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重庆拥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正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危险,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重庆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藉此加强全社会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意识,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6,(3)
转型期遗留的大量工业遗产对重庆既是一个挑战,也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发展资源。虽然目前工业遗产开始受到学术界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其保护和开发尚存在自发性、孤立性、随机性等问题。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只有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结合才能彰显其真正的价值,达到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目的。通过梳理重庆工业遗产资源,分析目前重庆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文化内涵、环境景观及旅游策略制定等五个方面对工业遗产与城市的关系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空间解决措施,最终形成多层次复合化的保护利用策略,以期系统而有效地保护并利用重庆珍贵的工业遗产。  相似文献   

3.
刘凤凌  褚冬竹 《工业建筑》2011,41(11):54-59
工业遗产保护的关键首先在于发现,从众多工业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成为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再利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分析三线建设期间重庆工业遗产的现状,探讨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初步对三线建设时期重庆主要的工业遗产进行分级评估。最后选取重钢进行具体分析,精准地根据类型学的方式进行各项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重庆工业发展脉络,分析出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息息关系,探讨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对于工业遗产的正确态度。从实践出发,针对当前重庆城市规划建设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和矛盾,探索城市发展进程中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对策,提出保护和再利用的基本思路、措施和方法,平衡保护和开发的碰撞,在利与情的博弈中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为城市的文化进程树立正确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为例,从定性的权重分配和定量的评价指标两个方面探索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业遗产的4种保护利用梯度,并提出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和复合化的保护利用模式,以实现工业遗产具有生命力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时不我待     
<正>2006年至今,《无锡建议》《北京倡议》和《杭州共识》先后出台,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日益关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湖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纷纷开展工业遗产调查工作,摸索出比较完善的程序和方法;无锡、大庆等城市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公布了工业遗产名录。工业遗产保护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篇首语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再利用,它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欧美不少发达国家在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行动早于政府,如北京的798、重庆坦克厂的开发建设等。近些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优秀案例,这表明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8.
项目组针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老旧工业区更新的国家重大需求,通过系统的技术研发与验证性实践,创新性地提出多尺度、多层次的工业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与城市绿色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在规划层面建构遗产保护要素与低碳形态因子结合的空间结构更新优化方法,在建筑层面建立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建筑加固与绿色低碳改造再利用关键技术,在运营层面研发工业遗产空间环境与产业功能可持续发展适配关键技术,突破了工业遗产充分有效保护与绿色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技术成果直接推广应用于北京、景德镇、重庆、昆明、南昌、铜川等地多项老工业区和工业建筑保护与更新工程,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戴志中  陈洁 《室内设计》2012,93(3):10-16
重庆特钢厂是重庆工业遗产的重要代表。本文通过对重庆特钢的实地调研,结合重庆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分析了工业区内现存的建、构筑物,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原则、目标、保护层次、保护手段以及再利用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廊道是在将工业遗产作为其核心构成资源的遗产区域内,将呈线性分布、具有共同历史主题的工业遗产资源,以及沿线其他自然、游憩资源串联起来,实现地区工业遗产保护、生态与环境、休闲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等综合目标。西南三线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铁路是西南三线工业形成“两基一线”工业布局,并形成重庆、成都、攀枝花、昆明、贵阳几城相互协作、相互支援完整体系的重要元素。铁路沿线遗留下的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建立遗产廊道创造了条件。反过来,遗产廊道概念也有利于形成西南区域联合体,在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开展协作,实现联合相近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捆绑式资源组合,共同打造城市工业遗产品牌,最大限度发挥区域工业遗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回顾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了当前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影响的几大主要因素,并力图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明确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向洹序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2):99-104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作为国民政 府的陪都,随着以军工业为主的大批工 业的迁入而成为后方最大的工业基地。 当代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庆的主流产 业出现更替,陪都时期的工业逐渐淡出 历史舞台,如何对待工业遗产成为一个 新兴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陪都时期工 业遗产的现状调研,分析其价值和基本 特征,进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重 庆地区实际情况,探索陪都时期工业遗 产可持续再利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首钢工业遗产的现状特征及价值特色,提出了工业遗产保护区的范围、保护名录及保护级别,并通过科学的规划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旧工业区的更新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对保留的工业遗产进行创新性的改造设计,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复兴与再生,以此探索一条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的旧工业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鲍茜  徐刚 《城市规划》2012,(6):84-90
洛阳玻璃厂遗址面临地面工业遗产保护与地下隋唐洛阳宫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文章首先从大遗址保护专题研究出发,寻求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的集约发展相适应。继而将"洛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置于大遗址保护的大背景下,并提出两者须相互依存,共同体现最大的综合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工业遗产应"谨慎多保"。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立一套互成角度的格网体系,使得大遗址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自成体系又能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15.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4):24-31
针对当前我国抗战遗产的保存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文章在吸收国际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进行界定;并以战时陪都重庆为例,从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保护的空间体系建构、保护的适宜性技术以及遗产资源的展示性利用等方面剖析了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对遗产的范畴和价值体系进行了拓展,并在大尺度区域遗产的保护、保护技术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及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要素保护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回顾国内外工业考古、工业遗产、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组织、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以期使读者深入了解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全貌,同时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背景、方式和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保存在近年世界遗产登录名单逐年增加的环境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近年来工业遗产提名登录有持续增加、序列地景及范围扩大的三大趋势,为了能说明清楚工业遗产的生产及社会价值常以序列方式分区或主题共同提报,因此以“文化景观”的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不只是提名登录的策略,更是实质推动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文章研究的对象为英国世界遗产康瓦耳及西得文矿业地景,目的在说明以“文化景观”的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思考及实践。主要方法为文献分析、实地田野访查及焦点人物访谈。经由案例研究结果展现文化景观的整体脉络性结构及地方文化的内涵,是协助工业遗产保存界定标准及保存现况与问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