的单层服装间隙量的动态仿真模型,模拟步行时的力学状态与间隙量.首先,基于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人体与服装的不同组织结构形态的三维模型,利用Instron万能拉伸仪与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获取服装材料参数与人体运动坐标,建立人体单层服装间隙量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在骑行运动过程中人体尺寸变化以及皮肤的形变规律,首先运用OptiTrack 运动捕捉系统采集了骑行运动中人体标记点的位置变化及其运动轨迹,对人体动态变化做定性分析,然后采用体表画线法对骑行运动中人体皮肤形变规律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骑行运动周期过程中,腰部及以上部位的点波动较小,尺寸变化较小,下肢部位点的波动较大,尤其膝部,且垂直方向变化大于水平方向;腿部变化复杂,且在骑行运动中不同区域的变化存在差异,其中围度变化率约在( -8%,16%)区间,长度变化率在( -60%,40%)区间;膝部的变化最为明显,变化率最大值达-60%左右,大腿和小腿处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