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性质的分析,说明入浮平均粒度较粗,各粒级煤泥灰分均在30%以上,嵌布较均匀,单体解离度低,为浮选降灰带来困难;煤泥表面接触角较小为50.06。,说明其天然可浮性较差,经捕收剂十二烷或柴油处理后,煤泥接触角增大,煤的可浮性提高;若要求精煤灰分为14%,则标准浮选精煤产率约为65%。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煤浆质量浓度为80g/L,捕收剂用量为800∥t,起泡剂用量为128g/t时,煤泥浮选效果较好,浮选完善度最高为66.94%,精煤灰分符合要求,精煤产率较高为71.67%。最后以捕收剂、起泡剂和煤浆质量浓度为正交因素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浮选药剂制度。结果表明:当捕收剂用量为1000g/t,起泡剂用量为42g/t,煤浆质量浓度为60g/L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71.59%,精煤灰分为14.30%,达到高产降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龙口选煤厂近期入选原煤煤质变化较大,浮选入料高灰细泥含量增高,导致浮选效果变差,浮选精煤灰分升高,重选为浮选"背灰"。为降低高细泥含量煤泥的精煤灰分,通过正交试验用浮选完善指标、精煤产率来评价浮选效果,找出最佳药剂用量为:捕收剂0.26 kg/t干煤泥,起泡剂为0.15 kg/t干煤泥,实现了精煤灰分小于9.50%,浮选数量效率达到90.85%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亿成选煤厂难浮煤泥浮选效果,分析了亿成选煤厂3号煤泥的矿物成分、煤质特性以及可浮性规律,通过煤泥浮选试验确定最佳浮选条件。结果表明,煤泥中Si 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60.01%和25.14%,影响煤泥浮选效果。煤泥中0.074 mm为主导粒度级,占物料的51.11%,加权灰分为38.84%,说明该煤泥中高灰细泥含量较多,为难浮选煤泥。捕收剂柴油用量270 g/t,起泡剂仲辛醇用量60 g/t,浮选入料浓度120 g/t,叶轮转速1 750 r/min,充气量0.19 m3/(m2·min),刮板速度15 r/min,刮泡时间2 min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浮选精煤产率可达34.57%,灰分为10.5%,符合出厂精煤灰分指标的同时提高了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煤泥浮选效果,以煤油和芳烃类试剂AR为原料制备复合药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传统药剂与复合药剂的最佳浮选试验条件,分析了捕收剂的煤泥浮选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药剂的最佳浮选条件为煤浆质量浓度100 g/L,捕收剂用量1000 g/t,起泡剂用量100 g/t,此时精煤产率59.87%,精煤灰分12.10%,浮选完善指标为67.51%。传统药剂的最佳浮选条件为煤浆质量浓度60g/L,捕收剂用量1200 g/t,起泡剂用量120 g/t,此时精煤产率57.97%,精煤灰分11.91%,浮选完善指标65.83%。复合药剂的精煤产率提高1.90%,浮选完善指标增加1.6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药剂。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药剂对石英和煤粒的分离效果优于传统药剂。复合药剂吸附在煤粒表面,改变了煤泥表面润湿性,从而增强煤粒可浮性,使煤粒与无机矿物分离,处理后精煤中的无机矿物石英、白云母和高岭石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中心选煤厂近期受六矿三层原煤煤质变化影响,浮精产率降低明显,且精煤灰分升高。为了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回收率,对六矿三层浮选入料进行实验室药剂试验。试验药剂分为现场捕收剂和起泡剂,试验捕收剂、起泡剂和浮选调整剂。试验主要包括在用现场药剂及试验药剂浮选单元试验、分步释放试验、浮选调整剂试验及二次精选降灰试验。结果表明:2号捕收剂相比现场捕收剂捕收性更佳,精煤产率可提高10.74个百分点;试验起泡剂相比现场起泡剂可降低精煤灰分3.87个百分点;分步释放试验发现,试验药剂组合比现场药剂组合在合格精煤灰分前提下,精煤产率可提高24.96个百分点;浮选调整剂的加入可提高精煤产率的同时降低精煤灰分;二次精选后精煤灰分可降低至11.40%。试验药剂可以有效降低精煤灰分的同时提高精煤产率,提高浮选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云南某选煤厂尾煤泥的浮选性质,分析了尾煤泥的性质,进行了浮选参数和浮选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尾煤泥中高灰细泥含量高达51.31%,1.5~1.8 g/cm~3的含量仅为8.03%,小于1.5 g/cm~3的含量高达35%,具备分选的可能;试验范围内,浮选药比、药耗对精煤产率、灰分均影响显著,浓度对精煤灰分影响不大,对精煤产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HC型起泡剂及其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C型起泡剂与目前使用的几种起泡剂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进行浮选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HC型起泡剂应用于高灰、细粒煤泥浮选时,在精煤和尾煤灰分相同时,精煤回收率提高2%以上;应用于中、低灰分煤泥浮选时,可大量节省捕收剂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煤泥浮选原理。通过小筛分试验和分步释放试验对煤泥性质进行分析,说明入浮原煤平均粒度较粗,生产中要控制入浮粒度。通过对煤泥初步探索浮选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确定了最佳浮选条件为:捕收剂1330 g/t,起泡剂266 g/t,质量浓度60 g/L,得到精煤产率75.06%,精煤灰分8.70%,浮选完善指标59.03%。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5种常用起泡剂对介休洗煤厂入浮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和初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浮精灰分为9.0%~9.5%的条件下,精煤产率应控制在80%左右,建议浮选药剂为:仲辛醇用量30g/t,煤油用量600g/t;或GF油用量100g/t,煤油用量1000g/t。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四项选煤科研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 (1)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国华科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高灰分细粒煤泥浮选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采用了新研制的专用脱泥池对潘一选煤厂高灰(平均灰分42.25%)、细粒(小于0.030mm占65.18%)煤泥进行脱泥,用雾化跌落式煤浆预处理器和浸没式充气搅拌喷射式浮选机进行煤泥粗选和精选,浮选精煤灰分为10.55%,粗选尾煤灰分为74.5%,精选尾煤灰分为59.02%,全厂精煤综合产率提高0.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解决了高灰细粒煤泥难于浮选的技术难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唐家河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泥水采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矸煤泥水灰分高于原生煤泥灰分,直接进入浓缩机会造成精煤损失,降低尾煤灰分;进入中煤和矸石段的悬浮液较多,悬浮液中-0.3 mm粒级未得到有效分选;浮选尾矿灰分高于压滤煤泥灰分;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中矸高频筛筛下水直接进入浓缩机是造成唐家河选煤厂尾煤灰分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将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中矸高频筛筛下水导入浮选系统,在浮选机原有一、二室通道基础上增加通过面积,即一、二室小流量短路改造,实现了尾煤灰分、精煤产率和入浮煤泥量的提高。改造后,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情况下,唐家河选煤厂浮选尾煤灰分提高了7.28%,每年增加精煤销售收入555.98万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煤样性质,说明原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较高,仅依靠物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脱除效果。通过煤粉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了磁介质、磁通密度、脉冲对煤炭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磁介质选用不加铜套细网介质,当磁通密度为1.295 T,脉冲为25次/min时,煤粉湿法高梯度磁选脱硫效果最好,此时硫分为1.59%,精煤产率为85.44%,脱硫率为31.87%,脱灰率为38.17%,黄铁矿硫脱除率为45.02%。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高梯度磁选条件为:煤粉粒度0.075 mm,磁通密度1.295 T,脉冲25次/min,可得到硫分1.35%,灰分10.37%的磁选精煤产品。最后对磁选精煤进行再浮选试验,得到最佳浮选条件为:石灰500 g/t,捕收剂1360 g/t,起泡剂90 g/t,可获得产率76.29%,硫分1.28%,灰分8.14%的精煤,产品脱硫率为57.73%,脱灰率为58.52%,黄铁矿硫脱除率为84.56%。采用磁选-浮选综合流程,煤粉基本达到理想的脱硫降灰效果,可作为煤种脱硫降灰技术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新巨龙选煤厂主要存在药剂与煤泥作用时间短、浮选药剂捕收性能差和浮选加药不可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增加加药设施和加药点,延长药剂与煤泥的作用时间;根据煤泥性质,选择合适的捕收剂;增加可视化浮选加药槽,实现药剂添加可视化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入浮煤泥和浮选药剂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入浮煤泥的矿化效果;浮选加药装置的可视化便于浮选司机根据浮选效果及时调整药剂添加量。选煤厂浮选药耗由原来的0.34kg/t降至0.27kg/t,浮选精煤抽出率由68%提高至76%,有时甚至达到80%以上;捕收剂和起泡剂的质量比由原来的12:1提高至(18~20):1;浮选精煤泡沫易碎、浓度高,加压过滤机排料周期维持在100S左右;节省药剂费用275.7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浮选精煤灰分,研究了抑制剂种类和用量对煤泥浮选降灰效果的影响,并选出最佳抑制剂种类和用量。结果表明:抑制剂的加入对浮选精煤降灰效果显著,但同时会对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造成一定影响。玉米淀粉的精煤灰分降低最大,但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降低速度更快,因此玉米淀粉作为抑制剂时,选择性较差,严重抑制低灰精煤上浮;亚硫酸钠的精煤灰分降低较少,浮选完善指标降低较快;CMC的精煤灰分降低较多,但同时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总体小于丹宁;丹宁的精煤灰分普遍较低,且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较高。因此,对于试验煤泥,丹宁用量为300 g/t时,降灰效果明显,精煤灰分为10.09%,满足精煤灰分(10±0.1)%的要求,同时对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影响最小,对矿物的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株洲洁净煤公司炼焦煤资源紧张、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在分析原煤性质的基础上,对株洲洁净煤公司选煤工艺进行改造,研究高挥发分不黏煤作高炉喷吹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原生煤泥产率和灰分均较低,可采用不脱泥分选;原煤属于极易选煤,-1.80 g/cm^3浮物累计灰分只有4.00%,可将中煤导入精煤输送系统。通过将中煤系统筛上物并入精煤输送系统,矸石水直接导入辐射式浓缩机,在精煤筛增加喷水管道及若干喷嘴,精煤压滤机滤液导入浮选系统,确定浮选复合药剂用量,在尾煤压滤泵前自动加入聚合氯化铝,并添加1套自动加药系统等措施,株洲洁净煤公司介耗降低了0.2 kg/t,水分、灰分分别降低了0.70%和0.32%,精煤产率提高3.50%,尾煤水分降低9.70%,每年增加利润500万~1000万元。株洲洁净煤公司高挥发分不黏煤作高炉喷吹煤可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泥浮选捕收剂分散难、选择性差、用量大等问题,利用不同化工产品及表面活性剂,将煤油制备成复合捕收剂用于煤泥浮选。分别进行了煤油、复合捕收剂的优选试验及浮选速度试验。优选试验表明:当煤油用量为9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煤油浮选效果最佳;当Fy-4复合捕收剂用量为5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精煤灰分为9.96%,精煤产率为88.72%,可燃体回收率为94.82%,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条件下,Fy-4复合捕收剂的用量比煤油降低了44.44%,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06%和0.16%。浮选速度试验表明:Fy-4复合捕收剂不仅节省了药剂用量,而且提高了煤泥浮选活性,提升了精煤浮选速度。最后探讨了无机电解质NaCl对复合捕收剂浮选效果的影响,当NaCl浓度为0.05 mol/L时,煤泥颗粒Zeta电位更趋近零电点,降低了煤泥颗粒的相对接触角,改善了煤泥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侯鹏辉 《洁净煤技术》2012,(4):13-15,29
通过对原生煤泥的粒度分析,说明曙光煤业选煤厂煤泥属于高灰煤泥,煤泥中含有较多易泥化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在浮选过程中容易因机械夹带作用而进入精煤产品,影响精煤质量。以曙光煤业选煤厂原生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起泡剂种类和用量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F油、仲辛醇、TY001的最优浮选药剂组合分别为煤油400 g/t、GF油45 g/t,煤油300 g/t、仲辛醇45 g/t,煤油400 g/t、TY001 45 g/t。当药剂用量相同时,从可燃体回收率看,仲辛醇作用效果最优,其次为TY001,GF油最差;从浮选完善指标看,TY001与仲辛醇性能相当,均明显高于GF油,精煤产率、浮选选择性明显提高,尾煤灰分均达到60%以上。从技术经济方面考虑,在精煤灰分Aj≤11%的条件下,选择煤油与仲辛醇组合较为适宜,最佳药剂用量为煤油300 g/t,仲辛醇45 g/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余吾选煤厂入选原煤性质的分析,说明试验煤样为低硫中灰贫煤,其中一1.5kg/L粗煤泥占煤泥总量的80%以上,粗煤泥中精煤含量较高、灰分较低,回收粗煤泥经济效益显著。阐述了TBS干扰床分选机的工作原理,说明其具有分选效果好,分选密度下限低,对入料煤质适应性好,入料分配系统简单等特点。针对余吾选煤厂分选粗煤泥时存在的精煤灰分过高、尾煤灰分较低、颗粒分级不均衡等问题,鉴于TBS分选机的高效分选效果,决定采用TBS干扰床分选机代替螺旋分选机。试验表明:TBS干扰床分选机分选密度为1.35kg/L,倾斜板角度为85。时,粗煤泥分选效果最佳,精煤灰分和尾煤灰分分别为10.42%和68.64%,降低了精煤灰分,提高精煤产率,减少后续浮选工作负荷,有利于提高选煤厂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泉店选煤厂原浮选系统工艺流程,提出了选煤厂主要存在浮选尾煤灰分低,浮选药耗高,浮选系统处理能力偏低,浮选床效率低,浮选精矿池泡沫量大等问题。针对选煤厂存在的问题,提出2种改造方案,并最终确定采用新建浮选车间并安装2台浮选机替换原有浮选床的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泉店选煤厂浮选尾煤灰分、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5.61%,43.86%和44.51%,精煤灰分降低了0.29%,药剂用量减少了0.22 kg/t;浮选精矿池泡沫量明显降低,加压过滤机上料情况明显好转,处理量增大,且减少了1台空压机的使用;选煤厂每年增加精煤收益,节省电费和药剂费用总计12770.7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