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硫代硫酸盐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金方法,含铜氨性硫代硫酸盐体系是常见的硫代硫酸盐提金体系。该体系中,铜离子可与氨和硫代硫酸根离子分别形成四氨合铜络离子和硫代硫酸铜络离子,这些络离子不仅在金矿物溶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回收过程中金的沉积与吸附产生一定影响。介绍了硫代硫酸盐法提金机理及含铜络离子在提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几种常见提金方法中含铜络离子对金回收过程的影响。同时,指出了从硫代硫酸盐贵液中回收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硫代硫酸盐在提金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硫代硫酸盐提金法的研究历史、浸金的基本原理和从溶液中回收金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硫代硫酸盐在提金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硫代硫酸盐提金理论研究:阴极过程及浸金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涛  吴振祥 《黄金》1991,12(10):32-37
本文研究了金在硫代硫酸盐溶液中溶解的阴极机理,结果表明,在含铜氨的溶液中,二价铜氨络离子在金表面直接还原,生成的一价铜氨络离子进入溶液后,迅速被氧化再生为二价铜氨络离子,后者又到金粒表面上还原。根据硫代硫酸盐浸金阳、阴极过程电化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的电化学—催化机理及模型。从本质上揭露了铜、氨在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的作用,填补了硫代硫酸盐提金理论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简要说明了氰化提金工艺中炭浆法、炭浸法、树脂法和堆浸法的特点,分析了非氰提金工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比较了硫脲法、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石硫合剂法、氯化法、溴化法的优缺点,在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和石硫合剂法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多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氯化法和溴化法反应过程相似,在溶液中与金主要形成[AuX4]-(X代表卤族元素)。此外,指出了它们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硫代硫酸盐-乙二胺四乙酸(EDTA)-铜离子浸金体系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代替氨水作为铜的络合剂,所得到的络合物具有稳定性好,电极电势较低等优点,从理论上可以作为金的浸出液用于金的提取。本文采用Tafel曲线,开路电势,循环伏安这3种方法探究了硫代硫酸盐对金的腐蚀的影响,考查了铜离子浓度对硫代硫酸盐电化学行为影响以及硫代硫酸盐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硫代硫酸盐浓度的增加使金的腐蚀更加容易,超过0.10 mol·L~(-1)后,由于硫代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其在金电极表面的产物导致电极的钝化,从而导致金的腐蚀变得困难;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硫代硫酸盐还原电位负移,峰电流增加,说明在该条件下,硫代硫酸盐更加容易被消耗;循环伏安表明峰电流与扫描速度平方根成直线关系,属于扩散控制,这个过程中,硫代硫酸盐还原电子转移数约为1,硫代硫酸盐循环伏安行为表明lnI_p与1/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活化能E_a=5.498 kJ·moL~(-1),说明为浓差极化所致。  相似文献   

6.
氰化及非氰化提金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涵  胡显智 《云南冶金》2010,39(3):9-12
评述氰化及非氰化提金工艺,重点对氰化法、硫代硫酸盐法、硫脲法、氯化法等提金工艺做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硫代硫酸盐浸金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黄万托  王淀佐 《黄金》1998,19(9):34-36
对硫代硫酸盐的性质、浸金机理、浸金中的影响因素及硫代硫酸盐浸金实践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硫代硫酸盐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非氰浸金试剂之一。  相似文献   

8.
实验证明, 采用硫代硫酸盐法从含铁硫化金精矿中提金是可行的。指出了用硫代硫酸盐法处理含铁金精矿与含铜金精矿的不同点, 并指出了过程中应注意矿物的钝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硫代硫酸盐浸金是氰化浸金工艺最有效的替代方法之一,制约该工艺广泛工业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硫代硫酸盐消耗量高及浸出液中金回收难。综述了国内外在降低硫代硫酸盐消耗量、浸出液中金高效回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硫代硫酸盐树脂矿浆法—载金树脂洗脱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在保证金浸出率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药剂消耗量,使浸出过程中硫代硫酸盐消耗量低于10 kg/t,载金树脂洗脱率约为99%。新工艺技术的开发为硫代硫酸盐浸金工艺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何志强  李栋  田庆华  郭学益  张磊 《黄金》2022,43(2):65-74
湿法提金技术由于具有工艺成熟、适应性强、相对于火法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黄金生产中.介绍了氰化法、硫脲法、氯化法、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及石硫合剂法等湿法提金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总结了湿法提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展望了湿法提金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及易处理金矿资源的日益减少, 难处理金矿逐渐成为黄金产业的主要资源来源.为使难处理金矿能够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 对难处理金矿进行了简要概述和分类, 并阐述其难处理的原因.采用传统的氰化法浸出难处理金矿, 其浸出效果差, 且氰化物有剧毒, 严重污染环境及危害人体健康.为实现难处理金矿的高效、环保浸出, 非氰化法浸出难处理金矿受到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硫代硫酸盐法、硫氰酸盐法、硫脲法、多硫化物及石硫合剂法、液氯化法五种非氰浸金方法的浸金原理及在难处理金矿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非氰浸金方法存在的浸出体系复杂、浸出剂性质不稳定及消耗量大等问题, 展望了非氰浸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董岁明  姚坡  李绍卿 《黄金》2006,27(3):35-37
进行了某富硫高砷金精矿加添加剂CL硫脲浸金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CL可以改善硫脲浸金过程,降低浸出所需的硫脲浓度,提高金浸出率,可使该金精矿的金浸出率达到89%以上。试验还探讨了浸出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添加剂CL对浸金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易处理金矿石资源枯竭,含砷、含碳、高硫、超细颗粒金矿石已成为金矿开采的重点,这些难处理金矿通过常规氰化浸金等方法浸出效果差,由于氰化物有剧毒,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非氰化法浸金因具有环保、浸出速率快、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综述了硫代硫酸盐法、甘氨酸法、卤素法、石硫合剂法、碘化焙烧工艺、硫脲浸出法和非水溶液浸金7种非氰浸金方法的浸金原理及其在难处理金矿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非氰浸金方法存在的浸出剂昂贵、浸出液中金回收困难、浸出体系复杂、浸出剂性质不稳定及消耗量大等问题,并对非氰浸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物制剂浸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熊英  郑存江 《黄金》1998,19(1):36-38
本文简要论述了生物制剂浸金的原理。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工业下脚料经水解改性以后,制备成生物浸金制剂。研究池矿浆浓度、氧化剂浓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的条件下,生物浸金制剂对氧化型金矿石金的浸出率大于95%,对经过细菌预氧化的难浸金精矿金的浸出率与氰化法相同。  相似文献   

15.
某含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精矿浸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梁经冬 《黄金》1992,13(11):28-32
本文对某含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精矿氰化浸金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到了适宜于该精矿特点的技术关键,并根据工艺矿物学和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矿石氰化浸出助浸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亚川  谷晋川 《黄金》1999,20(2):35-37
在分析研究金矿石氰化浸出助浸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根据矿石性质,选择助浸剂的原则;试验研究了多种助浸剂的助浸效果。由试验选择的两种助浸剂可以显著改善氰化浸出环境,提高金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某碳质金精矿石硫合剂法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怡  宋永辉 《黄金》2012,33(3):43-46
采用石硫合剂对某碳质金精矿进行了浸出金试验,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浸出时间及浸出温度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是影响金浸出率的关键因素。当焙烧时间3 h,焙烧温度600℃时,金精矿中的金可被石硫合剂溶液有效浸出;当浸出时间为5 h,浸出温度为50℃时,浸出率明显升高。在最佳浸出条件下,金浸出率最高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8.
某难处理金精矿浸金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冠周  王淀佑 《黄金》1997,18(6):32-35
研究了高砷,硫细粒浸染金精矿浸金新工艺。碱性介质中金属硫化矿物被氧化,产在相 物层,采用瓷球磨磨削,显著地消除产物层对化学反应的阻碍作用。金的浸出率1h同达96.8%。  相似文献   

19.
张肇宏 《黄金》1993,14(11):46-49
本文叙述了金矿浸实验室对原矿,尾渣,浸出液,吸附液,载金炭等物料的取样和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物辅助浸出(PAL)的氰化提金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鑫泉  龚钰秋 《黄金》1993,14(3):4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