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褐煤提质的必要性以及褐煤提质工艺的发展现状,列举了蓄热式无热载体旋转床干馏工艺、输运床气化炉(TRIGTM)、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等几种提质干燥工艺流程及其特点;提出了我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说明褐煤经干燥脱水提质处理后,可脱除褐煤中大部分水分,发热量显著提高,提质后的褐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便于运输、贮存及综合利用。针对褐煤干燥脱水提质过程中存在的烟尘排放量大、能耗高、余热难以回收利用、干燥褐煤成型率低、型煤易爆裂产生碎块等问题,从加强褐煤性质和干燥脱水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干燥工艺及其配套干燥设备的研发、加强褐煤干燥后产品利用技术研究3方面提出了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褐煤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提质深加工的必要性,并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的褐煤提质技术,并对国内某建成褐煤提质项目的工艺流程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采用新型干馏工艺技术处理褐煤制取半焦和焦油,该新型工艺具有较高的工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步进式篦床工作方式的褐煤干馏提质系统。该系统针对小颗粒褐煤进行干馏提质,通过步进式篦床输送褐煤依次经过干燥段、干馏段、余热回收段和冷却段4个工作区域,实现褐煤的干馏提质,得到煤焦油和半焦产品,可有效地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褐煤资源丰富,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结果表明,褐煤查明资源储量1334.69亿t,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3.07%,占非炼焦煤的18.05%。我国的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占全国褐煤资源的77.1%,其次是云南省占12.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褐煤的产能已达5.1亿t,年产量超过3亿t,占煤炭产量近10%。为了促进褐煤资源的综合高效清洁利用,多年来我国对褐煤提质及其深加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建成一批示范性工业化项目。褐煤提质工艺分两种:一是褐煤干燥,二是褐煤干馏。其深加工指的是褐煤干馏产物(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褐煤的性质及褐煤提质的常规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褐煤低温干馏的典型工艺、特点及开发应用现状。分析了干馏工艺中不同的加热方式、热载体类型以及干馏条件对干馏过程和产品的影响。阐述了褐煤低温干馏产品-褐煤半焦、低温煤焦油以及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途径。基于目前国内外褐煤低温干馏工艺大多数处于试验或示范性装置运营阶段,未实现大规模运行,指出未来褐煤低温干馏工艺应走大型化、多联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拓宽干馏产品的应用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和利用率,才能实现褐煤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褐煤资源丰富,由于其煤质特点,利用褐煤时需要进行提质加工。褐煤提质加工技术众多,国内外的褐煤提质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热解提质加工工艺、脱水提质加工工艺及成型提质加工工艺等。褐煤成型技术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特殊的工艺,克服原煤存在的缺陷,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产品;解决了褐煤易自燃、水分含量高等对长距离运输及储存不利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述国内外褐煤众多提质工艺中的成型技术现状,介绍具有代表性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成型工艺技术的主要指标,总结了褐煤成型工艺技术在中国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褐煤在运输、储存、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褐煤提质技术对合理利用褐煤资源的重大意义;综述了褐煤提质工艺成型技术现状并对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崔晓曦  李忠  左永飞 《煤化工》2012,40(5):30-33,37
褐煤干馏提质技术可以实现气-液-固产品的分级转化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资源转化途径。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褐煤提质技术多联产综合利用的构想,根据目标产品的不同,详细论述了以下几种可能实施的多联产耦合实例:褐煤干馏提质技术分别与煤洁净发电、合成化工产品、煤制天然气、煤间接制油等优化组合的多联产系统。  相似文献   

10.
王文清 《山西化工》2012,32(3):44-46
介绍了褐煤含水量高、挥发分高、发热量低、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和不适于远途运输等特点以及我国褐煤资源概况。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褐煤资源,比较了褐煤的利用方式和提质工艺,分析了褐煤干馏工艺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探讨了褐煤提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春 《化工设计》2011,21(1):3-5,37,1
介绍褐煤的基本性质和几种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DWT法)、热脱水工艺和LFC褐煤干燥等,简单分析各工艺,展望褐煤干燥提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褐煤提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已建或在建的30个褐煤提质项目以及17个褐煤提质前期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褐煤提质技术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①随着30个褐煤提质项目的投入运行,我国处理褐煤的能力将超过1亿t/a;②以褐煤干燥、低温热解为基础的煤基多联产技术正在成为我国褐煤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③应重视和加强褐煤提质技术的工业化和工程化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褐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即褐煤中的水分主要由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组成,其中外在水分较易脱除。介绍了国内外褐煤干燥提质技术、针对高水分褐煤干燥研发的新技术及与褐煤干燥相关的其他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新研发的褐煤干燥技术中,过热蒸汽流化床褐煤干燥技术(WTA)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安全等特点,在单位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褐煤无粘结剂型煤的成型工艺及型煤耐水性能的试验研究,说明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技术制备的型煤样品质量良好,吸收水分的速率大大降低,热解与燃烧活性也有所下降。最后分析了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机理,即主要有沥青假说、腐植酸假说、毛细孔假说、胶体假说和分子粘合假说5种。  相似文献   

14.
田靖  刘兵 《煤化工》2012,40(3):1-5
介绍了转筒、带式、气流、流化床以及振动等主要褐煤干燥技术,对其应用情况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褐煤干燥技术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如热源、干燥介质以及加热方式等对干燥效果的影响。每一种褐煤干燥技术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将不同干燥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是开发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褐煤干燥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褐煤干燥成型技术是将成本低廉的富含水分的褐煤在一定温度下经脱水后转化成为具有类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提质后的褐煤更有利于综合利用、运输和贮存,且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介绍了国外7种褐煤干燥工艺技术和褐煤热压成型技术;着重论述了管式间接干燥工艺和高压热压成型工艺的干燥过程、成型过程、工艺特点及优缺点;通过工艺设计数据、物料衡算基准和关键设备配置,例举了褐煤干燥成型工艺设计应用实例;分析和论证了褐煤成型过程的性能保证和安全性保障。对褐煤干燥成型生产装置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建设1套百万吨级的褐煤干燥成型工厂,其建设投资约为3.8亿元,型煤加工成本约为60元/t。  相似文献   

16.
褐煤干燥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英  程靖  孙国恩 《广州化工》2011,(3):38-39,55
褐煤在我国储量巨大,但由于褐煤含水量大,一直阻碍着褐煤的高效利用。本文介绍了褐煤干燥技术的概况,同时,重点介绍了适用于高含水褐煤的干燥技术。褐煤干燥技术对于我国清洁煤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合适的褐煤干燥在煤化工行业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高碳能源为基础,低碳化循环利用为目的,集成创新技术为手段,提出了褐煤清洁高效利用的大型褐煤分级提质多联产循环经济解决方案。确立了褐煤分级提质、分类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分级提质对提高低品位褐煤综合利用的优势和作用;论述了低阶褐煤预脱水提质技术和焦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技术的核心技术及工程依托;指出正确把握选择各种比较技术的集成原则,是发展大型褐煤分级提质多联产循环经济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褐煤清洁高效利用,在分析维多利亚褐煤煤质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先进的褐煤干燥及气化技术。褐煤干燥工艺主要有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2种,重点分析了磨煤机干燥工艺、褐煤浆生产高致密褐煤球干燥工艺、回转蒸汽管干燥工艺和机械热挤压脱水工艺的工艺流程和应用现状,其中磨煤机干燥工艺和回转蒸汽管干燥工艺技术比较成熟,工业应用较多。论述了维多利亚褐煤气化工艺中的褐煤集成干燥气化工艺和增压流化床气化工艺,提出若将褐煤集成干燥气化工艺中的空气气化改为富氧或纯氧气化,并通入一定比例水蒸气,该工艺有望应用于中国煤化工领域,生产化工合成原料气,为中国褐煤高效洁净利用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